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伙伴
180000+名创业和投资伙伴们聚集的圈子。创投找伙伴,就找创伙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进攻,跨年行情将迎主升段 ·  昨天  
创伙伴  ·  第一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行大运! ·  昨天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创伙伴

千万年薪拿下95后天才少女,雷军梭哈AI了!

创伙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5-01-01 20:30

正文


作者/李东阳 来源/李东阳朋友圈

导语:AI大模型,小米开战了!

AI大模型的风终于吹到了小米。

在稳固了手机基本盘,拿下新能源汽车赛道入场券之后,雷军的多线作战战略再进一步。
12月26日,小米正搭建GPU万卡集群的消息冲上热搜。知情人士表示,该计划已经施行数月,雷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领导角色。其还称:“在AI硬件这件事情上,最核心的是手机而不是眼镜,小米在这个领域不‘all in’是不可能的。”
随着小米汽车的扶摇直上,雷军终于腾出更多的精力到AI领域。据传,雷军更是亲自下场挖人,开出千万年薪,招募到DeepSeek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素有95后“天才少女”之称的罗福莉加入小米,或供职于小米AI实验室,领导小米大模型团队。

图源:罗福莉个人公众号
像三年前小米入局造车一样,此番对于AI大模型的“ALL in”虽然算不上早,但以雷军的创业“成功率”,想必又要给AI行业带来一点小小的震撼。
3年多前,在小米汽车启动会上,雷军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不知此番对AI大模型的投入,在雷军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

01

AI大模型,小米开战了
有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发制人”,无论是外界还是雷军本人似乎并没有对AI大模型领域的发力太晚过于担心。
况且和小米SU发布之前,新能源领域早已出现的绝对头部特斯拉、比亚迪不同,如今在AI大模型领域,除了几乎不可能进入中国市场的ChatGPT,目之所及,中国大厂的AI大模型并有跑出一个绝对的头部。
其实翻开时间列表,小米开始布局AI的时间也算不上晚。

图源:zol中关村在线
早在2023年4月,小米AI实验室的大模型团队就正式成立,彼时正是大厂们集体入局的时候。当时的团队负责人栾剑拥有丰富的AI领域经验,其余成员也大多在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实战经验。仅仅几个月后,小米的首个大语言模型MiLM便在权威评测中脱颖而出。
大模型之外,小米AI眼镜项目也已经开展。早在数月前小米就与歌尔达成合作,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预计于2025年Q2发布。
彼时放出的消息是,该款产品将“全面对标Meta 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并将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发布,雷军对这款眼镜的预期出货量“在三十万台往上”。
如今随着罗福莉的到来,小米在AI大模型上的加码狂奔或许已经开始。
作为AI大模型圈知名的“95后少女天才”,罗福莉过往的简历十分亮眼。2019年,因在北京大学上研二便在NLP(自然语言处理)国际顶级会议ACL上发表8篇论文而备受瞩目,毕业后便加入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

图源:罗福莉个人公众号
2022年,罗福莉离开阿里达摩院,后又分别加入幻方量化于DeepSeek,尤其是在后者因深度参与了MoE大模型DeepSeek-V2的研发再次成为圈内焦点。
而除了罗福莉这位外部“大神”之外,今年11月中旬,小米基础技术平台部成立AI平台部,曾被雷军公开称赞是“小米的大神”的张铎,被调任AI平台部负责人。
种种迹象表明,在雷军的掌舵下,小米正在加速推进大模型的研发进度。
同样在11月,小米第二代模型MiLM2系列发布,拥有0.3B到30B多个参数规模。而且截至11月中旬,小米智驾总算力达到了8.1E FLOPS,在目前整车厂中处于第一梯队。且累计数据积累达到了300万Clips,与同期理想处于一个梯队。
当然这与特斯拉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雷军力邀众多AI圈大神的加入,目的也正在于此。
随着AI成为手机、汽车等终端设备的标配,无论是小米手机的高端化进程,还是小米汽车与国内外友商的较量,显然都离不开AI大模型的加持。
从这个角度看,AI大模型的这条护城河,小米不得不挖。

02

雷军的顶级人才战略
电影《天下无贼》里有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图源:电影《天下无贼》截图
虽是电影,但这句台词却是真理。
回看小米的成功,如果说雷军本人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战略家的话,那在关键节点选中关键人才则证明了雷军毒辣老道的眼光。
虽然说目前来看,还很难说罗福莉的加入能否让小米AI大模型像字节从阿里挖来周畅那样让豆包AI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但从过往雷军对人才的判断力来看,罗福莉大概率是雷军的另一个“卧龙”。
回看雷军赌上全部信誉的造车大业,如果翻开小米汽车幕后的大佬名单,你会发现,小米汽车的成功有着某种必然。
从曾主导过吉利博越项目,吉利汽车研究总院院长胡峥楠到汽车工业设计殿堂级人物,宝马传奇设计师克里斯·班戈,再到宝马的外观主设计师李田原......再加上雷军豪横的资金投入,这显然是一个很难不成功的造车“天团”。

图源:雷军演讲视频截图
再往回看,小米在手机领域的成功,同样离不开雷军招募的济济人才。
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与13位小米初创员工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小米”公司悄悄开张。虽然在雷军后来的诸多回忆中,这场开张仪式充满心酸,但这13位创始员工中,涵盖了当时手机圈的诸多顶级大神。
谷歌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黄江吉、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周光平......他们都曾为小米手机杀出重围立下汗马功劳。
雷军毒辣的眼光不止于此,它更能在小米不同的发展阶段挑选合适的顶级人才。
2015年,雷军用1亿小米股权的代价把周受资挖到了小米,出任CFO。当时,周受资32岁,是小米最年轻的高管。雷军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小米上市做准备。

图源:雷军微博
其实早在2011年,雷军与周受资就相识。彼时周是俄罗斯DST基金的合伙人,他看中小米的潜力,利用自己在DST的资源,帮小米拉来了5亿美元的投资。而这也成为雷军看中周的最大原因。
2018年小米顺利在香港上市,并在随后的两年国际化业务上建树颇丰,而这正得益于周受资的加盟。
2021年3月,周受资选择从小米辞职,以7亿天价年薪加入字节跳动担任CFO。
而直到今年7月的年度演讲中,雷军都还在为周受资的离职而惋惜。
不久前,小米集团CMO许斐在与俞敏洪的对话中谈及雷军,称雷军是个非常苛刻、有点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同时他人又很nice,对人特别礼貌,会担心自己的话说重了,伤害别人。在公司14年,都没太见过他发火。
或者正是得益于雷军的这份“包容”,让即便是作为友商时曾在网络上骂过他的卢伟冰、王腾都成为了如今小米的得力干将。其中卢伟冰更是成为了除雷军之外的小米集团二号人物。

图源:小米集团官网
从手机、造车再到如今被视为小米两大核心业务基底的AI大模型,看得出来,雷军在挖掘顶级人才方面的确有一套。
而这,或许才是小米和雷军最根本的成功之道。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