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泉与场地鸟瞰 摄影:刘国威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 直向建筑
合作设计院 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 河北承德
建成时间 2024年7月
本文文字由直向建筑提供。
眼石汤泉位于京北燕山支脉雾灵山脚的一处斜坡之上,西侧毗邻山崖,东侧接壤河谷冲积平原。场地坐落在自然景观和居住区的交界处,四周被茂密的杨树林包裹,地表生长着芦苇与杂草,滚石散落其间,一条蜿蜒的小溪自北向南流淌。树林外缘不远处是阿那亚新建的度假社区,从高处望,连绵起伏的群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们从社区前往汤泉,需借道林中小径,穿过杨树林进入一片开阔地,近乎垂直的崖壁赫然出现在前方,仿佛步入了一个“秘境”。
△ 汤泉建筑西立面局部 摄影:刘国威
为了减少体量对周围树木和原始地貌的干扰,我们将建筑主体底层架空。混凝土骨架作为承重结构,通过立柱与土地相接,宛如一座被轻置于山坡之上的“温泉仪器”。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粗粮细做”,采用深凿毛工艺处理,呈现出岩石般的抽象质感,以回应场近处崖壁的地貌特征。
△ 架空层 摄影:田方方
建筑高23米,顶部设有八个细长的圆柱形光筒引入自然光,向下弥散,塑造了幽暗的汤池空间氛围。从社区远观,建筑仿佛隔空降落,隐匿于山林之间,又持有一种独立秩序的姿态,形成一种与自然并置的“对话”。
△ 透过树林看向南立面 摄影:刘国威
汤泉空间由两部分构成:西侧为垂直布局的功能区,东侧为竖向交通、服务核,两者通过透明的水平走廊相连。垂直展开的空间布局能够尽量减少建筑的基底面积,同时得以充分利用空间高度的变化,实现人们与杨树、崖壁和远山等多维度的视线联结,建立起对自然的丰富感知,营造出蒙太奇般的层间场景转换。
△ 从树林看向休息区 摄影:刘国威
汤泉首层的空间中央是一座5米高的柚木“盒子”,作为集接待、沐浴、理容等功能于一体的更衣区。两排高侧窗位于走道上方,在引入自然光和通风的同时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
△ 更衣区入口 摄影:田方方
二层为休息室,高度位置与杨树树冠中部平齐,四面被落地玻璃围合,自然景观笼罩室内。当上方悬窗开启,微风在这里穿过,休息厅成为一个漂浮于林间的“凉亭”。天花下方悬挂着八个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圆盘吊灯,在夜里,光线通过天花的反射晕开,圆盘的形态也暗示着建筑顶部光筒的存在。
△ 休息区坐席 摄影:刘国威
泡汤功能分布于第三层,藏于光筒下的汤池被弧形墙体包裹,包括了不同温度的泡池、冰桶区、淋浴区、挂衣区和饮水处。底部空间幽暗、静谧,天光通过凿毛后的混凝土内壁变得更加柔和,微微照亮至下方的水面,波光反射在弧墙和天花上,光、水、雾在此动态交织,相得益彰。泡汤时,透过西侧的条形长窗,视野可以延展至深谷、崖壁,以及将建筑层层包围的杨树林。
△ 雨浴 摄影:刘国威
作为社区中的公共设施,眼石汤泉创造了一种带有神秘感的空间知觉——某种跳脱日常生活的独特感受。建筑作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生活更多元的身心体验,成为连接访客、居民、社区与自然的纽带。
△ 汤泉与场地夜景鸟瞰 摄影:刘国威
设计图纸 ▽
△ 短剖面图 ©直向建筑
驻场建筑师:谭业千、张志逸(实习)、王维琛(实习)标识设计:北京偲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施工方:承德宏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北京万丹绘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玻璃,钢,黄铜,柚木,水磨石,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地上:360平方米,地下:200平方米)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直向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