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韩焱精选的2021五一特辑。
这期音频,我要为你推荐的书,叫作《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
这段内容讲的是:
在孩子小的时候,要不要多去尝试各种类型的活动?
现在家长普遍都有一种矛盾的情绪,那就是:到底应该“放养”孩子,让他们随便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还是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去多学一些不同的技能?
神经生物学家已经证实,孩子们的各种经历,不管是运动还是阅读,是演奏乐器还是拼装玩具,都有助于强化孩子的神经通路,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这些影响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便在孩子长大之后,还是能够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相似的技能,让他们更擅长解决同类的问题。
可以说,孩子从小参加的每一种活动,都是扎根在他们大脑里的一颗颗“种子”,都有可能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这种效果有多神奇呢?一起来听听看吧。
∆
点击即可免费收听音频
亨布尔发现自己身陷困境之中,他想主修工程学,但他所在的高中没有开设微积分课和物理课,而工程学专业新生必须学习这两门课。亨布尔唯一的办法是在大学入学前的那个夏天,参加为期4周的微积分课和物理课速成班,他只能尽力而为了。
有一点确定无疑——亨布尔的工程学专业同学在学业上比他优秀太多。“第一周给父母打电话时,我哭成了泪人儿,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学得下来。”亨布尔那会儿没有马上退学,这实在是个奇迹。他想过干脆卷铺盖回家算了,但这会给父母和妹妹带来额外的负担,当时他母亲刚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丢掉了法务秘书的工作,而父亲只有一份老师的工资。所以,亨布尔决定咬牙坚持。
那年,教授们把课程进行了创造性发挥,为新生举办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工程设计竞赛。他们设置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障碍赛道,让亨布尔和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穿越。这件事既给亨布尔带来了额外的焦虑,也给了他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感。他在构想方案、琢磨如何制造全班最好的机器人时,脑子里激荡着各种想法。好像有个声音在他耳边低语:“这下你可以露一手啦。”
亨布尔说:
“我父亲常常告诉我,只要你把一件东西拆开,就什么都搞清楚了。”
他最早的记忆之一是4岁那年和父亲一起,坐在地板上玩乐高玩具。“如果我想建一座塔,父亲就会说:‘非常有趣。你可以全部用蓝色积木搭建吗?’我照父亲说的做了。然后他又会说:‘哦,真的很好。那么,你可以用红黄条纹的积木搭建吗?’”
欢迎转发金句卡到朋友圈
亨布尔和父亲花了很多时间一起玩儿,父亲挑战儿子,让他建造更好的乐高塔,要求他更有创意,并提高效率。父亲问亨布尔能否建造一座荷载9kg的桥,或者他可以帮助亨布尔建造一座台阶可以升降的塔。
父亲充当了亨布尔的早期学习伙伴。
从孩子出生到他5岁期间,大师级父母就帮助孩子奠定了人生成功的基础。他们欢迎孩子来到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
失败不是最终的裁决,而是有待分析和解决的难题。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邀请孩子共同掌握方向盘,并鼓励乐于接受的孩子把学习视为乐趣,当作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
《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里介绍的许多高成就者都记得,在他们3~5岁时,曾与一位家长“共同度过了很多时光”。有的像亨布尔那样玩乐高玩具,有的像贾雷尔那样练习认单词,也有的像玛吉·扬那样学小提琴,还有的像其他高成就者那样探索自然、学习数字。
这些活动带来的益处并不是孤立的,陪孩子做游戏,无论是搭建积木、读闪卡、学习乐器,抑或仅仅是仰望繁星,都会刺激孩子的大脑,规范其行为准则、激发其想象力和建立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信心和技能,以助于他们将来应对物理、微积分、写作之类更为困难的科目。
听说学校举办机器人竞赛的消息时,亨布尔意识到,教授希望学生进行搭建和创新,他信心十足地说:“我知道,这是我可以稳操胜券的领域。”利用自身优势,在彻底思考了这项任务并找到诀窍后,亨布尔说:“这个学校在其他方面都令我胆寒,我会把这次竞赛视为出人头地的一次机会。”
亨布尔夜以继日地忙活了几个星期。“结果,为了方便我制造机器人,老师给了我一把实验室的钥匙,因为我在那儿待的时间比实验室开放的时间都长。周六早上7点钟我就带着钥匙进去,直到午夜才离开,有时候饭都没顾得上吃。”
比赛竞争异常激烈,但亨布尔觉得自己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事的料。比赛那天,他的心情像夏日的微风一样舒畅。他的机器人在障碍赛道上轻快地滑行,轮子上好像抹了黄油一般顺滑。每个学生得到两台发动机,但亨布尔只用了一台。“我的朋友一个也没来,但我爸爸专程开车从俄克拉何马州来到圣路易斯观看比赛。”
在亨布尔赢得比赛的那一刻,挂在他没使用的那台发动机上的旗帜旋转起来,好像在对亨布尔的对手进行空中打击。
大师级父母最重要的作为,就是从孩子婴幼儿时期开始,就让他们参加刺激大脑的活动,使之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就好像在他们脑袋里装进一堆拼图卡片,教他们认识这些卡片直到他们把卡片全部重新拼在一起。
推荐阅读
▼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