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整体大环境一般。
一方面是需求低迷,另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总体处于承压状态。
我们接触的很多公司
今年营收基本处于持平或略有下滑,净利润下滑的状态
。
过去几年,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对很多国产仪器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许多老板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表达出考虑出售公司控股权的想法。
考虑到
出售控股权是一件复杂、专业又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事
。
我们会劝老板们谨慎思考,询问一些细节问题来确认老板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大部分老板对出售控股权的思考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层面,没有系统而深入地思考。
萌生想法后大多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缺乏对自身价值梳理、交易对象选择、交易条件设置等的思考。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大家普遍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在传统观念中出售控股权似乎意味着经营困难、资金难以为继的不得已选择,再考虑到团队稳定、企业外部形象等诸多因素,即使想卖,也往往有些“羞于启齿”。
“藏着掖着”的情况下,既不主动出击寻找可能的合作,也无法去理性思考估值,更不知道如何顺利推进交易过程、如何设计交易结构、如何合理规避交易风险、如何面对整合挑战等等。
因为不知,所以难下决断
,导致企业错失了好的交易机会,该卖的时候没卖;
因为不知,所以难以甄别
,错失了好的交易对象,甚至选错了交易对象,交易后苦不堪言;
因为不知,所以随意决策
,错失好的交易条件,好公司贱卖屡见不鲜;
因为不知,所以责备求
全
,
什么都想要,大股东为了要高估值接受过度苛刻的对赌条件,最终人财两空;
因为不知,所以草率行事,
对并
购后的责权利约定不清,纠纷不断。
本是一桩好姻缘,因为思虑谋划不周,反而一失足千古恨,给买卖双方都造成了不可弥合的创伤和损失。
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并购,作为一名在仪器行业买过公司、卖过公司,做过国内并购,搞过海外并购,
亲自操刀十余起并购项目的行业老兵
(作者介绍详见《
一封来自科学仪器老兵的自白书
》),想从卖方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并购要思考的几件事情。
具体包括:
要不要卖公司?
该什么时候卖公司?
卖公司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卖公司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卖公司的常见流程及注意事项?
卖公司如何合理估值(常见的估值方法)?
卖公司交易框架如何设置?
卖公司后该面对整合?
今天讨论第一个问题:要不要卖公司?
年初碰到仪器行业的一位老大哥X,企业做得非常成功。
他问我:
兄弟,帮我出出主意,最近有很多公司来找我,要买我们公司,你觉得我该卖吗?
我笑着说:从行业来看,公司该卖,从公司来看,也建议卖,但以我对你的了解,不建议你卖。
老大哥X说:别光告诉我建议,兄弟说说你是咋分析的。
我继续说:
从行业角度看,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所在细分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行业护城河也不宽,凭借着先发优势,我们有幸占据细分行业前三的位置。
过去几年,我们享受了行业发展的红利,因为赛道细分,因此关注度低、进入者少,是我们最舒服的几年。然而
这几年行业新进入者在逐渐增多,而下游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公司现有的地位也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看,
如果不卖公司,摆在你面前的无非两条路,一是在现有的技术平台或现有客户资源上做产品拓展,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当然也可以躺平。
坦白地讲,以我对公司的了解,扩品的胜算不是特别大。另一条路是尽快确定接班人,把肩上的担子逐渐交出去。但考虑到你的孩子旅居国外,志不在此,公司内部又缺乏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一边是发展趋缓,另一边是后继无人,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果断脱手。
当然,纯从你个人角度,我建议不卖。
你这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公司上面了。不夸张地说,公司几乎成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
从家庭财富的角度,这些年赚的钱也够你家这辈子花了,短期似乎也没有需要特别用钱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在我心目中,你是草原上的鹰,有想法,有野心,不喜欢拘束,天生想当老大,而且你才五十多岁,起码还能干个十来年。即使你卖了,抱着一堆钱,又能去干什么呢?
现阶段公司还没有搭建体系化管理能力,基本以人治为主,目前公司根本就离不开你。
因此,
买家大概率不会收购100%股权,估计会要求你保留小股东身份,并继续在公司任职。
公司卖了控股权,你还得继续操持,心没有省,工作量估计也不会少,但话语权绝对少了,对于你这种天生想当老大,而且一直当老大的人,你觉得能接受吗?
说实话,以我对你了解,要你屈居于人下,服从集团公司的各种管理要求,估计你挺难适应的,很难接受出售公司带来心理上的失落感。
现阶段公司虽然发展上遇到一定的瓶颈,但盈利尚可,现金流也不错,无非是多赚点还是少赚点,没有生存之忧。人这一辈子,不就是求个自在么,开心最重要,你又不缺钱,为何要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