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七个作家
“七个作家”是由蒋方舟、费勇、李海鹏、慕容雪村、冉云飞、土家野夫、王小山七个作家为主,易小荷主编的同仁电子杂志,传递某种有趣的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获  ·  《收获》微信专稿 | ... ·  1 周前  
收获  ·  新刊 · 目录及简介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七个作家

蒋方舟 | 同居启示录

七个作家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2-15 19:04

正文






蒋 方 舟


1989年出生于湖北,现居北京,青年作家


“七个作家”诚邀30位读者

同游扬子江



在东京都美术馆看了画展,画展叫做《梵高和高更·想象与现实》。展出以梵高和高更在“黄房子”里同居的62天为线索,描述两位画家的人生。

“黄房子”在法国的阿尔小镇上。1888年,梵高搬到这个破败便宜的公寓,公寓设计得很不合理,楼层局促,空气不对流,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冷难耐。梵高却宣布他找到了天堂,他说从屋子里可以俯瞰一个非常漂亮的公园——实际上公园尘土飞扬,公园中影影绰绰的人往往来自对面的妓院区,他喜欢房子下面通宵营业的咖啡厅,宣称看到了“地道的左拉小说里的场面”——咖啡馆里全是落魄的流浪汉和伤心人。

在黄房子里,梵高滋生出一个热情而浪漫的幻想:他要把这里变成艺术家的乌托邦,一个“老马”们的乌托邦。梵高把不成功的艺术家比作老马,老马拉着客人们去享受春天,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梵高年轻时画过老马的素描,一匹在煤气厂干活累死累活的白色老马,他在它凸起的骨头和垂下的头中看到了自己。

梵高设想出一种生活:把落寞的艺术家集中在黄房子里创作,让他的弟弟提奥来做他们的艺术经纪人,从此老马生活在阳光下的草地和河边,有其他同伙相伴,行动自由,爱情自由。

这个设想让梵高激动,不仅因为他为这个理想图景而着迷,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解除了自己身上的道德压力。梵高一直靠弟弟提奥提供的资助来生活,而“黄屋子”的模式能够把他对弟弟寄生虫一样的依赖,变成挣扎的艺术家们共有的道德权利。

梵高理想的同居伙伴叫做保罗·高更。

两人相识于几年前,两人都在印象派的边缘游走。梵高对于高更的情感复杂,夹杂着崇拜与嫉妒,最重要的是,他想象有了高更这个同居者,他深刻的孤独会得到缓解。

春天,梵高给高更寄出了第一封邀请函。信里开出了颇为诱人的条件:阿尔天气明媚女人漂亮;提奥每个月会寄给我们250法郎的生活费;我们每两周可以去一趟妓院……

高更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对他的认知来自于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小说主角思特里克兰德以高更为原型:曾是一个股票经纪人,爱上了艺术,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去追寻艺术的真实,他沦落街头成为码头工人,又把自己流放到了太平洋的小岛上,疾病缠身,寂寞死去。

这本小说让很多文艺青年动容,毛姆把人分成“人们”和“他”。当人们在捡散落满地的六便士时,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为了眼前的月光,艺术家可以承受孤僻、寂寞、贫穷、失败,赤脚走过生活的刀锋。

高更的妻子看了这本小说,说小说主人公和自己的丈夫毫无相似之处。真实的高更,即使符合毛姆所描述的一切经历,也不是毛姆描述的那个人。

高更并不是一个失败的艺术家,他画卖得不错,个性也不孤僻,很有人格魅力,在艺术圈子里不乏追随者。其中一个追随者是个叫做拉瓦尔的年轻画家,家境富裕,那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的孩子,对高更“导师”所描述的热带异域风情充满了憧憬,和高更一起坐船去加勒比海。

高更和拉瓦尔停留在巴拿马的科隆,这里人口拥挤环境恶劣,拉瓦尔很快得了黄热病,每日在床上呻吟,高更对他的痛苦冷漠以待。高更的冷漠不是仅仅针对拉瓦尔,当高更自己的孩子从三楼摔下来,他在给梵高的信里漫不经心地提到这个新闻,而且主要是抱怨医治的费用太高。很快,高更也生病了,当他终于筹到回法国的旅费,拉瓦尔的病依然很严重,高更撇下了他,自己回到了文明世界。

另一边,不知道梵高对于高更深入骨髓的冷酷有没有预感,他像是等待新郎的新娘一样兴奋,花了很多钱添置家居,装修了画室,把大的条件好的留给高更,把厨房留给自己。他还为了让即将到来的高更印象深刻而拼命作画。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焦虑的催促,不断寄去的旅费。高更终于敲响了黄房子的门。

门打开之后,惊讶是双向的。梵高想象高更是憔悴虚弱的,他没有想到高更竟然如此健壮,而高更则被自己客房挂的那幅作为礼物的《向日葵》震惊了——一幅完全由黄色构成的画,黄色的背景中,黄色的桌面上放着黄色的花瓶里的黄色花。当其他画家谨慎温柔地在画布上涂抹颜料,梵高用颜色强奸画布。当别人批评他的色彩过于明亮,他就画得再亮一些,当提奥抱怨他画得太快,他就画得更快。

梵高最喜欢用的颜色是黄色,高更最喜欢用的颜色是红色——这仅仅是两个人最小的差别。高更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世界,他认为作画靠的是灵魂而不是双眼,要画一个被内化了的世界。他后来在塔希堤岛上画那副著名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画婴儿、老妇、女人、青年,形色各异地在蛮荒狂野的背景中展示肉体,那副画就没有用任何模特。而梵高,则坚持自己什么也不想象,只是观看和感受。

即便眼前是同样的风景,两个人画出来的也截然不同。都是画阿尔的葡萄丰收季,梵高的画充满了丰沛的能量,色彩斑斓,画中劳作的妇女沐浴在热情扩散的阳光下,如同享受烈火灼烧。而高更画的主角却是一个闷闷不乐的妇女,手被葡萄染红,青黄色的脸阴郁,似是不满眼前及未来。

任何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两性关系,都会演变成一种权力关系。朝昔相处分享情感的两个人势必会分出精神上的强弱,当权力关系逐渐变得清晰,强者无论做什么,都成了对弱者无声的鞭挞和欺凌。

高更无疑是两个人关系里的强者。他的画很快就被梵高的弟弟提奥卖出了好价钱,有生以来第一次,梵高要求弟弟放弃出售自己的画作,这样,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画是被藏了起来,而不是无人问津。

高更的才华让梵高嫉妒又惊讶。梵高并不是一个纵欲糜烂的艺术家,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纪律严明的苦行僧式的画家,除了为了“保健”的目的每两周去一次妓院,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把所有的元气都投入到作品上。当高更在女人群里游刃有余,梵高感到很惊讶,“他在创造孩子的时候,竟然还能创造作品”。

高更利用自己的性格魅力,很快就找到了模特——咖啡馆的老板娘,梵高在高更作画时蹭他的模特,迅速画了一幅肖像。高更画的咖啡厅老板娘颇有风情,托腮媚笑,那笑是几十年的职业病落下的收不回的讨好,她微微斜着眼睛,身后是醉倒的客人,看画的人和醉倒的客人一样,都觉得在这老板娘身上可以发展出种种微妙的可能性。而梵高画的老板娘就是一个若有所思的中产妇女,面前甚至放着两本书——像是梵高为她凭空想象出的尊严。

高更否定梵高的作画方法,要梵高像他一样凭借记忆和想象作画。高更甚至不屑用梵高自己研磨的颜料。

梵高作为两人中的弱者,亦步亦趋地听从着高更对他的建议,暂时放弃他看到的漩涡般炫目的星空和烂漫得让人心惊的麦田,而求助妄想和幻觉,他表现得谦逊而谄媚。我在《梵高和高更》的画展中看到的最让人动容的画,是梵高画的高更的椅子。


那是梵高为了高更这个贵客添置的漂亮椅子,曲线的扶手和梵高自己那把结实的松木椅形成了鲜明对比,绿色的墙壁与昏黄的煤油灯显得典雅。椅子上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几本小说。

这幅画缠绵如情书,因为梵高想画的当然不只是椅子,他想画的是高更,可他没有勇气让高更作为他的模特,梵高自己承认,“我想画的是那个‘空空的位置’,那个缺席的人。”

因为高更已经逃跑了。

虽然任何的关系都有强弱之分,但更受折磨更痛苦的却不一定是弱者。弱者示弱,不断暴露和展示自己的弱点,你无法指责他,因为病人先发制人地把自己疾病当做挡箭牌,呕吐般宣泄着自己的可怜,弱者姿态低无可低,强者被逼得退无可退。

如何想象和梵高同居的生活?非常简单。坐下,打开一瓶苦艾酒,然后大声地一封封念梵高的信,你没有办法关小音量,没有办法要求他中断,只能倾听他不够连贯的哀求与呓语。

高更后来回忆,他经常半夜醒来,发现梵高站在面前瞪着自己,被高更大声呵斥之后才回去睡觉。

高更在圣诞节前夕离开了,几乎是同时,梵高得知弟弟提奥订婚了。他过去总能从一次次崩溃中恢复,这次他没有,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想把耳朵交给高更最喜欢的妓女,但是妓院的守卫拦住了他,梵高交给了守卫一个包裹,嘱咐他捎个口信:“别忘了我。”

并不是像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梵高割完耳朵,高更逃之夭夭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彻底结束了。在从医院出来很长时间之内,梵高都在为了想象中高更的赞誉而画,他努力回忆这个前室友曾经留下过的含混的赞美,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绘画的指导。

一年半以后,梵高去世。十几年之后,高更去世。几十年之后,黄屋子毁于二战。

梵高和高更同居生活的故事让我惊恐,是因为我虽然没有过同居的经历,但我几乎能完全地理解梵高——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像贪得无厌的血蛭一样寻求赞同、爱和理解。

梵高生长于一个宗教家庭,一个靠德性而非是情感维系的世界。史蒂芬·奈菲和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传》中这样描述梵高家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积极总会被消极中和的世界;这是一个赞美总会被期许冲淡,鼓励总被预兆折损,热忱总被谨慎浇灭的世界。离开牧师公馆这座孤岛后,没有哪个孩子能摆脱极端情绪。对此,他们麻木迟钝,毫无经验,只能手足无措,眼睁睁地望着失控的情绪毁掉自己。”

我同样从小生活在一个不鼓励表达情绪的世界里,有一个以木讷平静作为最高标准的童年,长大之后,从事的工作却像一个孤独的矿工——每日不知疲倦地深掘自己内心所有隐秘幽深的角落,使之暴露。

当我有一日与人共同居住,我会不会像梵高一样,因为终于有人缓解了自己的孤独,而变得谄媚又可悲?

更可怕的是,我是否会把同居的对方当做从天而降的天使,自己为他添上光环,拙劣地模仿着他,是否直到有一天他受不了情感的负重而离开,我痛苦有如自身的一半死去了?

或许对高更和梵高来说,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

遥遥相望,反倒生出许多带着暖意的回忆来。

高更后来在塔西堤岛上画的画里,出现一匹白马,垂头丧气,隐身于蓝色的阴影中,就像梵高所自比的“老马”。

在《梵高与高更》展览的最后,展出了高更在梵高死后十几年画的梵高的椅子,椅子上放满绚烂绽放的向日葵。

这个无情的同居的故事,因为迟来的理解与怀念,竟有了一个温情的结束。


-END-




特别的旅行取决于同伴是谁

有趣的灵魂」相遇

12

“七个作家”诚邀三十位读者同游扬子江



就像我们一直承诺的那样,

你们想要的和“七个作家”朝夕相处的机会来了:

 

截止6月21号,是七个作家的一周年纪念日。按照每周一篇文章的数量,至今已经推送了两百多篇文章,一篇文章的诞生孕育着无数的思考、反复琢磨、大量的阅读、编审,各种心血、艰苦,就像慕容雪村自黑的那句“如果不是因为长得丑,谁还来当作家啊。”

 

从“七个作家”公号开通至今,我们最感激的就是各位读者,你们是每一个作家熬夜也要拿出好文章的所有动力。后台也无数次收到留言,问我们会不会有什么互动的活动,尽管作家们常常觉得吃了鸡蛋,味道不错就足够了,但是和朋友们见面,有机会亲自表示感激,也一直算是我们计划之内的事情。


趁着春天的来临,“七个作家”打算进行一次上海-扬州的三天两夜短途旅行:泛舟江上,听野夫讲述不一样的人生,和冉云飞交流春秋轶事,当面看慕容雪村和王小山作打油诗互黑,跟着费勇在星光下拥有禅定的那一刻…最特别的旅行永远取决于同伴是谁。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预算,招募约三十位读者,是在我们接待的能力范围内,而缴纳的费用,也是刚巧能够覆盖到各位作家的路费以及工作人员费用的。


这是“七个作家”和读者活动的第一个嘉年华,也算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虽然这样和“七个作家”直接互动的机会特别难得,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我们不仅组成了费勇、慕容雪村、冉云飞、土家野夫、王小山、主编易小荷全程带队的“温馨阵容”,也和之前做过几次三峡游轮活动的游集文化合作,只开放少量名额,活动安排附在下面,名满截止,有兴趣的读者今天开始可以进行秒抢了。


行程信息


时间:2017年3月3日-5日

天数:3天2夜

出发:上海国际港

途径:扬州/泰州

结束:上海国际港

人数:约35席(将视情况做适当增减)

交通:五星游轮世纪神话号

价格:RMB 5880/人(豪标房)

备注:包含往返船票,游轮江景酒店、全程餐食及活动费用


特别体验


全程参与七个作家年度颁奖

独享“七个作家”游轮文化沙龙

和一群有趣的灵魂成为终生的朋友



关于我们


我们期待价值观趋同的机构或个人成为伙伴,不拒绝有品位的广告商友情合作。

主办:七个作家

执行:游集文化

合作机构:世纪神话号长江游轮


报名方法


报名须知:请将参与者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知会游集;经过交流,确定出行后支付全款;

截止日期:即日起接受预约,先到先得,名满为止。

在线提交: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在线提交报名表或咨询。





这是第244篇文章

值班编辑 | 小窗


-END-


文章皆为作家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将原文转发朋友圈



回复作家名字查看历史回顾


蒋方舟 费勇 李海鹏 慕容雪村 

冉云飞 土家野夫 王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