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眼识鱼
在这段向死而生的旅行中,没有绝对的输赢,但可以以己之力拓宽视野,提升思想维度,了解生活的新边疆,活出自己的精彩! 喜欢的还可以关注公众号:xiaoguangds 个人微信号:huiyan1shiyu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慧眼识鱼

有温暖你的故事就有击穿你的底线傻瓜

慧眼识鱼  · 简书  ·  · 2017-11-16 19: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刚看过《娘亲进京》这篇文章我觉得深有感触,因为这是发生在河南的温暖故事,也因为这样的文章让我觉得更真实、更具想象,我发现眼前的世界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温暖的故事也有冰冷的故事。

虐童事件还有余温,江歌事件已经占据媒体的风口,或许是因为虐童涉及面太大,所以改变的口水太多,而江歌事件更能探究人性的底线。

一年多前,在日本留学的江歌帮助同学刘鑫留宿在自己的公寓,当刘鑫的男友陈世峰来到江歌公寓门前时,江歌让刘鑫先回屋勇敢的挡住陈世峰,陈世峰残忍的杀害了江歌。事后刘鑫和刘鑫妈妈据不见江歌妈妈的冷漠和辱骂令人愤怒。一年之后刘鑫的道歉显得苍白,痛心的江歌妈妈请愿法庭对陈世峰处以极刑,而日本是少有保留死刑的几个国家之一。

有时候我们就是生活在冰火两重天的世界里,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它都在不停地上演。

很多人在江歌事件中讨论对凶手陈世峰是执行死刑还是终身监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赞成以命抵命,这不仅是还江歌一个公道,更是对类似潜在犯罪的威慑;另一方面是赞成终生监禁,目的基本上也是两个,首先体现人道主义,极刑是旧社会的残留。其次终生监禁让罪犯在高墙内忍受失去自由之苦和内心煎熬,比让他十几秒内死去更能解恨。

我的选择是以命抵命,希望江歌妈妈可以请愿成功。

处死凶手还江歌家庭一个公道不是野蛮社会的残留而是来源于人性底层的需求,难道我们要让侠肝义胆的江歌就这样走,让疯狗一样的凶手活在有吃有喝的监狱里吗?难道让善良勇敢的江歌流完血,在天上看着凶手可以慢慢得到社会的同情获得减刑吗?难道让江歌的家庭活在复仇中而不是活在温暖公平的现实中吗?

有些错是可以原谅的,有些错是不可以原谅的

显然陈世峰的错误、刘鑫和刘鑫妈妈的冷漠是不可原谅的,这些热点事件被互联网无形的划分为网上和网下。这两个世界是交替的变化,逃离眼前的现实生活来一段短暂的网上消磨成了很多人的必需品,这些必需品成了我们阅读人生的一部分。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说一个成年人开车回家宁可在车上多吸口烟也不想下车,因为坐在车上是自己的小世界,推开车门就是另一个需要责任担当的世界,不是我们胆怯而是世界转化太快。

在现实的世界我们会做很多抉择,这些决策会逐步影响我们的成长道路,比如讨论这些热点事件,只是这样的影响是缓慢的。

我一直觉得好的观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让自己在跳跃阶层中实现稳步提升,现在因为互联网触角的延伸,各种观念的传递和涌动反而成了迷惑,成了信念的毒水。

一个人真的不需要了解太多的信息,这样即浪费时间又经常误导我们的观念,有价值的信息自然会通过朋友圈或是其他人的转述进入我们的认知世界。

我也越来越觉得阅读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枯燥无聊的现实世界无可避免,填补空白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我们阅读的世界决定了我们的视野格局。

一天的时间在生命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但也正是因为一天天的堆砌才让我们的生活慢慢成型,如何优雅地结束一天的生活是一份考验,也是一份幸运。

阅读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有冲突的时候,媒体报道出来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们很难做到的,要么突破我们的底线,要么坚持做不下去的事,讨论这些热点的同时,即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又是自我审视的开始,这样的开始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态度。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有酒没故事,身边也缺乏值得我们思考的故事,围观热点事件即是一种融入,也是一种体验,但我不建议只是围观,只是作为一种谈资,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三观,避免自己落入各种漩涡。

经常说做人应该内圆外方,内圆就是融汇贯通,外方就是个性鲜明,看起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应该越活越让自己喜欢,而不是越活越讨厌自己。

个人强大了,家庭就会强大,社会跟着也会强大,那些突破我们底线的事件就会越来越少,受伤害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少?还是说恶的罪行是我们人性的基因永远消磨不掉?


文: 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