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公司一建公司为建成中国石油这一首个管廊模块化制造基地—投入了专项资金。该制造基地可以完成“钢结构、工艺管道、电缆桥架的预制安装,喷射除锈、防腐绝热”等工序,80%以上的工程建设任务能在制造基地完成,是实现集团公司大型炼化装置“大部分建设任务在制造基地完成”施工管理模式的一次重要转变。4月5日,集团公司工程和物装管理部有关领导专程到该基地调研指导工作,肯定了该制造基地在钢结构二维码身份信息、管廊模块化深度预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该项目部主要承建广西石化炼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化工工艺及热力管网工程、化工地面火炬工程、化工火炬气回收设施工程、化工供电工程的施工及部分采购任务。本公用工程项目管廊全长9.78公里、钢结构25364吨、工艺管线380公里(管道焊接量55万寸)、电气桥架44公里、混凝土43652立方米、砼柱2587根。管廊共划分255个模块,重量最大的模块为1号管廊一模块重达280吨,外形尺寸最大的模块为2号管廊一模块,外形尺寸为长27米、宽18米、高12.95米。
面对工程项目繁重的建设任务,为实现“4.30”首个模块吊装就位目标,该项目部针对广西钦州地区雨季长、降雨量大的特点,超前谋划,直面挑战,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狠抓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以日促周、以周保月,并将首个管廊模块化“4.30”吊装目标纳入关键里程碑节点目标予以重点保障。他们统筹实施土建基础开挖、砼柱工厂化制造、砼柱装配式安装,钢结构立片、钢结构成框、管道安装、桥架安装,模块建成并运输至现场,模块吊装等关键工序,全力推进“六化”建设,充分挖掘“一个工地,多个工厂”平行作业的模块化施工优势,深入挖掘工厂化预制和模块化建设潜力,多点发力,齐头并进,保障各节点按时完成,不断将项目建设工序优化、人员优化、管理优化做到极致。
为确保首个管廊模块施工能旗开得胜,项目部多次组织模块化施工方案讨论和模块划分方案评审,广泛动员各科室、施工队以及监理单位、业主方管理团队等相关单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对模块化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模块化施工安全、质量受控。
万事开头难。首次吊装成功的管廊模块吊装载荷95.8吨,看起来似乎东西不太多,但是要完美无瑕地把它给拼装起来谈何容易?首要任务是按照模块梳理出各专业施工所需材料,从几万吨的型材里找出型号规格适合的钢结构材料,从几百公里的工艺管道里找出型号规格适合的各类管道材料,包括工艺管道的准确定位、标高,支架、管托的制造施工等等细节,都面临不小的挑战。一建公司广西石化公用工程项目副经理郑勇介绍,项目部技术人员和物资供应人员直面挑战,实干苦干,攻坚克难,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为保证该管廊模块化制造清除了一道道障碍。
在模块支撑胎具设计中,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模块组装和运输的要求,在对比分析后最终确定采用“延钢结构强轴方向铺设钢板,钢板上设置钢管作为支腿,支腿的高度根据轴线车高度和液压举升高度确定”这一施工工艺来设计。为方便模块找正和固定,支撑胎具顶部设置顶板,并焊接定位块,顶板预留坑键槽安装孔。这一设计方法保障了支撑胎具的安全性能并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施工作业前,项目技术部门严格组织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试验要求、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等。施工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执行“三检制”,对高强螺栓连接、管道清洁度、管道热处理重要环节组织专项检查,每周组织各专业质量联合检查,保证施工质量整体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