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正在多地亮相,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各地的应对措施以及受益地区,强调全国一盘棋,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才是更好的协调发展之路。
大国发展中,区域协调发展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为优化生产力布局,国家形成了四大战略,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核心。
这些中西部省份关注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等,并强调借力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协调共进。
包括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引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推动各区域板块共同发展。同时,强调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合作。
中部、西部和东北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重点。同时,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沿海地区面临更大的考验,需以创新驱动为突破。最后强调区域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一个新机构,正在走上台前。
日前,江西、甘肃、广西等地召开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一个名为
“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
的新机构频频登场。
事实上,早在去年,“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就已正式成立,在近期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黄河流域相关会议
上,已经多次亮相。
据有关部门表示,上述机构由多个区域重大战略领导小组合并而来,意在从更高层面“系统统筹各个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
这意味着,
区域协调发展
,正在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成为新一轮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区域协调发展,谁最受益?
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什么?
作为大国,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南北差距、东西差距、省内差距、城乡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但是,存在不等于合理,现实也未必不能改变。
近年来,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国家层面形成了
四大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在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方面,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
等广为人知。
这些战略已经推行了20多年,既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解决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的不二选择。
其中,加大对中西部、东北地区的转移支付,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加大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都是政策倾斜的体现。
在
“区域重大战略”
方面,
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江经济带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等五大战略成为焦点。
这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是重要经济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
则是流域战略、江河战略,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并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区域重大战略有何关系?
过去几年,国家层面连续多次召开相关区域座谈会,推出一些列新政策新举措,要求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除了各自区域内部的政策之外,不同区域之间的衔接协作,成为新一轮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各次会议梳理,中部、西部和东北要
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
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
,深化与其他区域的合作。
无论是
财政、养老金的转移支付
,还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抑或
粤苏浙沿海三省与东北三省干部的密集交流
,以及沿海发达省份对于西部欠发达直接帮扶,都是体现。
借助这些政策,全国
区域差距有所收窄,中西部经济比重不断上升
。
数据显示,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分别达到27万亿元、26.9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3年的21.6%、21.5%。
总之,
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动后富”
,正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
各地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第一会”,都关注了什么?
率先召开相关会议的江西、甘肃、广西,都是中西部省份,或涉及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等区域战略,或涉及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布局。
先看江西
,作为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毗邻的省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江西可谓
“四面逢源”
,如何借力发展就成了关键。
江西的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引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全力推动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协调共进”。
会议还指出,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推动
南昌都市圈建设
,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等。
再看甘肃
,集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黄河流域战略为一体,但受制于地理环境,经济相对薄弱,产业过于单一,
何以打造更多增长极
就成了关键。
甘肃的会议指出,把甘肃发展置于全国大棋盘中来审视,跳出甘肃看甘肃,明确方位、找准定位,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深层次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区域战略上,会议强调,高水平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推动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天水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平庆现代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提升陇东南经济带发展质效,培育形成更多增长极、增长带。
再看广西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集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东盟开放合作等战略为一体,如何
利用好已有的政策
是关键
。
广西的会议强调,把
西部陆海新通道
建设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中定位思考,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
中国—东盟
产业合作区等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可见,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广西作为大西南出海口的集中优势所在,而与之相关的
平陆运河建设
、北部湾城市群都在顺利推进。
而与其他西部省份相比,广西还有两个不为多得的优势:
一是沿边,是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而东盟已成我姑最大贸易伙伴;
最近召开的
东盟—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
,就是在南宁举行的。
二是
毗邻大湾区
,广西可称为大湾区重要的战略腹地。
这是广西难得的政策优势,也是未来区域晋级的关键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哪些地方最受益?
其一,中部、西部、东北都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重点所在。
这几年,无论是从财政转移支付,还是
养老金转移支付
来看,三大区域都是最大的受益对象。
尤其是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等战略的横空出世,让
“内陆崛起”
成为区域经济新的现象,这在
在我的
《
中国城市大变局
》
一书中有详细论述。
这些年,转移支付、产业梯度转移、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都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其二,在省内,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自从顶层设计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以来,强省会与副中心迎来此消彼长的新时代。
正如《
城市合并,撤县设区,都没戏了
》一文所提及的,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多份文件,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无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