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念首诗吧,写得不算太好,大家重点挑前两个字看看就可以了:
滴滴血泪冤何诉,
杀人放火亦自如。
道德底线隔钱竖,
沦丧人间万恶主。
各位,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坐一辆到不了目的地,却到了人生终点的车。
只不过让人唏嘘的是,这种事情,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面,又在同一家企业、同一个业务上发生了。
一样是顺风车
一样是年轻女孩
一样是求救无门
一样是趾高气昂、事不关己的滴滴
又一次挑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在命案发生后的48小时内,滴滴公司做出了“长达”700多字的道歉及赔偿声明,我帮大家提炼了几个重点:
第一个是滴滴将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并免去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
第二个是滴滴将三倍赔偿受害人,也就是300多万人民币。
没了。
如果象征性的职务罢免,不痛不痒的赔偿300多万,可以换回一位20岁少女的生命的话,我相信只要是有良心,而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愿意这么做。
问题是有可能吗?
▲
滴滴出行针对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的道歉和声明
我在查找滴滴道歉信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滴滴把在5月10日时,空姐遇害案发布的道歉信,悄悄地删除了。
这可能是我见过,最黑色的幽默了。
而除了“你只管死,我只管赔”这样的危机公关,这两起命案最被人诟病的,还得是面对生命险情,依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客服系统。
在看完了受害者亲友跟滴滴客服的聊天记录之后,滴滴客服的一句话术让我印象很深刻。
1小时之内给予回复。
对于心急如焚的受害者亲友来说,对于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来说,这样的客服回应,称得上又傲,又慢。
要知道,当业务质量跟不上企业体量的时候,跑得再快的企业,最终都会被自己越来越小的鞋给绊倒在高速路上。
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要想扩大规模,除了业务质量要跟上企业体量,更重要的,还得要有企业道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建设道德社会的时代前提下,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企业家来说,守德,就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无德,是企业没落的快速干道。
我们企业是要像滴滴一样快速扩张然后失去群众信任,还是恪守道德准则,继续
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
滴滴客服与受害者亲友之间的对话截图
古代先贤早已给了我们标准答案,简单来讲,就四个字:
忠、义、廉、耻
什么是企业的“忠”?
忠即是企业要忠于客户、忠于自身,不作恶,不犯恶。
滴滴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打车平台,它对亿万用户的“不忠”,体现在这一“快”一“慢”上。
滴滴的“快”,这还得源于滴滴CEO程维的产品理念,也就是只要做到70%,产品就可以上线。的确,这样的快思维让滴滴在开头那几年残酷竞争环境里脱颖而出,而滴滴最近几年的主业务从出行变成了各种道歉。
产品不完善就敢上线,而且还是有关人身安全的打车软件,只要1%的缺漏就能造成100%的伤害,这样的企业,还谈得上忠于客户吗?
说到滴滴的“慢”,首当其冲的就是为人诟病的客服系统,滴滴的客服系统是外包的,尽管这种做法在互联网跟金融行业很常见,但隐患也足够大,一是无门槛,二是不专业,加上待遇差跟滴滴巨大的工作量,这些编外人员,怎么做到忠于品牌呢?
而恰好是这些“临时工客服”,再一次把滴滴送上了“全民公敌”的宝座。
再来是企业的“义”。
义即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道义,有温度、有人性,而不是一个只懂赚钱的商业机器。
我们都懂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大平台的滴滴,在面对受害者亲友请求的时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愿意提供司机信息,警方无法立案,一小时又一小时,皮球被滴滴踢来踢去,最终导致了20岁女生被杀害。
而在前一天,就这个凶手已经被另一位女乘客投诉过,但滴滴并没有马上进行处理。
如果这事放在已经被滴滴并吞的优步,他们会怎么做?
司机第一次被投诉之后就会被处理,起码账号会被封七天时间。而乘客的家人来要司机的信息,根本不需要通过警察,你只需要证明你是乘客的家人就行了。
而国外的优步,大部分都内置了一键报警功能,单单在这两件事的处理上,吞下了优步的滴滴,还没有学会。
▲
受害者曾在当天下午14:14给朋友发过求救信息
最后,是企业的“廉”与“耻”。
廉,即是企业赚钱,是要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企业的产品跟服务,要为了客户服务而服务,不能游走于灰色边缘,打法律的“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