前两天发的那条追女仔的广告,各位门友眼睛雪亮,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没错,从形式创意和广告理念来看,这部广告都与泰国的那部小男孩攒钱买望远镜的广告极为相似。
即便是抛开疑似创意抄袭这方面不谈,其实我依然觉得这部广告拍的真是烂透了,除了让人不知道给什么做广告以外,广告的内容也是让我特别想吐槽。
比如说,整个广告的逻辑,泰国小男孩省吃俭用想买部望远镜,为了自己的航空梦想的迈出第一步,却在辛辛苦苦攒够钱后,遭遇物价上涨,很简洁的剧情。
这是一个很有共鸣的故事,我猜大部分人在小时候都曾经为了一个自己想买的东西,从有限的零花钱或者生活费中节省出一部分而攒钱。这种行为,过度到我们长大后也可能依然存在,比如你要买个房子的时候~
所以,整条故事线走下来,是很符合逻辑的,如果广告后续的渠道铺设得当,我想这条广告应该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为广告主带来可观的广告回报。那么反观方仔追女那个广告呢?
我们理一下那个故事线:
卖了卡片买蜡笔送小女神一号,售罄;
再挣点钱买球鞋(似乎买球鞋跟小女神二号也太牵强了),涨价;
这个小女孩蛮漂亮的
再变卖玩具,买了滑板车打算和小女神三号双飞,成功买到但女神换单车了,他的装备落后。
大家发现没?三个故事,没有像泰国广告一样切中想表达的诉求——闲置资金贬值。
于是,就给我们大家造成了这样的观看感受:
退一万步来说,这个广告顺利的传达出了手机理财APP的产品诉求,在现在这个环境下,我也只会说:“说的好,我选择余额宝”。因为我哪知道你会不会跑路,相比其他乱七八糟的特点,还是本金安全最重要。也正是应了广告片里出现的广告语——
我选择个安全的理财APP很重要啊!
这个年代,已经不是普及理财必要性或者做品宣的阶段了,突出自己的安全性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我们在看看几个桥段在整体广告片中的作用,方仔追女中,第一个桥段就是完全一个独立的故事:
方仔遇到第一个梦中情人
因为是蜡笔课上“突然”一见钟情
所以要买蜡笔送给她(这逻辑也是神了)
然后卖掉了一些心爱的卡片
拿着变卖东西的钱去买蜡笔,售空
然后圆仔买了蜡笔,泡到小女神一号
我跟你们讲,我看完第一段就已经笑死了,这TM是在宣传一只蜡笔的重要性吗?这一桥段结束,其实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表现了,但是没有把商品涨价,货币贬值这一概念阐述出来,纯粹搞笑了一波。
那么,我们看看泰国小男孩广告的第一个桥段。
小男孩忍受冰激凌的诱惑,开始攒钱。
脑中幻想着将来梦想实现的那一刻
这个桥段开始了整条广告逻辑的第一步——小孩在攒钱,然后不断的用抵御诱惑的桥段来深化这个共鸣。
整个广告没有其他元素的干扰,只有买望远镜这一个简单的主线,看广告的人快速的就理解了剧情的要点——攒钱。
对比之下我们就能看出,泰国小男孩广告在拍摄的时候,对如何应用创意,如何利用场景唤起观看者的共鸣,如何将剧情推向高潮然后再回落到尴尬的境地都已经计划好了,搞笑也好,创意也罢,都是服务于最终的广告目的。
而方仔追女则是为了创意而创意,为了搞笑而搞笑,三个莫名其妙的搞笑故事过后,再考虑怎么把广告元素加进来。别的不说,就方仔这个见一个爱一个的劲儿和圆仔次次横叉一脚最后跑过来跟你说兄弟一场的台词,就足见肤浅,根本没有深挖观看者的心理,更别提什么广告效果了。
另外,别看这个广告拍的不咋样,给甲方的报价以及拍摄成本一定不低,为啥?因为能力不够服务凑啊,比如请这3个外形甜美的小女神,这花费就比一般的小演员要多些,而且还得能表演,否则傻呆呆的光长得好看也是不行的。
为了追求美型,要经过一定的筛选吧?还有那个每次都来横叉一脚的圆仔,都得是找特定的演员来演,小演员的演出费,筛选工作付出的时间,人力,都是成本,而泰国广告只需要请普通的几个小演员就OK了,甚至卖串大妈都可以真的找路边的来客串(本色演出,自带道具,哈哈),就连卖望远镜的老板都不用出境,借场务一只手拍个翻牌镜头就搞定。
说到这地方我就又想起了之前《深夜食堂》这部广告片的胡导,同样是不懂什么是产品诉求,只会用段子和所谓的创意去拼凑,然后忽悠广告主掏钱,浪费了宣传费用是其次,毁掉了品牌或者说把客户引向了其他渠道造成损失,让广告主上哪说理去?
所以说,有可能作为甲方或者广告主的同学们,你们还是要经常关注关注庞门正道啊,不定期为你们分享一些广告营销方面的失败案例,没准就能帮助你们,少踩一些坑,粉丝都用实际行动来说666666了~
嗯今天已经666666门友了!
么么哒
越努力,越幸运。
这里是庞门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