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防部发布  ·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备战标兵单位和标兵个人 ·  16 小时前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达人秀丨上等兵王宗琦:带着“神针”闯军营!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04 15:48

正文

入伍19个月,儿子救治病患1600余人次;相距数千里,父亲专程来部队为重病患把脉。陆军某部卫生队上等兵王宗琦与父亲携手圆梦的故事赢得点赞!

“王宗琦父亲来部队了,有谁想瞧病的赶紧去卫生队排队……”5月8日,一条消息在陆军某部营区不胫而走,笔者出于好奇也去凑了热闹,不曾想,前来瞧病的官兵早已把卫生队值班室堵的水泄不通……

王宗琦是谁?他父亲为什么会有这么旺的人气?

在该部,随便向一名官兵问及王宗琦,他准会向你高高地竖起大拇指,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神医”。

王宗琦,1994年出生在辽宁省一个中医世家,祖上悬壶行医有120多年的历史,现在父亲王利峰在家开了一诊所,每天慕名前去看病的人挤满了屋子。王宗琦8岁就跟父亲学医,悟性很高,15岁时就能给患者把脉开方,17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协和医院。去年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地方一家私人医院的高薪聘请,怀揣着与父亲共同的军旅梦踏上了驶向西北军营的列车。

脚还未踏进营门,王宗琦3针就为军人赢得了荣誉。

2015年9月11日,在辽宁开往宝鸡的列车上,一位50多岁的大爷饮酒过量晕倒,口吐白沫。听到列车广播里的求援后,还戴着大红花的王宗琦迅速赶到,“我来试试。”他把了一下大爷的脉搏,从随身携带的针报里取出银针在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下针,不到20分钟,大爷就慢慢醒了过来,抓住小王的手谢个没完……“神了,这个新兵还真有两下子!”车厢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入营后,王宗琦火车上救人的事迹在新兵营迅速传开。从此,新兵营谁要有个腰腿疼痛、关节炎、风湿病什么的都去找王宗琦,他也不负重望,定能手到病除。新兵下连时,王宗琦被分到卫生队,重操旧业,当起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营“郎中”。

一次训练中,保障处长吴国安扭伤了脚,肿的走不了路,去医院拍片子都没查出毛病。王宗琦主动请缨,他摸了一下扭伤处,感觉脚筋错了位,经过矫正复位、疏通脉络、拔罐祛瘀等一连串的理疗,吴处长明显感到疼痛减轻。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吴处长感觉脚不疼了,肿也基本消了。

“这小伙子不简单,还真有两把刷子!”经过吴处长这么一宣传,部队长来了、政委来了,来单位检查工作的一名将军也来了,都找王宗琦看病。手上有活,心里不慌,王宗琦丝毫没有胆怯,与往常一样,按照自己的诊断,大胆下针、拔罐、推拿、开药,没过几天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将军想调他走,王宗琦却婉言谢绝了:“基层官兵需要我,我更适合待在基层。”

随着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王宗琦火了!来找他看病的官兵在治疗室外的楼道里排起了长队,最多一天接诊五十多人,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每当看着一个个患者带着痛苦的表情进门,经过他的一番治疗,脸上挂着笑容出门,此时王宗琦最快乐!

报训连班长张海力的母亲听说部队有位神医,她就从河南商丘赶来看病,王宗琦甚是感动。经过检查,王宗琦诊断张妈妈是腰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导致的右腿疼痛,他根据病情采取针灸和吃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就痊愈了。临走时,张妈妈掏出一沓钱要塞给王宗琦,被王宗琦拒绝了:“为患者驱除病痛是我份内的事,阿姨您的一声谢谢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大年初三凌晨2时许,保障处士官杨永平三岁的女儿发绕近40度,情急之下,两口子抱着孩子来到卫生队叫醒了王宗琦。经过检查,王宗琦发现孩子烦躁不安、舍苔薄黄,他采取小儿推拿、灌肠等治疗方法,20分钟过后,孩子的哭声停了,一测体温降了2度。卫生班长周学峻告诉笔者:“像这样半夜来就诊杨永平不是第一个,但每次王宗琦都能热情服务、耐心治疗,他的仁心仁术令人钦佩。”

4月25日,报训连女兵何荣突然中风,目不能闭、口不能合,嘴巴歪斜,送到了卫生队后王宗琦经过一番诊断,因为从来没遇到过这种病例,他心里有点没底。王宗琦马上给父亲打电话描述了病情,父亲王利峰一听病情有点严重,表示第二天就从辽宁坐飞机过来亲自为何荣治疗。

第二天下午,王宗琦父母就来到了部队,他们顾不上休息就走进病房,经仔细检查了何荣的病情,诊断为正气不足、外感风邪导致的面瘫,采取针灸疗法就能根除。治疗中,王宗琦站在旁边,父亲每处下针前都要给他从穴位到经络讲一番理论,手把手帮带,内行的的王宗琦一讲就通、一点就会。经过2天的治疗,何荣的嘴巴慢慢复位,说话吐字也逐渐清楚了……

家里开着门诊,停业一天就要损失近两千元收益,放下生意跑这么远来就为了给一名战士看病,划算吗?面对追问,王利峰微微一笑,说道:“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官兵健康事关部队战斗力,能为部队出点力是我多年的心愿……”

原来,1998年松花江发洪水,当时他们还住在黑龙江老家,村里一座桥被洪水冲塌,一个小女孩掉进了洪水中,3名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水中救人,其中一名战士差点被洪水卷走,当孩子被救上岸时,孩子的父母跪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全村人都被3名解放军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在旁边给解放军搭手救人的王利峰就暗下决心:解放军为人民群众不惜生命,我也要为他们做点事。从那时起,王利峰就经常去驻地军营为官兵免费义诊,用自己熬制的祖传膏药治好了不少官兵的疑难杂症,与官兵在一起他总觉得是那么的亲。

王宗琦小时候父亲就给他将解放军村里救人的故事,这在王宗琦心里从小就萌生了长大后去参军的军旅梦。后来,王利峰给儿子传授医术,讲中国传统文化,教他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兵走时,父亲给王宗琦叮嘱道:“儿子,咱们家世代行医,你既然有这门手艺,到部队就要发挥特长,尽最大努力为更多的官兵看病,为国家保战斗力……”

临别时的一句叮嘱,成为他们父子俩的一个美丽约定,各自都在为这个约定默默地付出努力。

卫生队长张翀告诉笔者,王宗琦给官兵治病用的膏药都是父亲王利峰从东北老家寄来的,是用祖传秘方熬制的,药效很神奇,市场根本买不到,部队里要给钱,却被王利峰谢绝了:“为部队做点事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天儿子能为官兵治病,这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只要是部队用药我免费提供!”

“放弃地方医院的高薪聘请,来部队每个月拿着950元的津贴费,有没有后悔过?”面对追问,王宗琦微微一笑:“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在部队为官兵看病,我是在为国家保战斗力,我热爱这个岗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