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苏富比(Sotheby’s)拍卖了苏州一套有32个卧室的房子,它的价格十分惊人。这套中国最贵的家庭豪宅被称为“乌托邦”,价值10亿人民币(超过1.5亿美元),面积有72,000平方英尺。
CNN近日发文指出,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奢华生活需求的讨论,同时也反映出中国超级富豪选择豪宅的微妙转变。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尽管这套名为“独特的桃花源”的豪宅不失西方现代豪宅的派头,配备有一个游泳池和酒窖,但整体建筑风格上却是中式的。房子的岩石花园和曲面屋顶是中国历史美学的缩影,这种设计正被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复制。
房地产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总经理刘晴说,虽然大部分高端买家还是喜欢西式的别墅和公寓,但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风格在市场中将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奢侈品行业的最高端,”他说。“在北京,现在大部分高价值的别墅产品是传统中式风格。”
消费心态:新的就是好的
尽管消费者热衷于传统设计风格,但奢侈品市场对住宅历史的关注度并不高。
在这座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文物保护已经纳入了城市再生计划。在北京古老的胡同小巷,开发商拆除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而仅仅在原来的位置重建了俗气的传统庭院。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重塑中国最伟大的城市》的作者Samuel Liang说:“在中国,非但开发商不愿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修复老建筑,消费者也认为,新的住宅才是豪华和宜居性的最好诠释。”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在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新的肯定是更好的,”他说。
“即使是传统风格的建筑,你也必须购买全新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国受美国,尤其是西海岸的影响很大。当谈到房地产时,他们基本上都有着相同的消费心态。”
传统中式豪宅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根于其高昂的建筑成本。
刘晴指出,中式建筑强调的是手工建造材料以及华丽的装饰,这也使得它们往往比西式建筑更加值钱。
但这还不能完全解释富豪们近期的口味转变。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虽然中国指数研究院还没有收集建筑风格的数据,但北京房地产咨询公司亚豪的营销主管郭毅表示,这种转变在近几年发生。
她解释说,“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传统的设计元素已经在高端物业中被广泛使用。而在15年前,北京典型的豪华物业是西式建筑。如今中国文化内涵得到了重视并开始流行起来。”
独特的桃花源,中国苏州
传统建筑股票的上涨也可以反映这种新趋势的发生。中国的中产阶级往往更向往奢华的西式建筑,因此,坐拥中式传统豪宅的高端买家更能彰显其与众不同的特性。举个例子,如果富人住在“中央公园”和“橘子郡”(这两者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这些高端西式住宅区,那么超级富豪显然会偏向于避开这类西方设计。
“有这么多钱的中国买家很有可能已经周游列国,并拥有海外财产,甚至一个法国城堡。”,《精日传媒》(Jing Daily)首席编辑莉斯(Liz Flora)表示。该网站涵盖了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趋势。
“这就需要有独特的元素来吸引超级富豪花巨资在中国大陆境内购买房产。对于暴发户买家而言,欧式建筑风格是一个不错的噱头,但这已经无法满足超级富豪的新需求。”
运河岸的院子(尚德)——中国北京-每间独立的家庭住宅造价高昂,约4-5千万人民币(约6-7.5百万美元)。
DOMVS伦敦豪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创始人乔恩·奥布莱恩(Jon O’Brien)表示,房地产市场已经感受到了这些新的需求。
不到10年前,他开始建造具有欧洲风格的住宅区。现在,他的公司正在考虑在杭州附近实施“大发展”计划。该计划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在人工湖上建造传统亭台楼阁,还有中国风格的仿建长城,围绕着周边复杂的环境。
“现在买家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奥布莱恩说。“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人在全球各处旅行,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抄袭仿造,但拙劣地模仿西方的“迪斯尼乐园”等建筑在设计和投资方面没有得到长远发展。尽管拥有现代内饰和设施,中国传统建筑外观已经成为了新的趋势。”
海外豪宅仍极具吸引力
北京——总部位于北京的房地产公司Landz将这种建筑风格称为“新中式风格”。该物业现代化程度高,采用了混凝土结构和自动停车场已经各种智能系统。同时,正如中国有句老话说的“人不能离开自然”,它也有令人神往的自然风景。
尽管中国的高端买家开始热捧传统文化,但再好的中式设计也无法跨越物业的黄金法则:82%的消费者会更加看重物业所处的地段。
对于超级富豪而言,海外家庭豪宅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这归根于海外豪宅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生活条件,同时他们的后代也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该报告发现,53%的受访者表示将在欧洲或北美选购新物业,从这可以看得出,尽管西式风格豪宅显得有些过时,但消费者还是会更加看重实质的物质需求。
参考:CNN
招聘
编辑、视觉设计、运营助理、实习生(编译)
地点:北京
联系:[email protected]
IEEE中国是DeepTech深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想要获得最新的科技资讯和会议信息,敬请关注IEEE中国。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唯一版权合作方,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及翻译。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