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景芝镇现状发展条件和建设特点,本次规划力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形成以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以特色城镇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产城互动、快速健康发展的示范镇。
坚持区域统筹的理念:注重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起点,分析和确定城镇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城镇规模,改善城镇发展条件。
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科学引导、有序实施合村并点和新农村建设,加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镇域水源地和水体保护,确保区域水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重点加强了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景芝酒业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集聚和壮大产业规模、创建产业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提升和发展食品、机械、工艺品等现状产业,多元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用地布局进行统筹安排,规模科学适配。规划在镇区东、西部分别设置景酒综合工业园和景盛综合产业园,促进优势产业、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为人口向镇区集聚,壮大城镇规模奠定基础;与园区紧密结合,合理设置生活居住区。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与景酒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一体规划;建设体现景酒文化及历史印记的景酒大道,集中设置景酒文化旅游及展示区、管理研发中心等,带动和促进城镇文化、商贸服务、旅游观光第三产业的高质发展。
形成“一心、两园、四区”有机融合,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的宜居宜业、产城融合、良性互动的空间格局。
完善和提升城镇服务功能:补充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结合国道省道改线,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功能区;完善生活性服务功能,重点加强了教育、文化、养老、商贸、休闲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
增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功能,包括景酒研发、展览、公共信息服务等,规划结合景阳街公共服务轴,设置酒文化综合服务功能区、商务商贸功能区、公共服务功能区、工艺品产销服务功能区,力求完善和全面提升景芝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吸引力和集聚力。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了给水、污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力求提高城镇运作效能、夯实发展基础、打造发展新平台。
体现动态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关注城镇的连续发展与过程变化,注重规划的过程性、可操作性。将城镇发展分为近、中、远三期,把近期、中期规划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
近期建设规划紧扣百强示范镇建设,与百强示范镇考核评价体系衔接,重点加强项目的空间布局和落地,强调年度实施计划、投资实施主体,突出重点,注重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绩效性。
中期规划在与县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重点加强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引导,浯河生态和功能轴带的规划,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景芝镇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镇发展框架,承上启下,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空间支撑。
远期规划重点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明确强制性内容,提出实施措施。
针对城镇建设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本次规划重点加强了城镇特色的塑造。
首先,结合现状建设特点,设置风貌分区:将镇区以浯河为界,东部形成古色古韵的建设风貌,西部则力求全面展示现代化时代景观,中部突出浯河的生态绿化建设。
其二,打造富有活力和特色的浯河生态景观带:保护和治理浯河生态水系,加强两岸的生态绿化建设,明确划定河道控制蓝线和沿河控制绿线;
充分发掘、利用和打造浯河两岸,沿两岸设置全镇行政管理中心、文体中心、商贸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灵芝公园、双河公园等公共设施和开敞空间,结合绿带设置连贯的慢行路和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贯穿镇区的富有活力和人气的生态绿化廊带和城镇重要的功能景观轴,延续了城镇肌理和历史文脉。
规划还重点加强了沿河两岸的城市设计引导,对两岸土地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其三,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利用:对现有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以历史记载和现存古迹为元素,规划“唯美浯河、灵芝公园、松下古井、小炒名吃街、九门遗址公园、景芝广场、双河竞流、西岭晚霞”等景观节点;
充分挖掘景酒文化内涵,塑造特色景观,修复完善南校场烧锅遗址、松下古井,打造景酒历史文化长廊,规划“酒之城”景区、景酒文化博览园、酿酒五谷标准示范种植区等,强化城镇特色塑造。
其四,结合景酒文化和城镇特色塑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美食文化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注重特色村庄的保护,结合城乡公交网络、规划的镇域绿道,合理设置旅游游览线路,将各特色主题旅游有机串联一体,全面、系统的展现景芝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城镇建设风貌。
重点加强了镇区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在道路断面设计上优先保障慢行交通用地,并通过规划将慢行系统与镇区文体中心、各级商业服务中心、沿河绿带、工业区等有机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