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理工大学忻浩忠讲座教授招收博士生和诚聘研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南大学张友法团队CEJ:负膨胀耐磨自清洁涂 ... ·  6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将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 ... ·  1 周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深圳大学陈光明教授课题组AFM:基于一体式无 ... ·  1 周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东理工/清华校友一作,新发Science!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课题组 Angew:功能纤维隔膜调控钠金属SEI有机/无机组分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01 13:19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钠金属作为一种负极材料时,具有1165 mA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和2.714 V的低氧化还原电位,因此,钠金属电池(SMBs)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SMBs工作的主要机制是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钠电镀/剥离。然而,浓度极化和局部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导致钠负极体积膨胀和不受控的枝晶生长,最终使界面稳定性变差,引起短路。此外,钠负极会与有机电解质反应,导致形成富含有机成分的松散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不稳定的SEI容易分解,暴露出新鲜的钠金属,随后消耗额外的电解质,直到完全耗尽。隔膜作为关键部件之一,严重影响着钠金属负极处的电镀/剥离行为。传统的非极性聚烯烃隔膜与极性碳酸酯电解质的相容性较差,导致动力学缓慢,从而导致低离子传输和不均匀的钠沉积。上述问题对钠金属电池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有重大影响,阻碍着钠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高偶极矩的羧基官能化纤维素隔膜,该隔膜可大规模制备并应用。该工作以“Simultaneous Regul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in Interphase by Fiber Separator for High-stable Sod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



文章要点:


1.采用植物纤维素进行羧基官能化,获得极强电负性的OC隔膜。

2.高偶极矩的隔膜可以提供过量的电子来促进NaPF6P-F键的断裂,从而产生富含NaFSEI

3.核磁共振技术证实,具有强偶极矩的隔膜通过吸引电子阻止有机溶剂的还原,从而抑制有机低聚物的形成。

4.隔膜可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大规模制备(图1)。


1高偶极矩隔膜的设计及其大规模制备。


2高偶极矩隔膜对钠电镀/剥离可逆性的影响。


为了说明OC隔膜对钠电镀/剥离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隔膜的Na||Na对称电池Na||Cu半电池的性能。使用OC隔膜组装的Na对称电池能稳定循环1400小时,且过电位始终保持在72mV左右,证明了该隔膜的界面稳定性。此外,原位枝晶观察和超景深显微镜也表明,OC隔膜能促进均匀的钠离子通量,诱导均匀Na沉积。如图2f-h所示,Na|OC|Cu电池98.4%的平均库伦效率更准确地评估了电池的循环效率,较低的成核过电位和更小的极化电压显示了OC隔膜优异的性能提升。


3:隔膜对SEI的无机成分和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4SEI的有机成分分析。(a) 带有RCOC隔膜的Na|||Cu电池形成的SEI1HNMR光谱;(b) SEI的形成和低聚物的形成机理。


为了进一步阐明OC隔膜诱导产生稳定SEI的机制,他们对钠负极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NMR)测试。结果显示,Na|OC|NaSEINaF含量会更多(图3),表明引入具有更强偶极矩的羧基会导致更多的电子转移到电解质中,这可以有效地促进NaPF6P-F键的断裂并最终形成薄且致密的NaF。在没有OC隔膜的情况下,SEI主要由有机物和Na2CO3组成,导致SEI不稳定,阻抗较高。随着不稳定的SEI被破坏,Na表面暴露并继续参与电解质的还原,导致SEI层不断增厚。如图4所示,低聚物信号的减少可归因于OC中引入的羧基,这些羧基充当吸电子官能团,吸引还原电解液中溶剂所需的电子,从而阻止了低聚物的形成。


5 不同隔膜的Na||Na3V2(PO4)3 (NVP) 电化学循环测试以及软包的长循环性能测试。


为了评估隔膜的实际应用性,他们进行了长时间充放电测试。5d所示,Na|OC|NVP电池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且在1 C电流密度下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循环1000圈后能有94.83%的容量保持率。此外,他们还制备了软包电池,OC隔膜的Na||NVP软包电池在0.2C下循环1400次后容量保留率为77%。这证明了该隔膜在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中的可行性。


结论:


总之,他们成功地设计了一种使用湿法成型工艺的羧基功能化纤维素隔膜。OC隔膜的使用促进了均匀、致密的Na沉积。–COOH基团促进了P-F键的裂解,导致形成富含NaFSEI。此外,具有强偶极矩的隔膜通过在还原过程中吸引所需的电子来防止有机溶剂的还原,从而抑制有机低聚物的形成。NaF含量高、低聚物少的SEI光滑而坚固,明显降低了负极的界面阻抗,延长了Na金属电池的使用寿命。OC隔膜的使用使Na||Na对称电池在0.25 mAh cm−2下实现高度可逆的Na电镀/剥离1400小时,而Na||NVP电池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000次循环后仍94.83%的容量保持率。羧基官能化纤维素隔膜为设计安全、低成本和长寿命的钠金属电池提供了新的机会。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5283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团队 Adv. Funct. Mater.:可日产万平水系锌电池隔膜材料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叶长怀团队 AFM:基于CO₂发泡方法制备超高透明度、优异力学性能的柔性聚酰亚胺纳米发泡材料用于隔热保温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叶长怀团队 AFM:具有优异力学和隔热性能二氧化硅/芳纶纳米纤维双网络复合气凝胶纤维用于耐火型摩擦纳米发电机

东华大学叶长怀/朱美芳院士团队 AFM:柔韧、机械强度高的有机水凝胶用于宽温度范围、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 Adv. Mater.:通过端基调控和摩擦电谱原位监测实现液晶热固性塑料的快速固化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成艳华/张新海 Angew:聚乙烯醇基纤维加捻诱导圆偏振室温磷光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成艳华研究员等 Nano-Micro Lett.:润湿性可调的纤维气凝胶用于高性能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

东华大学成艳华 Biomaterials:纤维聚集体 - 放大AIE功能,促进健康防护

朱美芳院士、穆九柯教授、陈焱教授等《Chem. Soc. Rev.》发表电化学软体执行器长篇综述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潘绍武研究员 Adv. Funct. Mater.:原位成型生物电极实现高度共形、稳定的电生理信号界面

南开刘遵峰、东华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 Nat. Commun.:超细纳米纤维的高强韧聚电解质人造蛛丝和高性能人工肌肉

长春应化所王献红研究员/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 Macromolecules: 基于“三合一”策略的二氧化碳基AIEgen光纤温度计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副教授《Adv. Mater.》:受神经元启发的粘附性人造蛛丝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中国药大周湘副教授《Adv. Mater.》:高强、高韧人造蜘蛛丝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成艳华研究员等 Nano-Micro Lett.:润湿性可调的纤维气凝胶用于高性能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王刚等《Chem. Rev.》综述: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柔性纤维电子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游正伟教授团队:集多重动态键于同一化学基团构筑超韧室温自愈合聚合物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 Adv. Sci.:3D打印仿生高强度、多尺度、高精度的生物活性牙冠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中国药大周湘《Adv. Sci.》综述:受蜘蛛丝启发的人造纤维

高感性”多功能纤维 - 朱美芳院士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穿得抗菌”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杨建平教授与伍伦贡大学Jun Chen教授《Adv. Sci.》综述:有机/无机杂化纤维设计及电化学能源应用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课题组:用于连续流动催化反应的纤维基反应器平台

李巨教授、朱美芳院士、莫金汉教授等在空气颗粒物的高效、低阻、快速过滤上取得新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陈志钢教授团队ACS Nano:多级结构PAN@CuS光热转换布助力向光型海水蒸发

东华大学陈志钢教授团队:柔性可清洗的光热织物用于太阳能淡化海水

东华大学叶长怀教授/朱美芳院士团队AFM:兼具超高电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多功能复合水凝胶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3D打印高强度低收缩齿科杂化修复材料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王刚研究员与美国西北大学的Tobin Marks院士合作:聚合物半导体纤维薄膜基电子器件的高精度微流印刷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开发智能光学纤维传感器:湿度变化就变色

东华大学“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太阳能纱线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特约专论:典型高分子纤维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团队发表纤维材料与器件领域前瞻性论文:可穿戴电化学储能纤维电极的挑战与要求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自下而上的湿纺-电纺联用构筑传感储能一体化智能纤维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 基于电纺的纳米纤维自组装用于超柔性储能

东华大学杨升元副教授-朱美芳教授在聚吲哚纳米纤维的储能应用上取得一系列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新时代的大纤维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廖耀祖教授合作团队在功能共轭聚合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研究团队:高性能的石墨烯储能纤维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