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天看电影学英语
每天陪你看电影学英语,咱们不见不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天看电影学英语

9岁成电影女一号, 15岁拿下奥斯卡后,她却去红灯区当头牌了……

每天看电影学英语  · 公众号  ·  · 2021-04-23 17:29

正文

收听更多经典音乐,点我哟↓↓↓

比历经坎坷更悲哀的人生,是在奋力拼搏之后却发现命运早已注定!


在印度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黑暗、肮脏,无时无刻不在滋生着犯罪和性交易,这里就是索纳加奇,亚洲最大、最久远的红灯区之一。


整个片区挤满了妓女、皮条客、嫖客、毒贩...流血、虐打、拐卖、勒索、吸毒也司空见惯。在这里只要花1美元,就能进行性交易。这里几乎没有人性和尊严。



我们无法想象从这样一个令人绝望的人间地狱中出生的孩子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骂声、殴打,似乎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烙印在了身上。干活不够麻利、他们的母亲抢了其他妓女的客人他们都会被打。挨打,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理由... ...


这里出生的女孩们,一生都逃不开“妓女”的命运。生在这里的男孩们,最终也会走向打手、毒贩的宿命。


这是一个比阴霾更能蒙蔽人心的地方,这里的黑暗让光难以反射。
It's a place more blinding than haze, where the darkness makes it hard for light to reflect.


1998年,一位名叫泽娜·布里斯基的美国纽约新闻记者来到了这里,她被这里的一切都震惊了。



身为记者的她,在渴望可以记录下这些印度性工作者的报道同时,也希望可以帮助到这些人的孩子们,离开像地狱一般的困境。



不过,她很快就发现想拍红灯区是不可能的,这里每件事情都是违法的,每个人看到镜头都会被吓得半死。一旦拿起相机,她很快就会被盯上、被威胁。


就在她觉得绝望的时候,她发现,虽然这里的大人们警觉心高,但是孩子们却可以畅通无阻。


“如果教他们摄影的话,事情就简单很多。”



泽娜找来了8个对此感兴趣的孩子,并给他们每人一台相机,一点点教他们拍摄。孩子们拿到了“新玩具”,每天都到处拍摄,把各个妓院的细节都记录了下来。

泽娜借助孩子们的眼睛,记录了红灯区贫民窟的真实生活。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孩子们,记录下来的全是快乐明亮的生活场景。


他们拍穿着美丽裙子嬉戏的伙伴、奶奶褶皱的脸、路边躺着的狗、狭窄拥挤的街道、路边佝偻的老人、自己即将要刷洗的碗筷……




就这样,长达5年在孩子的拍摄视角中,这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纪录片《生于妓院:加尔各答红灯区的孩子们》(又名: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诞生了。


绝望的现实生活环境,却被孩子们拍成了希望之城。而这8个孩子,也成为了泽娜纪录片的主角们。



普瑞蒂很幸运地被选为影片女主角,她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做电影,所以镜头里,她完全是本色出演,一个没有父亲,没有文化,在妓院如野草般疯长的孩子。



“来我们楼里的男人都不好,醉醺醺地大吵大闹,还满口脏话,有人问我什么时候会去站街拉客,妓院里的人说快了。” 小小年纪的她,满脸的无奈与绝望。


她想读书,她想上学,她不想做个妓女。

She wants to study, she wants to go to school, she doesn't want to be a prostitute.



但是因为是妓女生下来的孩子,几乎没有学校会想收留他们。



学校们拒绝妓院的孩子,甚至还会有老师劝她把孩子领回去:“为什么她要进我们寄宿学校?她一上学,就不能赚钱了。”


泽娜·布里斯基一直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去帮助那些孩子们,她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的命运如期降临,真的太残忍了。


她能做的就是让这部纪录片上映,让孩子们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 终于,这部记录片于2004年1月在美国上映。


2005年,15岁的普瑞蒂突然接到了泽娜的电话,泽娜兴奋的告诉她《生于妓院》获得了第77届的奥斯卡提名,并邀请她与小伙伴来颁奖现场。


尽管普瑞蒂其实并不知道奥斯卡是什么,但是她还是很开心的可以坐飞机看看外面的世界。



也随着影片的获奖,孩子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许多人都希望帮助他们,孩子们也十分激动,因为他们可以去美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日后回味到那个时刻的时候,普瑞蒂都反复说着:

“一 切像极了一个童话故事,我依然记得当初获奖时和其他人相拥时的温暖。真的是太美妙了!

E verything is like a fairy tale. I still remember the warmth when I hugged other people when I won the prize. It's really wonderful!


但生活不是戏剧,这个故事并没有走向一个 Happy ending。



普瑞蒂母亲在电话中请求女儿回家,并承诺会给她安排上学。 普瑞蒂做了当时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返回印度。


回到家后,她进了当地的一所高中,但因为奥斯卡的身份,学校附近经常会有媒体出没,而且学校里没有人要跟身为妓女的女儿做朋友,大家也一起排挤她。加上她从来没有受过教育,2个多月后,普瑞蒂便离开了学校。



普瑞蒂的妈妈沉迷于赌博,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没办法偿还。


在黑势力对她母亲、祖母的威胁下,普瑞蒂也成为了一名妓女,就像当初《生于妓院》这部纪录片中拍摄的人一样。


因为她登上过奥斯卡领奖台、在电视上出过名,她成为了红灯区妓院的头牌。她成为了她小时候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她说:“我妈只有我一个孩子,我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只能靠肉体来承担家庭负担。就是这么简单。”



她的眼神暗淡了,曾经眼睛里的光不复存在。
Her eyes dimmed, and the light in her eyes no longer existed.


她的精神已经颓废,身体也已经开始败落,就在这像花儿一样的年纪。
Her spirit has decayed, her body has begun to decline, just at this age like flowers.

普瑞蒂很羡慕当年和她一起拍片子的伙伴们,他们如今都在美国,其中一个女孩在纽约大学学表演,还有一个嫁了个白人。


“现在的我就像一只笼中鸟,他们拥有的自由是我永远也得不到的。可是,我现在已经不能改变我的生活了。因为,在我背后有一张你永远看不见的大网,它足以吞噬我的一切……面对黑势力的暗中威胁,我除了妥协别无他法……”



远在纽约的泽娜不忍心看到普瑞蒂陷入泥潭,找到印度知名人士,通过舆论和媒体对这事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由于当年普瑞蒂才16岁,印度的法律不允许有童妓存在。于是,当地政府查抄了普瑞蒂接客的那家高级妓院,并由母亲将她领回了家。


但一个月后,普瑞蒂又回到了妓院,据说这次她是自愿的。


相比之下普瑞蒂,其它几个一起拍片子的伙伴都生活的不错,他们趁着命运给的这道缝,由此闯开了一道门。


其中,当时就展现出对摄影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天赋的小男孩阿杰,从这道门走了出来。


2005年,他在美国开始学习,高中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如愿以偿的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自己喜爱的电影专业,曾作为导演助理在好莱坞工作,并且又学习了法语和西班牙。


毕业后他曾经作为助理在好莱坞工作,如今他的新目标是拍摄一部关于卖淫女孩的电影。



阿杰向我们证明了,即便命运从一开始就下了判决书,挣扎也是有必要的。


上帝也曾经为普瑞蒂开过一扇窗的,只是谁也说不清把这扇窗关上的人,到底是她自己,还是生活。


也许生活真的本来就要饱受痛苦折磨,也许有人只能在泥潭中深陷、在阴霾中迷失,但是总有人在仰望天空,那些看似注定的命运,总会有着一线生机。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丝机会。能决定你命运的,不是出身地,而是你自己。


即便生于妓院,也可以生而为人。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