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美食栏目的推介,天津煎饼馃子开始扬名海内,北京客人也不远
120
公里跑来品鉴了。
电视上火归火,本地依然故我,煎饼馃子仍然是天津人不可或缺的日常早点,楼下仍然四块五一套,可以自带鸡蛋,天津老百姓活得就是坦然。
当年狗不理名气那么大,津门百姓却不买单,一则没啥味,二则齁老贵,三则消受不起这国企的服务,只能糊弄外地游客罢了
……这样忽悠人的怪胎,官家不管,然而煎饼馃子才火了几天,官方的手就伸过来了。
据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官网消息,近日,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煎饼馃子分会举办会员代表大会,宣布市餐饮行业协会煎饼馃子分会正式成立。(人民网)
商委领导下的行业协会,可不是花架子,管不管事儿另说,可真是要花钱的,谁买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煎饼馃子也得顺你个鸡蛋,精打细算的津门百姓,怕是躲不过这一关了。
消息称,协会将尽快制定行业标准,比如规定煎饼馃子中绿豆等原料的使用比例等,让更多从业者按标准作业。煎饼摊主入会需要缴纳会费,分
500
一年和
300
一年,颁发会员证,摊主戴牌上岗,还会统一穿着围裙、帽子和口罩等……(北青报)
明白了伐?嘛都是假的,会员费、置装费才是真的,全天津每个小区楼下都至少有一个煎饼摊,从业者得数以万计了吧?粗略算一算,在这个年产值超过
5
亿的煎饼产业,至少能薅下几百万来,能养活十来个管事儿的了,一入官门不愁钱啊。
羊毛最终出在羊身上,煎饼摊小本经营,天津老百姓又穷,就那个上舌尖的红姐,连顾客多要个纸袋都计较,利润这么薄了,再增加几百块的负担,那百分之百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啊,喜迎涨价吧哏都人民!
北青报记者对话天津煎饼馃子分会会长宋冠鸣,伊根据百年前的《大公报》等史料鉴定称:严格意义上说,天津煎饼馃子的面糊是绿豆、小米加五香粉混合而成,然后加馃子或馃篦、面酱、葱花、辣椒酱,再根据个人喜好加
1
到
2
个鸡蛋,没有其他材料,这才是一个正宗的天津煎饼馃子……现在的天津煎饼馃子什么样的都有,有加花生、生菜、火腿还有辽参的,天津本地人基本上都不会买,购买的大多为外地人。
话说得非常权威,也非常贴心了,那么担心外地人受骗,咋没管管本地人闻都不闻、全靠宰外地人的狗不理呢?
都是借口啊姐姐们,想收钱还怕找不到史料么,古时候喘口气儿都得上税,真是怕老百姓喘气姿势不对把自个憋死么?
正如宋会长所说,津门百姓手紧嘴也刁,想在饭口上糊弄天津人,基本没门,市场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优胜劣汰,如今天津的煎饼馃子,可以说味道最好,价格最低,这是市场的功劳,不是监管的功劳哦。
至于宰外地人的,哪没有,你管得过来么?世上就是有土豪装逼,吃煎饼还得卷个辽参,愿打愿挨,你有依据去管么?
官方管小吃,不是天津开的先河,早在其它美食之都西安、成都、长沙等地,都先后把监管之手伸向了当地名小吃,有的还是质监局直接出手,肉夹馍夹多少肉、鱼香肉丝切几公分长、扬州炒饭打几个鸡蛋
……官方标准事无巨细,可以说非常魔幻了。
争议之下,甚至是百姓唾骂之下,仍然迎难而上,可以说监管的决心也非常坚定了,为了薅这三瓜俩枣,不容易啊。
不是说小吃不能管,问题是管什么,作为质监局、餐饮协会等,应该管的是食品安全底线,市场上那么多假牛肉、瘦肉精还管不过来呢,你管人家肉丝切多长干什么?
而民间小吃的魅力就在于多样化,老西安的羊肉泡不下十几个流派,若是天下煎饼馃子都一个标准,那不爱吃葱花的还得绝食不成?
正宗不正宗,在于民间的承认,老百姓用嘴投票,大浪淘沙下来,就成了正宗,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官方能管出正宗来?没听说过。
美食的力量更在于变迁,几十年甚至几年就能形成一个新品种,煎饼馃子并不是历史很长的小吃,而且一直在变迁之中,根本就没有定过型。别硬翻史料了,真要翻到孔子那辈就有雏形,是不是小摊贩还得诵《论语》穿长袍摊煎饼呢?
收钱可以,别硬为了钱固步自封,扼杀民间小吃的生命力哦。当年狗不理收编国有,如今没落成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