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整合自华尔街见闻Premium
《付鹏说》港股主题周节目
第七期
全7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完整收听
之前几期我们说过了很多港股中大盘股和中小市值股票分别 的潜规则以及大家对港股的一些误解,基本上你抱着A股的思路去做港股,这是肯定不行的。
现在抛去这些微观因素,看看最近十年对港股来说最大的影响点。
原来因为国内A股市场不开放,港股更多承担了一个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职能。所以当时香港市场上资金的流进流出其实是代表了外资外对国内市场的一个看法,主导市场的结构以外资为主,寻找的评价和估值体系还是比较容易看的,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和变量也比较简单。
港股随着全球股市的波动也是波澜壮阔:2007年以前的大牛市、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的复苏。
金融危机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觉得市场的结构在发生变化。
看这个变化,
最典型的的在13-15年过程中。
之前和恒生指数高度关联的汇丰银行,它的股价和恒生指数有了很大偏离。这个偏离在当时也是孕育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尤其是2014年来看是非常明显:主要是来自于A股的推动!
2015年股灾前A股持续上涨,其实香港恒生指数这边不具备大幅度整个指数推高的动能,所以恒指是明显弱于国内的A股,也导致A、H股之间的价差不断拉开
那个时候香港的经济情况在恶化,当时我也在香港,发过微博很明确的表示:
那个时候包括汇丰银行,周生生、周大福以及香港一些本地的地产,都在我们的做空范围之内。
不论香港当时的经济情况还是外围环境也好, 都不支撑港股的大幅上行,但恒指在一路上冲从25000拉到28000左右,我们是逆势在做空,甚至除了空个股以外开始空恒生指数。
我当时在江浙和上海的一些私募做路演的时候也说过:
当时就用过这张图,汇丰银行和恒生指数出现了很大的背离:汇丰银行(蓝)一直再跌,从80到60,而恒指(红)一路在飙升,从25000到28000。当时也确实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
我当时一个很重要的解释是——香港市场这波上涨的根本因素:
-
2014年-2015年国内A股大幅度飙升,涨幅末期的时候,很多的国内机构都关注到了A、H股之间的价差,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都想做这些价差回归的套利,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A股不容易做空,那么这个投资思路就转变为单向的买港股……
-
这个时候典型地发现内外对于这个市场的联动啊差异性的理解有很大的一个偏离。香港对这波行情的理解和国内相反的,当时包括彭博以及在香港的投行和金融机构普遍地都看的很清楚你国内的A股的上涨就是一个资金杠杆行为,最后一定会出问题的,当资金大幅南下到香港把恒指托起来的时候,反倒恰恰是用恒生指数去对A股高杠杆的过热做一个反向的配置。所以香港很多机构和我们一样在25000或26000的水平去抛一些恒指的单子出来。
所以随着股灾的降临,A股的快速回落,推升港股的那块资金的故事随之破裂,港股很快在2015年大幅度地下行,从28000一路跌倒了17000左右,这个幅度也创下了金融危机以后港股的最大跌幅。
当然,到了2016年的中旬以后,随着美联储的预期都相对稳定以后,一部分资金又对新兴市场有了配置,我们可以看到港股、韩国股市和台湾股市都有了大幅的回升。
我观察香港的资金流入,发现整体来说外资还是一个流出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港股在逐步的A股化,的确是参与结构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香港股市的运行逻辑会和之前会有很大的不同,沪港通、深港通以及今后会有更多的资本沟通,必然会出现港股A股化。”
对于香港来说,很多人说如果你资金撤离,不看好大的股票的资产配置的时候,那么可能去空香港本地的公司,多国内内地的一些上市公司,做一个组合会不错。
之前节目里我也说过去澳门去调研,其实包括现在也很流行的组合:空香港的本地去多澳门的本地
……
以上内容摘录自《付鹏说》的音频节目,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收听完整版【3/25-3/31港股主题周】共7期分享
。
01:北水南下,只是看上去很美
02:说说大家对港股的一些误解
03:为什么说A股思路放在港股是不利的
04:“龙头就是龙头、其他就是其他”的分化
05:港股里的不透明信息也这么多!
06:普通投资者入港股必须知道的潜规则
07:港股在逐步A股化?
点击
【阅读原文】
订阅
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