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看似简单,实则也不难? ·  2 天前  
底线思维  ·  说说沈逸让“台独”破防的深层原因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十分冷淡!尹锡悦痕迹被抹掉 ·  3 天前  
政事儿  ·  冼国义已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 ·  3 天前  
瞭望智库  ·  还得是“土”办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品读】我选择打怪升级的人生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18 20:41

正文

点 击 “ 半 月 谈 ” 即 可 订 阅!

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在2011年走进公众视线。内测期间,这个显得有些“另类”的社区就聚集了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等大V级用户。之后,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里,用户迅速由40万升至400万。


  而这个初期给人以高冷严肃印象的问答社区的创始人,今年刚满35岁。作为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更愿意自称“知乎001号员工”。


“码农”


  1999年,周源成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


  当时,周源发现大部分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在攒钱买电脑,但普遍的用途仅仅是打“星际争霸”和看视频。他决定和几名同学一起组建一个计算机服务部。


  周源把组装后的电脑卖给其他系的学生,学生也可以直接到服务部订购组装的电脑,同时如果成为服务部的会员还可以听关于电脑硬件的知识讲座。


  在计算机并不普及的时代,刚进大学校园,大家对组装电脑非常陌生。于是周源在计算机工程系的门口前面摆了几张桌子,把自己的电脑拿过去一个人拆分,演示如何组装。


  久而久之,周源开始在计算机系的系刊上撰文讲述怎么选购计算机软驱、硬盘等知识,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普及计算机知识。


  在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计算机系没有电脑主页后,周源的计算机服务部把计算机系的主页承包了,他负责编写主页第一版大部分内容。周源和服务部的另外3名同学用15天发布了计算机系的主页。


  当时那个页面弄得比较花哨,还插放了当时刚流行起来的Flash。一个管理系的学生在BBS里面说主页上多媒体东西太多导致网速变慢和电脑死机,周源回忆,这大概是他遇到的第一个用户投诉,于是他们又想办法继续去优化网站。


  周源大一时成立起来的计算机服务部一直持续到大四,周源为之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被称为互联网泡沫期的1999年,周源用NetAnts(网络蚂蚁,国内第一款可以断点续传的下载软件)折腾了一个星期,下载了最新的 MSDN Library(微软开发者资料库)放到学校网站让大家共享。那时候资源已经开始逐步网络化,虽然还没有那么快的网络。这对于未来的“知乎”不知算不算最初的萌芽。


记者


  2003至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大量崛起之时,周源研究生毕业后前往上海一家加拿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工作。


  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一个还没有面世的数据库,8个月后产品发布之际,却一个用户也没有。周源感觉到开发软件离客户比较远,跟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方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觉得苦闷。


  这不是周源的初衷。苦闷中的周源回家乡过春节时偶然在报刊亭翻看到一本杂志,上面讲述了技术商业发生的一些变化。这让他眼前一亮,意识到这是一个信号,他更相信自己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2005年,周源辞掉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到北京成为了《IT经理世界》杂志社的一名记者。以期通过在杂志社工作拉近他和他最初想象的世界之间的距离。


  他把杂志上的文章从创刊到最新一期的全部内容看了一遍。之后,他写出了报道《桌面神话终结》,这篇关于微软会在未来几年被Google逼入死角的趋势分析报道让他拿到了当期的好稿奖,得到了1500元奖金。


  但在做了两年记者后,周源发现这仍不是他想要的工作。他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可以发现、采访、写作和发表,但无法去验证,他不是那个让事情发生的人。


  于是,他开始创业。


打怪升级的人生


  2007年,周源加入了一个极客俱乐部Apple4us.com。这是由当时在《环球企业家》做总编助理的张亮发起的一个群体博客。


  Apple4us.com最初只有几个爱好者在讨论苹果接下来会发布什么新产品,但随着时间推移,张亮找来了大量新作者。


  开始是几个软件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后来又出现了数学研究者、时尚界人士和几位作家。


  于是,质变发生了,Apple4us的作者像一群知识野蛮人,在一起提出问题,经历激烈脑力碰撞后,进而提出更多的新问题……


  正是在一群知识野蛮人相互间脑力碰撞的时候,周源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有某种方法让 Apple4us创作者的规模扩大1000倍、10000倍,那这一定是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周源做出了一个叫 N3(意为: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的网站,这个网站一开始的架构和Apple4us完全一样,在运行两个月后就超越了他当时工作的杂志社网站的流量。


  做到这点之后,周源开始思索如何去实现将Apple4us扩大1000倍的想法。


  2009年,一些企业利用搜索引擎来为自己带来流量和订单,这使得关键词搜索成为热门需求。看到这个变化后,周源带领团队推出了Meta搜索。


  这一次,有用户开始使用了,但这个时候公司的资金已所剩无几。几个月后,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


  公司关门那天,周源哭了。他把公司剩下的东西,桌子、椅子、电脑、白板全都送给了和他一起走到最后的团队成员。


  周源在自己的微博写道:“如果人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打怪升级,另一种是捡装备,那创业只有打怪升级这一种,要么升级,要么Game Over。”


  尝试失败后,周源进入了自我调整期。他去了西藏,想换一个和平时不一样的空间释放积累在大脑里的信息,让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


  调整之后,周源决定要做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


  “经历过失败,我意识到创业的人生依然像打怪升级,但它并不是一次Game Over就终结的游戏了,而是一场无限进行下去的游戏。”这是周源思索后给自己的回答。


  2010年6月底Meta搜索关门后,8月份,他开始做知乎。


让事情发生的人


  招募新员工和融资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时有一位投资经理找到周源,问他知乎当年会有多少用户。他告诉对方,“两万。”于是投资人借故接了个电话就走了。其实在周源心里,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


  周源意识到知乎不仅仅是要找到一笔资金,而是要找到更合适的投资人。不是比谁给的钱最多,而是谁更理解和相信知乎。


  知乎招聘到前4个工程师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时招人的过程就跟卖保险差不多。他采用的方式是主动出击,白天发邮件,晚上打电话。


  那时年轻的周源默默无闻,还创业失败过,要做的事情都得需要详细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周源建起了他的团队,这个团队最早只有五六个人,创业初期,这些人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回家,或者就睡在公司旁边的旅馆里。


  最初,经过团队的商量研究,知乎决定采取“文火慢炖”的培育方式,登录知乎必须通过邀请码。


  2010年知乎正式发布上线,几个月后,知乎微博的评论区和邮箱里就塞满了索要邀请码的留言和来信。淘宝上,120元一个知乎邀请码一售而空。


  知乎在经过了将近两年的邀请制发展后,周源开始感到知乎缺乏足够的多样性。他开始思考到底是服务一部分人,还是服务大部分人。


  最终在和团队成员商量后,周源认为,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分享是应该服务到大部分人的。能服务一个亿的用户成为了知乎未来的目标。


  “知乎需要一次改变。”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2015年,这个创业5年多的互联网社区已经拥有了2000多万用户。


  写过代码,做过记者,直到创办知乎,周源一直是那个让事情发生的人。


END

【品读】从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品读】这世界偷偷爱着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品读】你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品读】我的人生很贵,恕不奉陪

  《品读》(月刊)是全国十佳文摘期刊,刊物从人物视角出发,保持渊博灵动的风格,着力表现当代人相通情感和时代的人文趋向,传播最具价值的时代信息,营造可读、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园”,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来源:《品读》

作者:袁璐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推荐文章
瞭望智库  ·  看似简单,实则也不难?
2 天前
瞭望智库  ·  十分冷淡!尹锡悦痕迹被抹掉
3 天前
瞭望智库  ·  还得是“土”办法!
3 天前
水木文摘  ·  有些遗憾,别成永远
7 年前
投资禅院  ·  高善文:A股是个名利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