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音约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夜间情感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特约心理专家、情感畅销书和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高端心理顾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治疗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内娱欠她的,终于开始还了 ·  20 小时前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妻子是命运馈赠的诺亚方舟 ·  2 天前  
于小戈  ·  生完才7个月,又怀了… ·  3 天前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音约

楚乔传:有一种爱叫“我爱你,可我就不说”

青音约  · 公众号  · 两性  · 2017-06-21 21:10

正文

最近,颖宝的《楚乔传》正在如火如荼地热映着,可是追剧追到两周后,突然产生了一种熟悉的错觉——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宇文玥不就是个林更新版的白子画嘛!

(除了面瘫之外,连发型都一毛一样)


“我的妈呀,‘冰山系+禁欲系’完美再现!快把我的少女心拿出来!”

那些颅内高潮、哈喇子流一地的妹纸请先按个暂停键,接着往下看。



影视作品呈现出的他们,一面冷酷无情、不苟言笑,另一面却又无微不至、深谋远虑,再加上实在不可挑剔的外形,这样的爱情听起来真的特别美好,可是最大的那个bug“我爱你,可是我就是不告诉你”,你真的能够容忍吗?


(怪蜀黍,你真是神助攻,默默给你点个赞)


这种类型的人谈起恋爱来,不管他长得多帅,你都会逼着他说爱你。相信我。(认真.JPG)

那这种“爱你就不说”的病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析和痊愈呢?


不是不爱你,是恐惧控制了他

请大家先从影视剧中的情节里跳出来,这种类型的人物在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毕竟不高,但是他们身上的很多性格特点却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通常遇到那些“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恋人,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越是搞不懂,越是要问个清楚,甚至发展到争吵、分手的境地,但是他依然不会松口,不会表达一句爱。


著名心理专家丛非从老师曾说过,人类有很多种情绪和感情,爱是其中的一种。 所有的情绪都大致可以分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而主导人的两个最基本的情感就是爱和恐惧,其他所有的情感大致都来自于这两种情感的延伸。


也就是说, 正面情绪都来爱的延伸,欣赏、赞美、温暖都来自于爱;而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恐惧的延伸,排斥、害怕、指责都来自于恐惧。


一个人愿意接受你,这部分来自于他身体里的爱,他不愿意接受你、不愿意表达、有点排斥你的那部分是恐惧。


我们要知道,我们看到的 爱都应该是完整的,是爱与恐惧的一个混合体。 没有哪一种爱里只有爱的情感,没有恐惧的情感,只是两种情感在身体里依据眼下情形的不同在交换主控方的位置。这也在要求着我们:接受他好的一面,你也要学会承受他不好的一面。


当清晰地了解到了爱里所裹挟的这两面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要去尝试理解对方。他不是不爱你,不是不能接受你,而是被身体里的恐惧控制住了,为了保护自己,所以要排斥自己,和你保持距离。



我有那么可怕吗?对我怎么会有恐惧?

说到这了,我们又需要厘清另外一个观念—— “恐惧”真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不然。想想你求生的时候,想想你即将步入危险之时,怯懦和恐惧恰恰是帮助你生存下去的最本能的动力。而说到恋爱中的人之所以会有恐惧,先不要紧张,有一种可能是: 他对你恐惧可能完全不是你造成的,他恐惧的不是你,是自己。


首先,先问问自己,你觉得自己值得被别人爱吗?


即使嘴上说着自己“值得被爱”,潜意识里却不这么认为。这一类在中国人中极其普遍,因为我们严苛的家庭教育里裹挟着太多不该掺杂的东西。就像很多孩子的优秀不是天生的,是父母活生生逼出来的,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但没有自信,反而心中很多恐惧。


考不好成绩就劈头盖脸一通骂,犯了个错误又是一通打,这种锋利的、没有爱和耐心的原谅从小就充斥着生活。除了责罚之外,更变态的是一些家长的“从来不表扬”。


当你失败的时候,他就不会鼓励你,而当你稍微成功了一些,考试考了第二名,也不会被夸奖,反而会被追问你为什么不考第一,当你最终考了第一名,他会告诉你还有下一次,一直“第一名”才行。


种种行为只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犯错的时候得不到爱,没有成就的时候也得不到爱,而且就算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依然得不到爱,可见不论我是否有秀,我就是不配得到爱,我没有资格得到爱(细思极恐)。


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两种极端出现,一种是孩子对父母表示完全失望,反正也反抗不了就随意顺从,变成父母的傀儡,任由摆布,另一种也是对父母感到失望,因为从父母这里得不到爱,开始叛逆成性,他们叛逆只是变相求关注,求父母爱自己一点的方式。


其次,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表达爱?害怕表达自己需要呢?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直接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总是绕过来,绕过去,能有多含蓄,就有多含蓄,更常见的情况是:你猜猜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猜不到你就完蛋了。


这种在表达需要上的不自信,可能有因为我们内心里认定“表达需要是一种揭短和示弱”。


因为“有能力给予别人”才是强大,“向别人伸手要东西”就是弱小,要我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不就是揭短嘛!而且还是冲一个我很在乎的人,我在他面前总是表现得强大还不够!怎么还敢自己揭短?



为了逼他表达爱,你至于吗

除了逼他表达爱,我们生活中还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关于“鸡毛蒜皮”的争吵,好像对方不说“爱你”,不按照你想要的给你,不听你的话,就是同一个结果——不爱你!


可是细想一下这些事情,真的足以说服你吗?会不会经常在生活中发现,吵架吵到最后,这件事情已经没有意义了,或者你根本就不在乎这件事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你有了情绪,你想让他做事情,你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让他表达爱,他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做,你会更有情绪。 你以为让他做完事情后就解决了,可你不知道的是,当你的情绪解决完了,你就会发现,事情根本无需解决。


是你的情绪一直在逼他,是你想满足你所有的情绪需求,是你在把情绪放大,而不是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恋爱,是我们的“第二次童年”

“恋爱,是我们的第二次童年” 这个观点来自于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遗忘很多东西,忘记了童年那些美好的感触,也忘记了童年的一些伤,但恋爱,或者仅仅对爱情的渴望都会强烈地唤起这些被遗忘的一切,童年里的很多爱与痛会在恋爱里重演一遍。就像宫崎骏的经典动漫《千与千寻》里的一句台词: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而已。


慢慢经历着爱情,你也会看到,你在恋爱中所执着的那些东西,可能都和你的原生家庭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可以的话, 我们建议男生们也不妨像女孩子一样去读一些关于恋爱的书籍, 而女孩子们也不要只看言情小说, 那些悲情的言情小说会让我们对爱情更迷离更忧伤,严重者会深陷“玛丽苏”的“作妖”深渊。


诚如上文所说,爱情永远不会是爱情那么简单,里面杂糅着我们的所有经历和性格自我,还有我们的原生家庭和工作。想要真正地懂爱,学习爱,我们太需要正确的引导。


做了十六年夜间情感主播的青音姐怎么会看不明白大家需要什么?可是要把最合适的、最优质的导师在合适的时间推到我们眼前,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和磨合,如今,她为我们请来了著名的心理专家 丛非从, 一位又懂心理又文艺的“鬼才”。


丛非从曾经接受7年学院派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硕士,是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掌握释梦、催眠、精分、存在人本等一系列心理理论及技术。在实践中整合应用,形成了“在欢笑中成长,在泪水中升华”为基调的幽默又接地气的风格。


丛老师的其他课程售价一节4300块,而且很难约到哦。


所以,青音姐帮你约,还很划算哦~

丛非从&青音,两位大咖碰撞, 全套课程40个课时仅需199元,平均每节课只需4.9元, 不到一只冰激凌的钱,就可以随时、永久收听到这一套爱情保鲜秘籍。


长按以下二维码 或者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免费尝鲜试听!40集干货,等你来哦!



课程具体内容如下,看看课程讨论的各种问题,你是不是有遇到?


第一章  读懂爱情

第1讲: 矛盾发生=关系结束?

第2讲: 渣男的反思——为什么每段恋爱都不长?得到了就没兴趣了?

第3讲: “激情爱”和“伙伴爱”的深层心理解读

第二章  爱情与原生家庭

第4讲: 你一定要成为自己的“妈妈”

第5讲: 你受不了别人,其实是看不惯自己(上)

第6讲: 你受不了别人,其实是看不惯自己(下)

第7讲: 你一定会成为你“妈妈”!why?

第三章  爱情里你的样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