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
的专访中,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指出,展览“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的核心在于探索“艺术的魔力”,这种魔力通过展览六大版块展现卡地亚在150多年间如何在创新中汲取灵感,如何从中国文化中获得设计启发。他强调,这次展览不仅是在展示卡地亚如何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珠宝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展品,探索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卡地亚的现代设计,还是中国古代文物,都传达出艺术对时间和永恒的诠释。
艺术新闻:
能否谈谈上海博物馆在策划这个展览时的初衷?
褚晓波:此次“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展览是上海博物馆与卡地亚典藏时隔二十年的再度携手,并经过两年的筹备。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此次展览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暨“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的重要活动。
这次展览的核心字眼是揭示艺术的魔力,第一件作品是法国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让·考克多的法兰西院士剑。这把剑由诗人亲自设计,上面的图像都具有意义:护手盘描绘了希腊神话中俄尔普斯的形象,他是艺术家创作灵感源泉。因为他是古希腊掌管音乐的神,顶部装饰为俄尔普斯的七弦竖琴造型。上面的绿宝石和红宝石,都来自艺术家的朋友友情赞助。让·考克多和卡地亚的联系,更重要的体现在他早年写下的一句话:卡地亚是一位奇妙的魔法师,用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这也为展览定下了整体的基调。
艺术新闻: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将卡地亚典藏珍品与中国古代文物与艺术作品进行并置,以展示卡地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设计灵感,以及二者在精神层面的共鸣和碰撞。在这些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品中,既有众多的上海博物馆馆藏(如清代景德镇梅瓶、清代白玉藤纹鼻烟壶、太湖石、倪瓒画作),也有借展自河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珍贵藏品,这些来自不同年代、涵盖不同媒介、具有不同功用与美学价值的作品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上海博物馆希望通过汇集这些作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