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手
青手,任性捏大地;想装逼就装逼,景观儿童欢乐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  9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大风、雨雪马上来了!湖南天气接下来大反转 ·  12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福建金融“成绩单”,出炉 ·  13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巨头突然涨停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吴清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手

青手行旅 | “融合如水以成和”——IGA日本园融水苑(枡野俊明)

青手  · 公众号  ·  · 2017-07-21 11:36

正文

最近几个新晋网红项目,又在不断的进攻朋友圈,朋友们评价纷纷,有人认为新风格渐渐摆脱了新中式浮华、奢豪的审美取向,有人认为项目开始回归设计、回归内心,有人认为项目采用了很多日式景观元素,这也是让大家觉得干净、清爽的最主要因素~~~


在高标准、百花齐放的IGA所有作品里,也有一个日式庭院——日本园融水苑,正是当今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枡野俊明的作品,而这个作品最早设计于2001年,2003年建成,迄今已有近二十年时间,却成了我们这一行人最爱的园子~~ 当大家都利用方寸之地,铆足了劲儿竟技、想夺眼球的时候~这个看上去可能不如日本国内很多名庭精彩的小园子,却显得无比沉静和用心~~


大家席地而坐,每人分享自己看到园子的直观感受,品读这个园子无声无息带给我们的平静和思考~~~  直到工作人员来通知已经下班,必须要撤离的时候,我们才收拾了心情,不舍地离开~~~


而与蓁蓁的相识,也是源于我们这次德国行旅,在网上招募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网络同游~~~    “爱艺术爱生活爱旅行的小妞一枚”——这是蓁蓁的自我介绍。


随后,在我们第一次德国行旅过程中,微信群里传递的照片以及直播,都让小伙伴们同步看到了路途中各种美好的事物~~ 有心的蓁蓁,通过搜集各种资料,了解项目背景及其他更详细的讯息,用她自己的文笔,快速地码好了这篇文,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更好的认识了枡野俊明在德国土地上创作的这个园子~~


一次旅行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 在远离日本的土壤上感受日本庭园精髓是其一,此行,透过蓁蓁的这篇文章,也让我们的行程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在此感谢蓁蓁授权青手,转载此文~~~






正文:



起笔写这篇微游时:内心是犹豫的,枯山水的写意是“禅”。对于内心比较浮躁的蓁蓁,不知能否处理好笔下的文字。

慢慢拾起心情,整理三研堂小伙伴发来的图片,不断的查阅资料,询问日本友人“融水苑”的真谛。渐渐的我被着深藏于景观之中的禅意深深打动。

日本园林深受中国深远文化的影响,但它形成了它自己的独特风格体系。最具日本印象的庭院-枯山水,它多见于日本的禅寺,枯山水起源于镰仓时代,在室町时期达到顶峰,13世纪,中国的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盛行,为体现修者的“苦行”及“自律”精神,禅园以白沙,苔藓,绿植,山石等静止之物营造而成。枯山水油然而生。

融水苑-《融合如水以成和》

而这次三研堂小伙伴带我们探访柏林国际园艺博览会的日本园-“融水苑”  是2003年由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倾力打造。


枡野俊明大师设计之初的重点为水,水是没有固定的形态,随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岁容器的不同而改变形态,大师觉得人亦如此,有这样的内心精神,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达到“和”的境界。


本庭园是由1.眺望台,2.前庭,3.如水亭,4.主庭,5.内庭五个部分组成。它是以茶屋-“如水庭”为中心,由前庭,主庭,内庭组成的回游式的庭园。


▲两株红枫掩盖下的融水苑日式木门。


▲入口:人工切割的踏石板,为了与边上的自然碎拼相呼应,刻意处理成碎拼手法,重叠交错,一深一浅,无论从手法和色彩都在强烈的对比中统一。将游客引入园中的小道。


▲自然岩石堆砌的石阶,在葱郁的绿植中蜿蜒向上。


▲     主庭-象征由现在向未来发展的“枯山水”;

白沙为水,造园者耙出纹理,线条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直线为静水,曲线为流水,通过砂石打造多元的空间构象,石喻为山,山水相间,一静一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禅意彰显。

▲流水从两侧布满岩石的水道,在庭园中穿行而下。


▲内庭-象征人们和谐共处的空间

粗旷的置石和细腻的草坪形成鲜明的对比。密植的植物及空旷的草坪,将“疏可跑马,密可针”这句植配经典运用到极致。

前庭-反映近代历史的池泉庭园

由不规则的石块围成。水蜿蜒而下,汇成一汪池水。

细看池中-鹅卵石散置的泄水孔,匠心独具,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如水庭-是鉴赏庭园的,它是表现现在的空间。

它被分成三部分:

  • 南侧的座位:是欣赏主庭“枯山水”而设。

  • 北侧的座位:是如水亭入口玄关,同时作为树木包围的池泉庭园的空间。

  • 东侧的座位:与草坪广场的内庭成为一体,可以作为茶歇的场所。


大师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象征历史和未来的结构,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彼此呼应。连接他们的轴线称为流动着的时间轴,庭园东南侧的瀑布代表德国的起源,溢出的水象征迄今为止的历史变迁,在庭园内蜿蜒而下,流入前庭的水成为一汪池水,池水象征投影着人们身边近代史的镜子,在旁边的茶屋,表现的是我们生活的现在,从茶屋中看到主庭,设置了象征未来的枯山水。”


    盘坐于如水庭,观枯山水,洞禅意。体会造园者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冲击。

    由巨石,铺地柏,红枫营造象征永恒的“蓬莱仙岛”。

    ▲ 两块巨大的石板桥连接在一起,通往象征着永恒的“蓬莱仙岛”。远处依稀可见“龙门瀑布”。


    主庭的“龙门瀑”展现是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下方不规则的锲形石块代表着准备飞升为龙的锦鲤,禅说鲤鱼跳过龙门能够化生为龙,象征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精神,越过龙门飞升为龙,可以自由翱翔于天地。


    ▲ 在主庭的前部分由“龙门瀑布”泻下的水变成了流淌的水波。


    ▲由白沙耙出的波纹,纵横交错,时而动之,时而静之。


    ▲不规则的巨石置于沙砾中,山水相依,禅道自在其中。红枫被普遍用于庭落,春去秋来,在刹那的变化中寻求清静及解脱。强烈的色彩对比带来视觉的冲击。


    ▲主庭的前部:流水经过石板桥,流水幻化成静水,让参禅人心静如水,用心去体会大师给游园者带来的禅意。

    所有景致都是“神似”而非“形似”,以景寄情。

    在园林中找寻精神世界,在园景中参照自身。

    最后达成“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的禅的境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