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第一次看到这么说话的 ... ·  14 小时前  
财宝宝  ·  还能这样啊? -20250205120525 ·  昨天  
财宝宝  ·  数学中,虚数,有什么意义? ... ·  昨天  
财宝宝  ·  @plum888999:我家的一般115分钟 ... ·  3 天前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  十万亿收储化解房地产困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山东人,正在全国种大棚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4-12-19 08:15

正文

封面图 | 《风味人间 第一季》剧照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最近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和红牛饮料有关的家族企业的故事,一个是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家族,一个是奥瑞金创始人关玉香家族。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和吃有关的产业——山东人如何改变了全中国的餐桌?


作者:肖望

来源: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寿光的农民可比我们有钱太多了,他们都开着豪车去种大棚。」在潍坊市街头,一位滴滴司机艳羡地对作者表示。

山东寿光,隶属于潍坊市的县级市,以「中国蔬菜之乡」为人们熟悉。35年前,冬暖式大棚在寿光开始兴起,反季节蔬菜上市,由此改写了北方人民冬天只能吃土豆、萝卜和白菜的历史。

如今,寿光已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商贸物流中心,每年有超过900万吨蔬菜从寿光走向全国各地,摆上十几亿人的餐桌。寿光的蔬菜供应状况,更是直接影响到韩国的泡菜、日本的胡萝卜价格。

在种菜这件事上,寿光人研究到了极致。作者了解到,寿光人正在全国种大棚,从海南、云南到内蒙古、新疆,都有寿光人种菜的身影。

从穷到揭不开锅,到成为山东省最富裕的县,人均存款超10万元的寿光能给广袤的乡村带来哪些启发?



1. 农民开着宝马去种菜



走进崔岭西村村口的一座蔬菜大棚内,闷热的感觉立马包裹了全身。据悉,棚内温度达到40°,水肥一体机、自动打药机、植物生长补光灯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

寿光无土栽培温室。图源:新华网
村民崔新建指着棚里正在开花的番茄苗介绍,这是村里统一种植的「崔西一品」西红柿,皮薄多汁,酸甜可口。成熟后,村合作社会按照10元/斤的价格统一收购,分拣打包后能卖到20元/斤,全程冷链运输,相当一部分会出口到俄罗斯的大型商超和酒店。而普通西红柿每斤只能卖到2块钱左右。

这座大棚是崔新建在2016年时花16万元建设的,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现在则持续为崔新建创造收益。一年里,这个2.5亩的大棚可以种两茬西红柿,期间还能种一季甜瓜,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扣除4万元成本,净赚10万多元。

这只是崔新建家中最小的一个温室大棚,他还有2座10亩的温室大棚,合计年收入能达百万元。在崔岭西村,像崔新建这样的农户有132户,户均3座大棚。

在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里,合作社理事长崔玉禄口音浓重,但掩盖不住言语中的自豪感。

崔玉禄介绍,十年前村里很穷,人均年收入仅1.8万元。尽管不少村民很早就开始种大棚,但由于品种分散,都靠小商小贩来收购,被压价、拖欠货款是常有的事。

2014年,崔玉禄牵头崔岭西村村民成立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本地政府「一村一品」的规划下,社员统一改种「崔西一品」西红柿,合作社统一收购包销。有了产业带的规模效应,合作社也开始掌握了西红柿的议价权,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菜的销路和被压价等问题。

2016年后,合作社还先后开拓了莫斯科、伊尔库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市场渠道,现在每年出口蔬菜近2万吨,销售收入达1.5亿元。合作社还成为北京冬奥会蔬菜直供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崔玉禄介绍,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以资金、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村民年收入增至5.2万元,户均存款达到30万元。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年轻一代进城买房成为潮流。而在崔岭西村,「村里这些三十多岁的青壮年也不去市里买房,大家更愿意在家里种大棚,家里的楼房都是新的。」村民崔振平称。

对于「开着豪车种大棚」的说法,崔振平称,「不是什么豪车,普遍是20多万的轿车。」但他也提到,农民手里有钱了,村里早就聚齐了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

崔振平告诉作者,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三四辆车,「去大棚的时候骑个电动三轮车;去卖货的时候开面包车或单排货车;休闲的时候开轿车。冬天放棚(指给大棚盖上棉被以保温)后,大家会约着进城吃饭,交流下种植、管理经验;夏天休棚的时节,就三五好友相约出去旅游,到海边度假、爬爬山。」
这是属于新时代农民的生活方式。

崔岭西村社区全貌。图源:受访者供图

富裕起来的寿光人消费水平也不遑多让。
寿光市委书记李鹏在今年5月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提到,寿光星巴克去年销售额280万元,在全省22家县级门店排第3名,客单价52元;寿光海底捞去年销售额2600万元,客单价100元,在全省县域中位居前列。



2.山东最富的县,人均存款超10万



崔新建早在1996年就开始种大棚,但直到近十年才真正靠种菜赚到了大钱。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农户跟风种植或养殖某一品类,等到收获期却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暴跌,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也是长期困扰农民增收的顽疾。

「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产生效益,而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种植的首要制约因素。」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信俊仁对作者表示。信俊仁亲历了寿光蔬菜产业从无到有再壮大的历程。

在崔岭西村,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进而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奠定了规模化种植的基础。

大棚的建设资金也至关重要。崔振平介绍,种大棚的初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往往缺启动建设资金。但大棚建好后,就像一台稳定运行的「印钞机」,通常能在两年左右回本,而且十年间不用追加太多投资。

过往农民只能靠熟人担保或房产抵押等模式贷款,贷款难且金额小。通过合作社,社员们得到了农业银行山东潍坊分行发放的767万元「大棚两改」贷款,成为撬动生产的启动资金。

「农户单打独斗和通过合作社的效果截然不同。」农业银行潍坊分行乡村振兴部总经理姚文山对作者表示,成立合作社共同体后,崔岭西村的蔬菜在源头种子、田间管理和品质把控都大幅提升。「最关键是形成规模后,有利于大客户的收购,对外的议价能力也提高了。」

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家家住上楼房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前阙庄村有着类似的发展路径。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介绍,该村无区位优势,无矿产资源,依靠土地政策完成了全村1700亩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在蔬菜种植之外,合作社拓展蔬菜加工产业,制成的番茄酱一瓶能卖12.5元,年产值6000万-7000万元。

到2023年,前阙庄村集体资产达5.2亿元,村集体收入760万元,为村民分红324.88万元。

在寿光,大棚是极为宝贵的生产资料。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农行开发出「大棚贷」,为大棚编号确权发放「身份证」。凭大棚「身份证」,农户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扩大生产。

在政府鼓励以及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寿光市形成了10多个「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香瓜第一镇」这样的特色蔬菜乡镇,和500多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以「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的寿光市化龙镇为例,每年销往日本、韩国、越南、阿联酋等各国的胡萝卜达15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
种大棚让寿光农民们的钱包鼓起来,寿光市存款余额连续多年位居山东县域第一名。2023年末,寿光市存款余额达到1766亿元,其中居民存款达到1190亿元,占比近70%,人均存款超10万元。
「寿光的老百姓们投资渠道比较传统,基本就是存钱。」姚文山对作者表示。
信俊仁表示,蔬菜产业已成为寿光的名片,金融机构的支持很多,形成了良性产融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有28家银行机构扎堆在寿光开设了分支机构,令人咂舌。「这么多金融机构的入驻,说明本地存款规模大,贷款需求旺盛。产业和金融服务相辅相成。」姚文山表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