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青海湖骑行途中,几个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手机打字,简单说几句。
14年来,新京报的成绩与影响摆在这里。作为缔造者与创始人之一,戴毫无疑问是特别值得尊重的媒体人。
我个人觉得戴主要是坚持得足够久,这里面的各种忍辱负重,各种折冲博弈,想必非常人所能忍受——想想2013年1月和2005年12月这两个时间节点就足够了。
关于戴的离职,我的基本看法是,这是一个完全符合逻辑的事情,没有任何意外,也谈不上什么特别的伤感。
如果站在功利的角度,为老戴自身的利益来谋划,就更得同意这一点。
我同意徽投资本蔡伟的看法——虽然是从正局级的位置上平调,帝都文投集团老总比新京报社长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这时候,谁接任总编社长谁给自己挖坑,生意/政治/新闻专业主义,没有一个方向能做下去,大势如此,早点脱身,对谁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我的看法也是这样。这能解释为啥调一个区政协主席来接任。其实调谁来接任,确实一点都不重要了。
蔡伟兄的另一个看法稍显刻薄,但我认为也基本准确。
他觉得对老戴平调的悲叹,反映的实际上新闻人自己的恐惧和无奈,因为新京报本来就办不下去,无论上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还是游戏上。
我想补充的是,蔡描摹的恐惧和无奈之外,其实也有媒体人抱团取暖的动机,这是应该能体察到的时代大潮下的悲怆。
至于新京报是否还能办下去,这个问题可另文细细论证。从安邦案等看来,窘态已显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不是新京报一家媒体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