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斯坦福最新研究:44 岁和 60 ...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如何科学护膝?教你且行且珍“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尴尬的中国式二导师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2-10 16:58

正文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夜品兰花,其香也淡

中年读史,其历也足

导师谈人,其言也真


研究生导师,在我们国家,是一种资格、一种身份、一种水平的标志,尤其博导更是被很多人看重。

直至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都把职称与导师资格挂钩,比如,只有具备副研究员职称才可以成为硕导,只有具备正研究员职称才可以成为博导。这种挂钩究竟合理与否,不可一概而论。按照人才成长和学术水平增长的一般规律来看,基本上合理,当然这是针对一般性人才的,天才应当排除在外。但这种挂钩难免会被希望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所诟病,注意,这里说的是希望快速成长的年轻人,而不是说天才的年轻人,一般来说,真正的天才看重要做的事情本身,并非人身的荣誉和资格地位。所以,为了避免掩盖天才的锋芒,也为了按部就班地培养后备导师,出现了“研究生第二导师”这种过渡性的资格。

研究生第二导师这种资格不需要经过培养单位的学术委员会评审,只需要大导师指定,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即可。二导师的尴尬就来自于这种人事安排。

尴尬之一,二导师极有可能成为大导师学术盘剥的对象。


个别大导师会利用年轻人急于发展的心理,将带研究生的重任交与二导师,而把学术成果独占。如果大导师是学术大牛或单位领导,二导师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期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些人很多会复制大导师的作为,开始属于自己的盘剥。当然也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动把学术成果让给有实质贡献的二导师。

案例一

朋友A甚是郁闷,虽然早已是如假包换的纯正博导,但当二导师的经历让他不快。他曾经帮助别人带过不下二十名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当二导师时也是尽心尽力,在定题、指导、改文章等方面都起到决定作用,大导师起的唯一作用是招生时在面试现场出现了一下,可以说这位朋友就是这些学生的实际导师。他本以为给大导师做了很大贡献,没想到大导师很不以为然,认为‘我的学生,只是让他带了一下而已’,没有这位朋友的工作,大导师根本就没有能力指导那么多研究生毕业,这种利用二导师的辛苦工作维持自己的学术生命算是盘剥呢?还是寄生?

尴尬之二,二导师的指导思路与大导师有分歧。


当二者都个性十足时,学生则不知所措,这个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有时会直接导致两位导师分道扬镳。固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当发生分歧时,应该好好商量,尤其是急躁的年轻人应该听听大导师的意见。冤有头,债有主,如果实在不能和谐,应该二导师退出,而不是反过来。

案例二

朋友B也很郁闷,自己的学生交给一个年轻的二导师带,本意是培养年轻人的学术能力,所以朋友B完全放手给二导师,没想到结果很不愉快。这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一年之中屡投不中,朋友B忍不住拿来一看,几经修改的文章中,摘要和coverletter都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朋友B是个很认真的人,于是批评二导师不负责任,不欢而散。这种不能正确认识学术责任的二导师算不算啃老?

尴尬之三,二导师和大导师争夺学生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二导师和大导师都有付出的情况下,应该各自坦率承认对方,但无论哪一方抹杀另一方的贡献,争夺学生感情就是知识分子拉帮结派的表现,会把学生带坏。每个人的个性和品质都有差别,很难做到师生同心,在我看来,除却学术任务,志同道合则私下里多来往,否则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也无不可。

案例三

朋友C作为二导师带过多名研究生,后来大导师搞了个群,把与二导师交好的学生排除在外。这种拉拢感情的做法是不是在争宠?

我国的二导师是学术界等级制度的一个小小表现。与国外的合作导师不同,我国的二导师是从属于大导师的人身依附,维持这种关系需要的是威权。而国外的二导师是合作导师,是学术角度的合作关系,维持这种关系需要的是利益。威权相比利益,更难维护,因为利益是相对的,可以谈判,可以妥协,而威权是绝对的,即使是纸老虎,也不可以冒犯。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威权越来越难以维持,在号称精英荟萃的科技界、知识界,却死守这落后的做法,却也算不上什么高明。

既然二导师如此尴尬,还是不要设置为妙。一旦如此,谁的学生谁负责,让学术责任和学术权利相称,岂不清爽?那年轻人如何成为导师呢?只要有项目就可以,当然,费用要由导师承担。既不耽误年轻人发展,又不出现学术上的人身依附,何乐而不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耀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1032663.html

更多阅读

一个导师同时带几个研究生比较合理?一个美国教授说同时有超过5个学生,就很难掌控,就觉得对学生不公平

导师组的设置可以缓解导师的“残废”

“你们想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

惨淡经营的土博士培养

博士生联合培养遭遇尴尬:导师去哪儿了?

如何为人师,越来越迷茫

当一个好导师真的很累

研究生导师是不是高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