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本周开讲】辛苦几小时不如AI几秒?Chat ... ·  1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关于锂离子电池,你所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1-06 07:00

正文


本文转载自 中科院物理所


Goodenough 老先生 在陪跑了多年诺奖之后,终于在今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然而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今年继续陪跑,心疼他一秒)。关于锂离子电池为什么可以得诺奖,可以看看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 的官方解读—— 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强的电池 (放心,已经贴心地翻译成中文了)。


▲村上春树


Goodenough老先生得诺奖的呼声一直很大,今年 美国化学会 (ACS)邀请化学家们进行了一场网络直播,预测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锂离子电池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得票最高 [1] (所以小编在此奶一口 CRISPR,没准明年就得奖了呢)。


▲CRISPR的可能机制示意图 | 来源:Wikipedia


锂离子电池得诺奖确实是众望所归。锂离子电池现在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让电子设备更加轻量、续航更加持久,比如你现在能用手机刷这篇文章就离不开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原理 [2]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锂离子电池,大家对它的原理、历史之类的都比较熟悉了,那么小编今天就剑走偏锋,来给大家聊一聊锂离子电池少为人知的一面。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


可能有小可爱已经注意到了,小编说的一直都是“ 锂离子电池 ”,但平时大家可能有听到过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各种各样的名词,被这些名词搞的七荤八素的。小编下面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锂电池的概念其实很混乱,没有一个很统一的说法,姑且看一下国标(其实是推荐性国家标准)里面是怎么说的吧。《电工术语 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2900.41-2008)中把锂电池定义为“ 含非水电解质,负极为锂或含锂的电池 ”,可以是原电池也可以是蓄电池。这个范围就很宽泛了,只要负极含锂,电解质是非水的就行。平时更多的是把 负极是金属锂的一次电池 叫做锂电池,也叫锂原电池,是不能充电的,代表性的有锂-二氧化锰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
锂原电池


锂离子电池则是为了与锂电池相区别而发明出来的一个词语。前Sony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西美绪(Yoshio Nishi) 解释说 [2] ,负极的锂碳化合物中的“锂”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正极的 LiCoO 2 是离子化合物,锂也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电池中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叫做“锂离子电池”,得了诺奖的就是它。显然,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电池。


西美绪(对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满电态的负极,金色的是 LiC 6 ,锂并没有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将锂离子电池充好电后拆解,图中是在手套箱中操作,千万别自己拆解充好电的锂离子电池,LiC 6 在空气中会自燃,也最好别自己更换手机电池,有可能操作不当把电池划破了,搞不好会起火爆炸)


说到锂离子电池,还有个人也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法国科学家 米歇尔·阿曼德(Michel Armand) ,他在 1972 年提出了 插层化合物 和“ 摇椅电池 (rocking chair batteries)” 的概念,正负极采用插层化合物,将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形象地比作摇椅的摇动。


Michel Armand


当你以后听到有人说锂电池得了诺奖,或者说手机上用的是锂电池的时候,就可以礼貌而不失微笑地指出:那不是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lithium-ion batteries )。装B之后飘然而去,深藏功与名。



至于锂聚合物电池,其实就是锂离子电池,也叫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外壳是 铝塑膜 ,然后就没啥大的差别了。换个壳就可以改个高大上的名字,真让人头冷。所谓铝塑膜,就是两层 聚丙烯 之间夹着一层铝箔,铝箔是用来 防止空气中的水透过聚丙烯 进入电池内部的,用铝塑膜做外壳的好处就是可以减轻电池的重量。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也叫软包电池),外壳就是铝塑膜


还有种“ 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它用的电解质比较特殊,像一般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电解液是液态的,而它用的是凝胶态的,就像果冻一样。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能量


现在的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相应的耗电量也增加了。所以,手机电池的容量也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选购指标,毕竟谁也不想用着手机的同时还拖着长长的充电线吧。


真香警告


现在衡量手机电池容量的单位是 mAh,高中知识告诉我们,这是电量的单位,还需要乘上个电压才是能量的单位。


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电池能量计算方法:


等等,手机消耗的明明是能量,怎么用个电量的单位来衡量它?!这其实是因为在手机这类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为了减小电池的体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使用的都是 钴酸锂 ,这种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 压实密度 。正因为手机电池的正极用的都是同一种材料,所以电池的电压都比较接近(理论上是 3.7V,这个具体和不同电池生产商的工艺有关),再加上手机里面往往只有一块 单体电池 (请忽视最近某手机厂出的某款手机,里面有两块 2000mAh 的电池),只用容量其实就可以衡量电池储存能量的大小。


但是电脑上的电池却会同时标注电池的容量(电量)和能量。这是因为,电脑中不只有一块单体电池啊,里面有很多块电池串并联,形成了 电池组 ,就不能用电池的容量来衡量了。高中知识告诉我们: 同一型号的电池,电池并联后,电池组的电压不变,但会增加电池组的容量;电池串联,电池组的容量不变,但是会增加电池组的电压


电池并联 | 来源:esigara.eu


▲电池串联 | 来源: batteryuniversity.com


现在就以小编手头上的这台笔记本电脑为例,它的规格参数上写着“57.4Wh/[email protected](典型容量)”,这就说明,这是由四块容量为3782.5mAh,电压为3.8V锂离子电池串并联形成的电池组,7565mAh×7.6V=57.494Wh。那么为什么不是由两块 7565mAh 的电池串联呢?嘿嘿,7565mAh 的电池容量太大了,对生产的要求比较高;其次 3782.5mAh 的电池其实就是手机上用的电池,对工厂来说,只要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同时生产手机、电脑用的电池,这样可以减少成本。


然后小编去看了另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规格参数,见下图。



乍一看,这块电池的容量就比手机电池大一点,怎么能给笔记本电脑用?但是看一下它的电压就恍然大悟。这是由 6 块容量为 2200mAh,电压为 3.6V 的电池串并联而成的,也就是传说中的 6 芯锂离子电池 (里面有 6 个单体电池)。从这根电池的形状(长长的)和 2200mAh 的容量可以看出,这是 18650 电池(就是电池直径为 18mm,高度为 65mm 的圆柱电池)。


所以,衡量电池的续航能力,还是看能量比较靠谱,自己动手算一算。


锂离子电池使用指北


小编曾经听有人说过,刚买回来的手机前几次使用的时候,要先充满电,再把电量耗尽,反复几次,这样才能将电池激活,电池的寿命会更长。


当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小编我顿时就在风中凌乱了。这哪是让锂离子电池电池长寿,分明是让锂离子电池短命啊。如果把时间倒退个二十年,这个说法是没有很大问题的。因为那是使用的还是镍氢电池,它有所谓的“ 记忆效应 ”,就是电池放久了之后镍极板上的晶体会变得粗大,影响和电解液的接触,导致容量下降 [3] 。进行几次完全的充放电能让晶粒细化,让容量部分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激活”。


镍氢电池 | 来源:Wikipedia


而现在手机早已经用上了锂离子电池。前面已经说了,锂离子电池是基于锂离子在插层化合物中嵌入脱出,并不存在着什么“记忆效应”。所以刚买来的手机,直接用就行。


又有人问,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只有 500 次左右,那么要怎样才能让锂离子电池寿命延长?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一般是定义为: 锂离子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时,其容量能保持在 80 % 以上的循环次数。 从这儿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深度充放电和 80 %。深度充放电容易破坏锂离子电池中的微观结构,使得容量降低。但是我们的手机有保护机制,是没法对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的,那得要用电池厂的专门设备才行;其次,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在 80 %以下并不是说它不能用,只是会让用户觉得电池不耐用了。


如果锂离子电池在工厂测试时的寿命有 500 次,那么我们平时使用的寿命肯定是要大于 500 次的。因为我们平时正常使用做不到对电池深度充放电,电池容量衰减没那么厉害。至于如何让锂离子电池更长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对电池深度充放电(当然更要 避免过度充电,过度放电 ),也就是要对锂离子电池浅充浅放:没充满电就用,没放完电就充。但这样子做实在是影响玩手机的乐趣啊,所以有个更折衷的方案:手机充满电后再使用,还剩 20 % 的电的时候就充电,别等到手机自动关机了才去充电。为啥是 20 %?因为小编的手机在 20 % 电量时会进入省电模式,小编有强迫症,这时会迫不及待给手机充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