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媒介360
媒介360(Chinamedia360.com)是营销传播行业唯一整合全营销、全媒体的行业趋势、战略、思想、数据、案例及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创新咨询智库平台,旨在创建市场广告主-传媒-专业机构的行业智能生态系统,搭建行业顶层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海外市场重拾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 ·  13 小时前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农业守望者  ·  玉米“一夜降温”,玉米要大跌?2025年2月 ... ·  昨天  
微观三农  ·  今日学习 ·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铁矿周报】矿价震荡偏强,关注两会和需求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媒介360

青春π | 年轻人,你手机里还有几个APP真正活着?

媒介360  · 公众号  ·  · 2018-05-25 18:54

正文

流量向下走,边界在消失

人们的注意力被撕扯得四分五裂

APP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真正拥有强大粘度的APP少之又少

不少App已经沦为“僵尸”

原本在必装列表的APP也黯然离场

为什么呢

新媒介环境下 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创+

不创+就是后退

就会被用户唾弃

就会被未来淘汰

时代已经开启“创+”模式

App们还追得上吗?

一、不活跃的APP正在被废弃

2017,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年度。号称“APP界灭霸”的小程序也来了,许多年轻人直呼“终于可以卸载APP了”。

一直以来,App Store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僵尸应用,近日苹果集中下架1.4万款APP。看到这样庞大下架情况出现,低质量、长时间不更新的APP们,是否已经瑟瑟发抖?

2018的爆款APP从热到凉,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大部分App还未能闯出头,就销声匿迹。回顾起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爆款App,生存下去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可以看到《旅行青蛙》的热度从今年2月开始退去,你还在养青蛙吗?2018年年初还在非常火爆的佛系手游,现在要是没人提起来,笔者也差不多忘了手机上还装有这个APP。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是我一个人,身边的朋友貌似都忘记养蛙了。

同样的经历“爆火爆凉”年初的直播答题APP。在王校长发了一条自称“撒币”的微博之后,极短的时间内,身边的朋友都试图凭借仅有的知识储备,在答题软件中寻找暴富的机会。用户数量的飙升曾经让答题赢奖金成了另一大全民运动。

但是天不遂人愿,风口的热度还未持续多久,直播答题就爆出“原则性错误频出”、“过度炒作”、“内容品味低下媚俗”乃至“拜金主义奢靡成风”等问题。最终还是凉了,元旦后爆红却没能熬过春节。

当然2018年不得不提的就是让全民养“野男人”的《恋与制作人》,现在玩家数量也不断下滑,百度指数方面也呈现出大幅滑坡趋势。


那些充斥在朋友圈里的爆款APP几乎已销声匿迹,在热度达到巅峰之后,便迎来了断崖式的下滑。只能说用户始终是善变的,也不怪开发者叫苦连连,称始终拿捏不住用户的喜好需求。

二、听说我下载了很多假的APP ?

下一堆APP,不用也不删,这似乎已成为了我们的佛系日常。

看到各种学习类、旅游类、个人形象管理类、娱乐类APP时,似乎都能一见钟情,马上激发起蓬勃的使用欲望。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这类APP只是成了手机里的摆设,由于不同的现实因素和心理动因,我下载了很多假的、只是用于自我安慰的APP。

1、学习类APP

当下的知识付费时代,在内容服务商高超的营销“鼓吹”下,无数人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所谓的“知识焦虑症”,也就是我们对知识、信息和认知的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落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于是乎,我们开始不停地下载学习类APP。出发点很好,但现实却是一片狼藉,这些APP几乎没有什么打开率。

毕竟,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在没有强制性的监督机制下,很少有人能够保持高度自律,在一天的强工作量和压力下,下班后继续主动打开APP去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就完全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下载了一堆学习类APP,就感觉自己已经读了书了,给自己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缓解焦虑。

2、旅游类APP

随着旅游消费的整体升级,追求个性化的自助游越来越受青睐,在线旅游产品品类日趋丰富,产品预订方式日益多元化,为选择自助游的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出游选择。

因此,旅游类APP成为年轻人手机中的必备APP,希望通过旅游类APP去真正掌控和规划自己的一切行程。

然而,现实情况是,旅游类APP本身就是一种支配,虽然没有旅行社或者导游在身边“耳提面命”,但所有行程按照APP上的建议,进行行程的安排,本身也在限制旅游的乐趣,似乎旅游也变得没那么自由了,年轻人不愿被APP支配旅行。

再加上,各种旅行套餐的陷阱很多,旅游类APP中的推荐广告,附加的条框往往非常隐秘,需要非常之强的侦查能力才能发现。用个旅游类APP还这么累,不如索性抛弃一切桎梏,真正的自由行一次。

3、个人形象管理APP

潮流一直在变,今天是潮流,明天可能就out。不管怎么样,我就是潮流中心不会变。所以下了那么多凹造型指导类app,穿什么出街还是看心情,介绍几个耳熟能详的个人形象管理App。

P1: P1是一个老牌街拍网了,同时也做APP,这个APP的参考价值在于里面的look比较local fashion。简单来说,就是比较能出街的造型。

穿衣助手-每天都要美美搭: 介绍时下最流行最潮流的穿衣搭配方式,让你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穿衣搭配技巧。服装搭配、衣服搭配、衣着搭配、穿着打扮,从好心情开始。

明星衣橱: 明星衣橱的独特之处在于, 用户看到明星穿了一件什么衣服,马上就能帮TA找到!而且不只一件,有相同也有相似款可供挑选,所有衣服都有来自各电商网站的购买链接,可以直接下单购买。

不过,纵使各类App上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穿搭指南,对我们来说都是过往云烟,这一届的年轻人说:自己的穿衣哲学自己创造!

4、娱乐类APP

娱乐APP可能是年轻人宠幸得最多的应用了。相比于工具类、学习类APP,娱乐类APP的数量和种类都要多很多,包括游戏类、视频类乃至购物类的应用。这也很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玩手机一般都是为了休闲娱乐,顺手打开的不就是社交聊天、刷视频、玩游戏吗?

虽然娱乐类APP占据了年轻人大量时间,但是APP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毕竟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年轻人玩的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应用。

娱乐类APP的使用一般都是早晚上下班以及晚上等比较碎片化的时间,其实只要看看早晚高峰上的年轻人都在用手机玩什么就可以知道个大概。比较多的就是刷剧了,不外乎几大视频网站的APP,还有一些玩游戏的,近段时间的王者、吃鸡占主流,抖音一类的短视频应用也一度侵占了地铁。

在娱乐APP的万花丛中,年轻人独宠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大多数都沉寂在手机一角。

三、这届年轻人,玩APP时遇到了哪些幺蛾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APP应用已经关联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一届的年轻人,并不能为所有的APP买单。在使用APP的时候,这一届年轻人都遇到了哪些难题?

1、选择困难症,选APP就像后宫选妃?

“有些APP不太常用的,又担心随时能用上,就没删。”相信这是每个年轻人的心声,手机里使用率不是很高的APP就有30多个,像去哪儿、携程、12306之类旅游APP平时基本不用,偶尔想去哪里旅游,才会打开查询一下机票、火车票、酒店的价格。

随着APP下载的门槛愈发低,用户使用APP与后宫选妃无异。每次找吃的之前,总会把饿了么、大众点评、美团里的内容翻个遍,追个综艺、剧集,点开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拍完早修个图又是点开八百个修图软件……

2、注册几秒钟,注销N小时

注册用户时,每个APP的大门都会敞开;而当想要注销账户时,则“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样的经历让耐心有限的年轻人频频抓狂,难怪网友戏称“注册几秒钟,注销N小时”。

最近,央视新闻记者测试了9款热门APP的注销难易程度,其中仅有2款注销容易,有3款明确表示无法注销,还有4款附加很多注销条件。更有甚者,某些APP在注销时甚至需要用户提供身份证照片等实名信息,外加人脸识别等程序,相当麻烦。

注销老大难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企业的小心思。一方面,僵尸用户也是用户,还能算进用户规模,几千万、几个亿用户的数字能够制造足够繁荣的假象;另一方面,这些注销不了的用户,没准哪天就会成为下一波流量来源。

四、如何让APP在手机里活的更久?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随着APP下载的门槛愈发低矮,用户使用APP与后宫选妃无异,“万千佳丽”如何才能独活恩宠?

1、效率依赖:想要有人用就得有价值

APP想要活得更久,就必须是有人用,有用户使用的价值,提升用户的效率,在使用APP时能够帮助用户更少地投入,更多地获得。

比如,在饭店买单,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比用现金更方便;出门叫车,用滴滴比等出租车更方便和便宜,所以这几款APP活的非常好。

因此APP未来一是满足刚需解决用户的高频痛点,这类APP会长期存留于用户的智能机之中,如社交、资讯、影音类APP。二是在特定场景满足用户使用需要,这类则需按打开频率划分,高频的如美团、大众点评这类会存留于用户手机中,而低频的如旅游类APP则在触发需求之时才会得以存留,且这种存留是非长期的。

2、习惯依赖:长期陪伴,让存在成习惯

APP想要获得更久更好,就需要让用户对你产生习惯性依赖,倘若离开了APP就会感觉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及效率。

因此,长期的陪伴之下,如何让用户依赖自己,是APP存活的阳光大道。首先,要在设计层面给到用户心理暗示,受用的视觉设计能够为用户增加沉浸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对产品的认同度。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最不易被觉察的,也正因为不易被觉察,所以不易产生抗拒,影响也就最大。

其次,还需要不断刺激用户,让用户有每天打开APP的欲望,并在不断刺激中形成习惯。想让用户持续和高频的使用,就需要用户激励。

而构建用户激励体系,需要先从用户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模式,再与产品结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物质激励,即用物质作为用户贡献的回馈。物质不仅包括钱,还包括可以换算成钱的实物。目前在三四线市场大力掘金,不断抢夺BAT市场的拼多多、趣头条等互联网新晋黑马就是利用这一的方式成功上位。

3、情感依赖:与用户建立深层次的精神连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