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是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2025年新年伊始,“两新”政策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加力扩围,支持范围显著扩大。从汽车到小家电,从数码产品到绿色生活,新型消费模式加速培育,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政策范畴再拓宽,消费活力全面激发。
汽车品种上,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家电品种上,增加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产品;数码产品上,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2025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手机等数码产品五个领域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补贴标准和操作流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具有极大消费需求的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消费者无需交旧机,直接购买新机便可享受补贴。同时,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从最多补贴1件增加至3件,以旧换新品类大家庭不断“扩围”,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及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数据平台显示,1月20日至2月8日,全国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在“两新”政策加持下,数码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南京某电子产品门店春节期间客流量增加了30%,消费者换新热情高涨。
资金规模再提升,政策实施有力保障。
推动政策持续发力,离不开资金支持。新年伊始,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续实施衔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直接向地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用于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如此明确的资金支持文件表述,充分体现了此次国家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精准度和力度,为政策实施保驾护航。
在“两新”政策加持下,2025年春节期间很多车企“春节不打烊”,以广州为例,春节期间全市607家汽车销售门店“不打烊”,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7日,广州汽车消费7.1亿元,增长12.6%。
操作流程再优化,群众企业双受益。
“两新”政策是一项范围广、品类全、环节多的系统工程。2025年政策文件在操作流程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方便群众方面,要求地方广泛开通群众普遍知晓的办理渠道,减少信息多头重复填报;在服务企业方面,支持地方结合实际预拨部分资金体,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企业垫资压力;在智能监管方面,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推动机动车回收证明等凭证电子化,实行多部门联审联批,减少非必要审批层级和环节。优化的操作流程,让补贴资金更快、更便捷直达消费者。
绿色效应再彰显,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两新”政策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助推器,更是绿色转型的引领者。2024年的成绩单彰显了政策在支撑绿色转型方面的显著成效。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1.1万余个,1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据测算,2024年“两新”政策落地形成的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换新的同时意味着如何让旧物有“好去处”,走好废旧物的“循环之旅”。
对此,长期从事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矫旭东表示,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追“新”逐“绿”,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绿色人民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在操作上,坚持便民利企,通过“互联网+回收”、企业逆向物流上门回收等方便消费者,同时加快推行“反向开票”,规范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收秩序。在实施上,坚持示范标准引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和企业,同时对标国际,加强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节能等标准制修订。在组织上,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多方协同联动,强化目标协同、行动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放大组合效应,凝聚工作合力,实现“1+1>2”的效果,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