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卫视

她出身中医世家,曾是留法医学博士,却缘何皈依佛门?如今成为中国唯一祖庭女方丈!

凤凰卫视  · 公众号  ·  · 2017-07-11 17: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她出身中医世家

曾是留法医学博士

却缘何皈依佛门


她师从一诚长老

发愿重兴曹山宝积寺

从农禅并重到文禅并重

这里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曹山宝积寺——参访中国唯一祖庭女方丈



这是曹山宝积寺后山的一块稻田,在阴雨连绵的六月,《文化大观园》摄制组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插秧,于是就记录下了这一欢快的时刻。



这位年轻的法师,法号养立,是现今中国唯一的祖庭女方丈 ,要说起她的人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



中国唯一女众驻锡办道的祖庭道场



曾有荷玉山之称的曹山,千年古刹宝积寺位于莲花芯。因缘际会,今日这里成比丘道场。


位于江西省宜黄县的曹山宝积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由佛教禅宗南岳青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清初以后,寺庙一直衰落,到1969年殿宇更是全部被毁。直到20世纪末,在一诚长老的不断呼吁关怀下,由著名护法大德居士杨钊先生出资,陆续恢复重建了宝积寺。


曹山宝积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女众驻锡办道的祖庭道场,也是女众道场禅堂里唯一一座挂起曹洞宗钟板的寺院。有了钟板,才能被称之为丛林,养立法师说,作为女众,能够在这样一个具有完整的钟板行止的丛林修行,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她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


王鲁湘: 我们中国社会过去一直是个重男轻女的社会,而且大家好像也不用回避,佛教中间其实也重男轻女是吧?对女性好像是有某些偏见,那么我们这个比丘尼在自我修行,包括在弘法的过程中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养立法师: 我还是认为,就是佛陀以他老人家的智慧,来制定就是八敬法是非常科学的,因为我没出家之前,我是一个大夫,我认为这个所谓的歧视,实际上女性不管说是从体力来说,同等的,不是说优秀女性,跟不优秀的男性相比较,就是同样的一个档次上面。


王鲁湘: 她是有生理差异的。


养立法师: 生理上面的差异就决定了客观存在的,你不能说是歧视,它是客观的,非得说不行,我就像个小牛犊一样,那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呢,女性也有女性修行的这个特点,你比如观音菩萨,还有这个母性的这些东西,慈悲,这些都是,还有忍耐力,这些也都是女性的优点。


曾是留法医学女博士 出家因为遇到他



在交流的过程中,养立法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抹欢喜的微笑,另人觉得无比亲切、慈悲。而法师言谈间透露的智慧光芒,行为举止中散发的儒雅气息,更是极富感染力。



养立法师: 我是1986年皈依的,在广州的光孝寺, 本焕长老

王鲁湘: 那个时候您多大?

养立法师: 14岁。

王鲁湘: 所以您实际上是少年就入佛门?

养立法师: 少年,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吃素,开始学佛,开始天天打坐,实际上我在这个之前还有一点青春期自闭症,我突然通过学佛以后,皈依佛门以后,我突然有一种好像那个窗户打开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那两年一直在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12岁,思考两年。

王鲁湘: 有点早了,我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是24岁,折磨了我一年多,要死要活的。

养立法师: 我也是要死要活,12岁左右,我几乎我没有办法正常的上学,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我就在想,人生到底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活着,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活着,这种方式,这种对我就是缠绕着,就是快死了的那种感觉。

王鲁湘: 对,这个生死问题了不了,这一关过不去。

养立法师: 是的,但是从那个皈依以后,我就…

王鲁湘: 就安静了?

养立法师: 就安静了,我内心的很多东西就没了。



养立法师与佛结缘以后,开始学佛、吃素。并继承家风,学习中医治病救人。在她的父亲看来,当大夫就是最好的菩萨心。后来她还留学法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期间她都未曾萌生出家的念头。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影响了她一生的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长老。


一诚长老

养立法师: 我出家最主要的一个因缘就是跟我师父一诚长老,一诚长老,给他看病,他到北京,我也从国外回到北京,回到北京以后。很有因缘,我跟我师父还没有见面,先跟他秘书见面,谈了一个多小时,谈的实际上我那时候已经不耐烦了,我想有什么呀,这个,能看就看,不能看算了拉倒,给个准话,考我专业知识,我给你解释半天,你也听不懂。然后但是长老另外一个生活侍者就来了,生活侍者来了,他说那个大和尚想请你进去,我就很奇怪。我就进去了。进去了以后,师父就看了我一眼,就那一眼,我现在终身难忘。


王鲁湘: 当时你是什么感觉?


养立法师: 他因为颈椎椎间盘突出,颈脱。他看了我一眼,当时我就是那种感觉,就是他婴儿般的眼神,就是本来他这个病天旋地转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然后呢,很安祥,我从来没有感受到一个病人有这么清澈的眼神,这么安祥的眼神,那个祥和的气场让我就感觉到,突然一下子就把我击穿了,我并不是因为他是会长,或者是因为他是大和尚,当然可能还也有这个因缘,但是呢,就那个眼神,就是婴儿般的眼神,那时候我就是发一个愿,当时我就起,我见他第一面我就起了一个愿,我就想成为像他这样的人,这个就是我人生,我见过很多法师,但是只有他,我感觉我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养立法师为一诚长老治疗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她决定了却红尘身后事,学佛参禅成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出家以后,师父一诚长老一直希望养立法师能够去江西,恢复曹山宝积寺的丛林制度以及禅堂钟板。并让她五次跪下来发心。



原本想独自打坐、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养立法师这才明白,普度众生才是最高的修行。她跪地发愿,继承师父衣钵,决心恢复祖师道场,重兴曹洞禅风。从此宝积寺迎来了全新的转变。


农禅并重和 行脚参禅



在禅堂之外,位于宝积寺后山的农田,也是法师们修行的场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佛法不离日用,直心即是道场。农禅成为禅宗必不可少的修行法门,宝积寺的法师们也践行着这一古训。


成为方丈后,养立发自己觉得“不能发之心”,立志在这个有一百多个僧尼的庄严道场,恢复佛教丛林制度,遵祖师立下的清规戒律,因袭农禅并重传统,甚至践行一度被摒弃的托钵乞食。本来靠农禅并重可自养的宝积寺为何行此道?养立法师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乞食行为降服比丘的傲慢心,广结善缘,以及让自己的僧团以身表法。


在坐禅这种传统方式之外,养立法师主张行脚参禅。于是,在宝积寺僧团行脚所到之处,就有了一道道庄严的风景。


行脚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法门之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农禅劳作之外,宝积寺每年都会效仿先贤,组织大家外出行脚,追随祖师大德的参学之路。

养立法师: 很多人认为禅宗就是打坐,实际上在禅堂,我们讲24支香,12支香,是行香。

王鲁湘: 一半坐,一半行。

养立法师: 一半坐,一半行,而且这个修行,行很重要,而不是就是枯坐,所以也是我们默照曹洞禅法的一个主要修行的下手处。所以我们走到那个玄奘法师的那个丝绸之路,我们去了敦煌,在沙漠里穿行,然后去年派了15个法师,去斯里兰卡行脚。很多人说我们去旅游,我说这跟旅游不一样,旅游是放逸,像个兔子一样地逃跑;我说这个是放松,你人在走,但是你还是像松树一样的如如不动,你那个心念如如不动,你给周边带来的这个场大家都是感受得到。


每日睡眠不足3小时 倡导“ 文禅并重 ”的思想



2016年,第三届佛教杰出领袖颁奖典礼上,养立法师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近十分钟的演讲,震撼与会高僧。对此泰国媒体不吝赞美之词:“身穿棕色袈裟、戴着眼镜的比丘尼雍容不凡,气质高雅。”养立法师的这次演讲,刷新了国际佛教界对中国大陆汉传佛教的认识。


自养立法师来宝积寺以后,这里佛事活动日渐兴旺。举办过了童叟共笔墨,场面无比殊胜的千人抄经法会;开设了在家信众都能参与的曹洞禅法体验课程;组织过治病救人的义诊等等。这些活动的背后,无疑有养立法师一片愿心、一份愿力。

王鲁湘: 你每天,我听咱们您周围的侍者跟我说,您每天其实真正可能用来睡眠的时间不过3个小时,长年如此,您受得了吗?


养立法师: 以前我是一个长睡眠的人,爱吃爱睡,所以我觉得我的那个用功下手的地方就应该是吃上面下手,睡上面下手,要对自己下狠手。那么我自己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是机缘巧合,佛菩萨就这么安排,我当然从小吃素,出了家以后一直过午不食,我是感觉吃得越少,人头脑越清醒,打一坐就好像什么精气神都回来了。那不睡呢,我也是有一点体会,我另外一个师父,心亮法师,就是曹山的前一任住持,心亮法师之前有一点小恙,我照顾他不分白天黑夜,打破了生物钟。生物钟开始打破了,我开始很紧张,我说没睡,怎么办呢。


养立法师: 第二天还能过,21天没睡还能过,后来我发现我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人家说所知障,我觉得睡眠是一个概念。


王鲁湘: 也是个障?


养立法师: 是个障,为什么去五盖,我们说打坐去五盖,首先是睡眠盖,我从那时候才有点体会,我说不睡不是也行吗?



在宝积寺,这里的僧众除了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修行,还要学习一些禅法以外的内容,当然如果以无时无刻不用功的禅学思想来看,莫如说宝积寺增添了一些新的禅法功课。养立法师定期会请一些高校的老师,专门指导僧团学习经史书画等课程。经她的努力,2015年宝积寺还获得了佛学院的资质,以期进一步提升比丘僧格。



在佛教领袖颁奖礼上,养立法师说:没有了传统的修学,传播出来的就不是佛教;而传播不能“当代化”,则有愧于佛教。



而践行“佛教当代化传播”的方法,其一就是养立法师提出的“文禅并重”思想。她强调自己的弟子一定要读经、写经,另外她还将美学纳入文禅,养立带领大家一起将农禅的产品,以及日常制作的工艺品加以包装,成为禅意十足的结缘品流通。


昔日成空,今已烟云。

踏遍青山,岂恋红尘。

一袭袈裟,容我归家。


披上袈裟的养立,越来越果决,她不断打破极限,或者说是局限,成就道心。



(以上嘉宾言论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



编辑:豆子、王竹


推荐阅读:

· 基因编辑!是上帝的手术刀还是潘多拉魔盒?

· 中美日韩高中生对比调查,这个现象耐人寻味…

· 原本计划退休的她 缘何成为香港第一任女行政长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