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朝文社
《我们爱历史》团队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弘扬正确历史观,正视听。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网易最有态度自媒体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比朱元璋聪明,做了两件事让日本臣服了100多年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来看看那些快消失的老物件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朝文社

如果曹操选曹植做接班人,曹魏会不会成为一个盛世王朝?

朝文社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30 21:32

正文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333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曹魏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长盛王朝,真正的强盛期只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这两代,后面还有三位少帝,基本上是司马氏的傀儡了。


推究根源,有人说曹操接班人没选好,如果选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情况会完全不同,但大多数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选接班人不选“谁是最可爱的人”而要选“谁是最可靠的人”,所以选择曹丕是正确的。


因为曹丕比曹植政治上更可靠,曹操更放心,曹丕即位后能保证曹操既定的方针、路线得以贯彻执行,曹氏的江山能更加稳固。


如果选择曹植接班,对曹氏江山来说可能就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曹植不仅率真、坦诚,而且“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缺少一个政治人物的成熟。


三曹都是诗人,就身上的诗人气质来说曹植无疑最浓,他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论文采曹植比曹丕强,论政治才能曹丕明显超过曹植,曹操最终选择曹丕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但曹丕当上皇帝后对曹操所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贯彻得并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抑制豪族势力这一点上,曹丕对曹操制定的路线进行了修正。


曹丕“修正主义”的标志是让司马懿和陈群等人掌握了军权,这在曹操的时候是绝对禁止的。后来由世族主导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彻底阻断了寒门和中小地主阶级的仕进之路,曹魏政权格局的平衡被打破,过去汝颍人士主文、谯沛将帅主武的局面变成了向世族的一边倒。


一般认为,曹操是中小地主阶段的代表,他抑制豪族是有战略考虑的,在这一点上孙权也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而且比曹操来得更彻底。


孙权晚年的“南鲁之争”也是一场夺嫡之争,“南鲁之争”中陆逊与诸葛恪同为太子党人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被逼死、一个反而升了官,原因就是孙权对待世族的陆逊和对待没有根基的诸葛恪,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抑制大族,不让他们继续坐大,无论是曹魏还是孙吴,都做为了立国之基。必须看清、看透这个方针并扎扎实实地贯彻执行下去,才能算得上政治上的成熟与可靠。



曹丕上台以后政权分配格局的平衡被打破,士族力量不断壮大,以诸夏侯曹为代表的谯沛集团则逐渐式微,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这个局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恶果。


这种恶果在曹丕生前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充分显露,到魏明帝上台后,士族坐大造成的后续效应才逐渐表现了出来,政权力量越来越向世族一方倾斜。


而魏明帝也像曹丕一样短寿,后面上台的曹氏主执者,包括曹爽在内,都已经慢慢控制不了局面了,政权整体上的平衡已不复存在,曹氏被淘汰出局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工于心计的曹丕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一点?曹丕也许看到了,只是一来他很无奈,只能这样做;二来他认为不要紧,以自己的力量,无论谁的势力得到发展,自己都足以能控制。


曹丕当太子之前一直处于夺嫡之争中的劣势,身为嫡长子的曹丕没有很快被立为太子,这本身对他就十分不利,说明曹操对他不满。



曹丕与世族不知不觉中走得更近,这让曹操心有忌讳,所以他对曹丕的干将司马懿一直采取压制的态度,对另一个干将吴质也没怎么重用,很长时间派他到朝歌当县长。


夺嫡斗争开始后曹营很快分成了两大派,其中诸夏侯曹很多拥护曹植,比如曹洪、曹仁,曹植阵营的三大干将中有两个也是来自谯县,即二丁兄弟。


曹丕得不到这些人的拥护,而世家大族不失时机地伸出了援手,曹丕“四友”中的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大族的代表,陈群不仅自己出身显赫,还是荀彧的女婿,在士族中处于中心位置。


曹操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和动摇后仍然终于决定立曹丕为太子,这里面有曹操对袁绍、刘表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的下场的警示,有曹丕自己的努力,并且为对方不失时机地设置陷阱,也有曹植自己不争气,屡屡让曹操失望。


曹丕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激动不已,当时他正跟辛毗谈话,听说后高兴得一下子搂着了辛毗的脖子说:辛君啊君,你知道我多高兴!可见,曹丕对自己能不能当上接班人其实没有多大把握。


曹操一旦下决心让曹丕来接班,就着手为曹丕将来顺利接班进行了一系列安排,杀崔琰、退毛玠、杀杨修都是这一主题,这时候的曹操表现得就不再犹豫了。



曹操死后曹丕一度还是比较重视政权内部的平衡问题的,比如对夏侯曹中第二代、第三代精英继续给以重任,但曹丕对于当年夺嫡之争中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还是决不留情,对曹植、曹彰等兄弟更是防之又防。


曹丕不认为这样做会动摇到曹氏政权的根基,他对于自己控制局势是有充分信心的,虽然用了陈群和司马懿,但以曹丕“御之以术”的手段,司马懿想脱离掌控、有一番作为恐怕是很难的。


但有一点曹丕没料到,那就是自己这么短寿,只活了四十岁,当了六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曹丕死得太早,也很突然,头一天觉得不舒服,第二天就死了,连指定的托孤大臣之一的曹休都来不及从前线回来。


魏明帝上台后,虽然也是天姿英惠,但与曹操、曹丕父子相比,那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曹丕执政期间曹氏宗亲受到了压制,曹植含泪离开洛阳,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所施展。魏明帝上台后,由于他是甄妃的儿子,可能有感于母亲的身世,所以对曹植多了一份感情,但也限于此而已。



曹植很想出来为曹氏江山出把力,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明帝本人有这个愿望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曹植是因政治斗争“下台”的,如果他上台,最害怕的就是那些曾经站在对立面反对他的那些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上台。


夺嫡之争伤了曹氏政权的元气,使司马懿为代表的大族势力有机可乘。曹丕为稳固政权的需要,上台后对曹植一派的势力进行了打击,杀了二丁,冷落曹洪等人,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曹丕只能在政治上更加倚重士族。


如果曹操当初料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会不会再选择曹丕呢?曹操也许会选择曹植,继续打压士族的力量,壮大以谯沛中小地主为代表的庶族的力量。



但曹植未必有这样的政治能力,这是曹魏的悲哀。


如果只有曹丕没有曹植,或者只有曹植没有曹丕,都不会有这么多的恩怨、纠葛和斗争,曹魏政权也许才会顺利得多。


好书推荐

《三国全史》上下卷

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著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