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生文旅
旅径升晖缘客早, 行门今始为君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这些集体、个人拟获全国表彰 ·  12 小时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今年山西第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公布 ·  19 小时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今年山西第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公布 ·  19 小时前  
老乡俱乐部乡宁站  ·  山西8座煤矿名单公布! ·  昨天  
九派新闻  ·  iPhone ... ·  昨天  
九派新闻  ·  iPhone ... ·  昨天  
JRS玩机社  ·  卢伟冰:小米15Ultra会是越级式的一代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生文旅

红星照耀中国的同期,还有鲁迅送给毛泽东的火腿

民生文旅  · 公众号  ·  · 2019-07-30 22:22

正文


鲁迅给毛泽东送火腿,这在今天的人们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故事起源于鲁迅夫人许广平。




1961年她在《鲁迅回忆录》中说:


鲁迅托人带了两只火腿,到延安去送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各位领导同志,那火腿是带走了,但听说到了西安,再也不能通过,只好切开来吃,但一切开,发现里面却还有书信,故事下文如何,就到此为止了。


1977年,周文夫人郑育之在回答调访者时说:


周文到西安去了好几次,鲁迅送给毛主席的火腿就是他买了送到西安去的。当时冯雪峰给周文一百元钱,雪峰说:‘这钱是鲁迅的,买火腿是我的主张。’雪峰后来回忆他只给了周文几十元钱,但我记得很清楚,是一百元钱,反正是上了百数的……买了几只火腿我未及问他,好像还买了其他一些东西,具体是些什么,我现在已记不起来,这些东西与火腿一起送往陕北。火腿好像也不止一只,从上海到西安千里迢迢,只送一只火腿,似乎不大可能,而且当时买一只火腿只要十多元钱,一百元能买好几只火腿。所以,我前年初看到冯雪峰关于这件事的回忆后,感到与事实有些出入,想找他再好好回忆一下,把这件重要的史实搞清楚,不料他却逝世了。(《访问郑育之同志》,载《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一辑)


1976年,又有当年的地下交通员、后来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林在接受阎纲、阎庆生采访时,回忆这事:


1936年6月间,他在陕北清水湾见到毛泽东,毛托他买些书来。后来他去北平,路过西安时遇到上海的地下交通员徐汉光,他跟徐约好,让徐买了书寄到西安他当时借住的黄显声公馆。大约在八月间,徐汉光把鲁迅买的书托人送到了黄公馆。然后王林把各地买的书和其他东西全部放在一起,有七八百斤,装了六麻袋,利用东北军的军用大卡车送到延安,然后再由苏区派人到延安,用三个骡子驮着,走了两天才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毛泽东看见书送到,很高兴。而“鲁迅先生送来的书和食物(火腿、肉松、巧克力等)一起放着,装了一麻袋。毛主席看见鲁迅送的食物,沉思了一阵,大笑起来,风趣地说:‘可以大嚼一顿了’。”(《关于鲁迅给毛主席买书送食物的回忆》,原载《鲁迅研究年刊》1979年。)


王林的说法与冯雪峰和郑育之的说法有些对不上。冯雪峰说没有送到,他却说送到了,还绘声绘色描述毛泽东当时的“大嚼一顿”的话。虽似生动,且是亲身经历,但却疑云重重。


差不多就在这时,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朱正、陈漱渝等学者提出质疑:按照鲁迅日记,送出火腿的日期应该是10月2日或之后的几天中间,因为这天刚好《海上述林》出版。但指出:送的火腿是一只而不是许广平说的两只;其次,火腿并没有送到。原因并不是许广平说的“到了西安,再也不能通过”,当时交通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第三,火腿里面的书信,是没有的事。火腿既不适于夹带书信,当时也没必要:而且书信事实上已经送到了。


1981年,当年斯诺访问陕北时的翻译马汝邻回忆当年与斯诺有关的情况,谈到:他1936年在与斯诺等一起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等候进入陕北的时候,与斯诺同行的马海德“曾给我看过鲁迅先生托他们带给毛主席的金华火腿。”(马汝邻《和斯诺相处的日子》,《新闻研究资料》1981年2月)这个说法,与之前冯雪峰的说法有些地方有差异。因为斯诺进入陕北是在1936年7月,而不是10月。但是跟王林的说法在时间上倒是相近,但是送的人不同。


1983年5月29日《解放军报》刊登当年张闻天的机要秘书刘耀东的《关于鲁迅送延安的火腿》一文,以亲身经历证明:1936年10月11日或12日下午,张闻天分到一盘火腿,说是鲁迅从上海送来的,张闻天还从中分给了刘耀东和警卫员等人一点。


刘耀东称见到了送火腿的人,三十五六岁,中等个头,很精干,但是忘了他的姓名。说涂振农还同这人谈起鲁迅捎来的书信。


1990年,朱正明在《鲁迅研究月刊》上发表《关于鲁迅给毛主席送火腿和书信的问题》一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自己曾由中共派驻西北军的代表张文彬带领,1936年从上海奔赴陕北,10月10日后,从西安坐车前往保安途中,张文彬把两只小型火腿交由他携带,并交代说是上海有人送给毛主席的。后途中分道走时仍交还张,几天后在保安见面,张文彬告知,火腿为鲁迅所送,里面还有书信。但火腿边沿被交通站人员吃掉了。他又听吴亮平说,吴也曾吃过这火腿,但不知道书信的事。吃火腿的时间,在鲁迅逝世前后。他认为,“不能通过”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并认为夹带书信应当是有的:因为许广平和其他人都说有。


朱正明是少数说亲自携带过火腿的人,应当可信,但是他说的两只,跟别人的说法都对不上。


1992年4月程中原在《党的文献》首次披露了1936年7月6日张闻天、周恩来(化名“洛、恩”)写给冯雪峰的信,里面提到:“你老师送的东西虽是因为交通的关系尚未收到,但我们大家都很感激。”“你的老师”已知是指鲁迅,信中虽然没提“送的东西”是什么,但显然送了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不管怎样,鲁迅给陕北苏区送过东西却是可以肯定的。


冯雪峰1936年给中央的报告,

明确说鲁迅送了两次、共十二只火腿给延安


冯雪峰


这个谜,到2001年就终于被揭开了。 2001年5月,史纪辛在《北京党史》上发表《对鲁迅先生赠送礼物慰问中共领导人一事考》一文,首次披露了冯雪峰1936年5月28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里面明确说道:


此外有金华火腿八支系鲁迅送给毛主席、洛甫、恩来诸人的,买的时候我请他多买了几支,因此除了你们二人之外,请分一点给王主任、罗迈、林伯渠、董必武、张浩等人。(《北京党史》2001年第5期)


这就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鲁迅确实是给中共领导人送过火腿的,而且还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八只,这就让很多人吃惊!以前人们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目光看这事,现在知道,这事是真的!而且是八只而不是一两只,并且是指定送给多位领导人而非仅送毛泽东一人的。显然鲁迅原来没有打算送这么多,是冯雪峰让他多买几只的,怎样分配,也是由冯雪峰做主的。


冯雪峰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还提到:“托涂君带此信”,“上海方面的情形,可请涂君再报告一些”,并提到了一件重要的相关史实:斯诺和马海德访问陕北。冯雪峰请中央“收到此信后即刻请派人到延安接两个外国人——Haterm和Snow,他们六月三日从沪动身,估计六月十三、四日一定可到延安。”


根据冯雪峰给中央的报告,冯雪峰安排董健吾带领涂振农、马海德和斯诺于6月12日前到达西安。董健吾就准备返回上海。然后,先安排涂振农去陕北,让马海德和斯诺继续等候。从冯雪峰和刘鼎的这些记载,可以认定,鲁迅送给毛泽东等人的东西,也是由涂振农、马海德和斯诺三人带去的。斯诺和马海德于7月7日后一两天内到达陕北苏区,后于7月中旬到达保安中共中央所在地。由于当时红军正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在同蒋介石中央军周旋中,形势扑朔迷离,中共中央在转移过程中,无法安排马海德和斯诺进入苏区。同时由于那一时段陕北正逢天气又热多雨,不利火腿保存,所以没能带到保安。


2003年10月,史纪辛在《鲁迅研究月刊》发表《鲁迅托送金华火腿慰问中共领导人史实再考》,披露了冯雪峰1936年9月12日给中央的报告,其中说:


刘常将我送去之人与物随意延搁,我今始知将鲁迅送给兄之火腿随便扣留,尤为岂有此理。我与鲁如便谈起此事,鲁又说再送一点,我因鲁之拥护毛、洛、恩等兄之情难却,故仍将他购买的四支火腿交余兄亲自带上。


这就证明,鲁迅不仅给陕北送了火腿,还确实送了第二次!历史文献揭秘,铁证如山!第二次送的人姓余。这个余兄是谁呢?报告中没提。但是在此前8月15日中共中央给冯雪峰的指示信中说过:“我们决定老余为上海与苏区的交通联络员,这一建立的交通联络,是绝对秘密的,除你之外,不必被任何人知道……老余在上海不要跟局内人见面。”这个人是中央指定与冯雪峰单线联系的,至今都不清楚具体名字。此人才是真正携带火腿送到毛泽东身边的人,但后来却始终没发声。


不是八卦,而是不折不扣的传奇


但第二次的火腿究竟送到没有呢?在9月12日的报告中,冯雪峰还谈到,“余兄”还带了一批奔赴陕北的人员。冯雪峰9月28日给中央的报告说:“上海九·一八纪念……详情请余兄面告”,证明余兄带领二十多人出发是在9月18日以后了。那么何时到达陕北的呢?刘鼎10月1日电告中央:“二十余人以沪来集此待送入内”,表明已经到西安,但还未进入苏区。10月22日,毛泽东致信冯雪峰并转潘汉年说:“老余此次已带进来计二十一人”,“张文彬已随余来”。这表明,“老余”带队已经顺利到达陕北中央所在地,也就是说:火腿已经送到毛泽东身边。而张文彬只是随同余的大队人马一起到了保安。


这些史料的再度披露,使整个事情变得清晰起来:第二次买火腿应在1936年9月12日之前不久,冯雪峰自己把两次送火腿误记为一次,数量也记错了。而且时间上搞混了。第二次买火腿可能是周文办的,郑育之只是记住了一百元这个情节。实际送去的可能不是周文。大约9月20日-25日,“老余”带领二十余人从上海出发前往西安,9月底抵达西安,10月11日离开西安前往保安,10月17-18日达到保安,终于将火腿送到。史纪辛披露的冯雪峰报告的提及鲁迅送火腿相关内容,这次都被收入了《冯雪峰全集》,就使这桩公案尘埃落定,鲁迅给毛泽东等人送火腿一事,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而非传闻。


至于其他人的说法,都各有原由,但都不尽准确。而火腿中夹带书信,一般说来不太可能。但刘耀东、朱正明也都有此说法,且都是亲身经历,这就不宜断然否定了。毕竟,虽然没有认定的证据,但也并没有足以推翻的证据,只能有待于新的史料发现了。


总而言之,史实是不能以常情和常理来推定的。鲁迅给毛泽东等人送火腿,这件以往被视为八卦的事,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传奇!而且埃德加·斯诺也是见证人!


埃德加·斯诺


说到美国传奇记者埃德加·斯诺,又开启了另一段传奇。


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现场照片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英国出版,销量立即达到创纪录的数十万本,产生了震动性的新闻效果。通过斯诺的笔,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深得民心、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政党;第一次知道了苦难的中国还有一支英勇战斗的工农红军,并刚刚进行过万里长征。斯诺,一位至死都宣称“我热爱中国”的国际友人,让世界认识了红军和陕北。



1928年,年仅23岁的斯诺带上一部旧柯达相机,作为临时船员,踏上寻找“东方魅力”的冒险之旅。他到达上海,投奔校友密勒,随后便开始了他的在华记者生涯。


斯诺来华后,采访了满身香水味的国民党要人孙科。孙科用流利的英语对他吹嘘,国家已统一并进入正轨。可1929年斯诺到绥远采访,却看到了夺去几百万人生命的大饥荒,目睹了成群的老鼠在战场咬啃无人管的伤兵。他震惊地看到,两个乞丐为了争剩饭,一个竟把另一个活活掐死,旁边穿绸缎的阔汉还得意地狂笑。就此他懂得了中国为什么正出现革命,并开始理解政府辱骂的“赤匪”,同时考虑留下来帮助这里的人民。这位原打算只在中国逗留6个星期的年轻人,结果在中国一呆就是13年。


1933年,斯诺来到北平。在中国的几年里,他耳闻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说法,可始终不明白的是:中国共产党既然是“南京政府”所说的“流寇”,为什么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参加红军呢?他强烈希望能采访被“围剿”的红军,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出来,公布于世,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红军,了解陕北,了解共产党。



1936年6月,在董健吾护送下,斯诺与美国医生马海德到达西安,再由张学良让东北军掩护进入陕北苏区的中心保安县城。当时的斯诺无疑是忐忑的,因为此行他除了一封给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任何可以让他放心的东西,他对于自己即将经历的事情,一无所知。不过,在当时的局势下,他认为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


进入由几百眼破窑洞构成的荒凉小城保安,斯诺遇到一个留着浓密胡子又消瘦的红军将领,用英语对他说:“我叫周恩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任何一个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这一天结识的周恩来,也成为他终生的朋友。


当踏上红都延安的土地,斯诺感受到了蓬勃朝气。 他看到共产党人虽在贫瘠的陕北山区里,却实现了男女平权、免费教育,红军战士终日唱着歌豪迈地走向战场……他用手中的摄影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切,留下红军时期唯一的电影资料。他还穿上红军的军装,骑着马随西征军前往陇东和宁夏。所到之处,目睹了红军和苏区民众生活俭朴,却人人待遇平等,没有乞丐,也没有腐败现象,感到他们是当时中国最自由和最充满活力的人。4个月后,他离开陕北已感恋恋不舍,觉得自己已成为“赤匪”的一员。



从陕北回到北平的寓所后,斯诺以满腔热情写下了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他兴奋地写道:“我所见到的,我所听到的,都在告诉我,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他毫不隐讳地预言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中国的未来。


所有的预言都来自客观的判断。判断,源自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在那里,他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


在那里,他看到,“他们有的那些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


在那里,他看到,“在疲劳已到人类所能忍受极限”的情况下,“千千万万年轻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在那里,他看到,“最使人感兴趣的是红军所办的墙报,里面有黑栏(批评栏)和红栏(表扬栏)。在红栏中,人们称赞个人或者集体的勇敢、无私、勤劳和其他美德;在黑栏中,同志之间互相批评,并指名道姓地批评他们的军官”,“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


这位红色中国的宣传者和推介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几十年来,人们透过他笔下如临其境的见闻,追溯到的不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现实历程,更是一种人类共通的精神力量。


是什么,可以任时光冲刷而不朽?


斯诺说,“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斯诺所写的,可同时,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正如斯诺所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斯诺及他笔下的故事被搬上了电影银幕。



影片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无论是时局动荡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还是与根据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亦或是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都伴随情节的展开一一铺陈、精细刻画。这不仅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


八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怎样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影片回答的不仅是历史的问题,更关乎现实与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如是评价。


“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是从我心里流出的东西”,导演王冀邢表示拍摄本片的初衷,正是想用厚重的历史真实和严谨的细节刻画,为当下的年轻人勾勒出关于初心和使命的清晰答案。“它是当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优秀教材范本,理应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对此加以强调。


烽火岁月中,一本《红星照耀中国》,让无数爱国青年找到了初心,他们纷纷投奔延安,走上抗日救国的前线;今天,当我们再次跟着斯诺的步伐开始西行的道路,回望他在中国的足迹,同样也可以寻找到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液中,那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


欲知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外带中共逆袭成功暗线根源, 请加小编【悟空】微信,拉您进群,你懂得~


更多精彩内幕

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关注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原创好文章

中共为什么成功?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合伙人!


【中共成功之隐线】如此结构,想不胜都难!

中共顶级间谍中的“北大帮”


▲2019:龙潜翔,鹰长击!



125年前,那个人来到这个世界


共产党如何度过史上最艰难的新年


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 是,精英


解密:碾压索罗斯  秒杀巴菲特 气疯特朗普  这个超人是谁?


从2017回望1927:中共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人生就是:马克思的梦想加特朗普的困惑


周恩来想要的世界


了解更多:


新中国炼成记:中共成功建军的最大秘密6

新中国炼成记:中共成功建军的最大秘密5

新中国炼成记:中共成功建军的秘密4(立国之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