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街派 生活报
关注生活报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新闻和各种服务资讯,欢迎亲们收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飙涨!见证历史! ·  18 小时前  
新华社  ·  突破2亿人次! ·  昨天  
央视新闻  ·  梁静茹唱的这首歌,听着听着就哭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街派 生活报

“春捂秋冻”到底咋回事?5类人不能“秋冻”!不看一定后悔!

新街派 生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31 00:50

正文

春捂秋冻

不生杂病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

但是,你真的理解这句话么?


怎样科学理解“秋冻”

秋季天气转凉后,时而出现气温回升的现象,俗称“秋老虎”。因此,过多过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因热伤风而感冒。天气从热到冷是个渐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冷一点儿就穿上棉衣,这种做法欠妥。秋季应该冻着点,衣物要慢慢地添加。

 

所以,“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产热效率,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人的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今已经立秋,天气转凉,适当少穿些衣服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增强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秋冻”并非适宜所有人。

五类人不宜“冻”

1

慢性肺病患者


“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就要及时添衣。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 这类病人,素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所以不应“秋冻”。

 

3

胃肠病患者


对于胃肠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还应小心对待秋冻。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所以若遇秋风瑟瑟,还是应该及时添加衣物的,不能过分“秋冻”。

 

4

关节病患者


“秋冻”要适度,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如头、胸、腹、足、颈、肩、腰、膝关节等。如患者增添衣服后仍不能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尽快治疗。


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另外像肚脐、后背和双脚初秋可冻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来源健康时报 新华网 大庆日报

审核:张涛

责编:石玉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