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全面提高,超储历史低位——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
2017
年
5
月
12
日发布《
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结论是:
利率全面提高,超储历史低位。
贷款利率全面提高。
央行公布
1
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较去年
4
季度大幅上升
26bp
至
5.53%
;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上升
19bp
,票据利率上行幅度高达
87bp
,房贷利率上升
3BP
。
1
季度金融机构超储率大降至
1.3%
,为
2011
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流动性趋于紧张。
货币操作“削峰填谷”。
央行指出长期性、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容易引起银行体系流动性大起大落,有时出于“填谷”的目的会以较大力度持续操作,有时出于“削峰”的目的会持续停做或净回笼流动性,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央行逆回购操作将以
7
天期为主,
MLF
操作将以
1
年期为主。
“缩表”不意味着收紧银根。
央行在专栏中对
2
、
3
月份的央行“缩表”进行了解释,
2
月缩表主因是现金投放的季节性波动,春节现金需求先增后减,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先扩后缩;
3
月缩表则是因为财政存款投放加快;此外商业银行预防性流动性需求变化也产生影响。所以中国央行“缩表”并不意味着收紧银根,也不宜与国外央行进行对比。
经济向好有周期性因素的作用。
央行在专栏和报告中还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经济近期向好既有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功劳,也有周期性等因素的作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增长、防范资产泡沫和促进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也面临较多挑战。
通胀预期有所回调。
央行
1
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后,未来物价指数较上季下降了
6.1
个百分点。但非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对
CPI
产生一定推动作用。此外,
GDP
平减指数涨幅扩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仍然较高,仍需要密切关注通胀走势。
去杠杆、防风险继续。
央行解释
1
季度上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属于随行就市,不宜与加息划上等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一阶段,央行提出要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债券非标萎缩,贷款依旧多增——
4
月金融数据点评
5
月
12
日央行公布
2017
年
4
月金融统计数据:
4
月新增社融
1.39
万亿,同比多增
6133
亿;
M2
增速由
3
月的
10.6%
降至
10.5%
;当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
1.1
万亿,同比多增
5422
亿。我们的观点是:
债券非标萎缩,贷款依旧多增。
债券、非标大幅回落。
4
月新增社融总量
1.39
万亿,环比少增
7000
多亿,同比多增
6133
亿。其中对实体贷款新增
1.08
万亿,同比多增
5164
亿;金融去杠杆压缩非标增长,表外委托、信托贷款、票据融资仅新增
1770
亿,大幅走弱;债市利率飙升令企业债净融资仍维持在
435
亿的低位。债券、非标锐减的情况下,信贷成为社融主要方式。
信贷同比高增。
4
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
1.1
万亿,同比多增
5422
亿。其中居民中长贷微降至
4441
亿,增速仍不低,但地产销售降温以及监管趋严未来会继续向房贷传导;
4
月地方债对信贷冲击减弱,再加上贷款对发债、非标形成一定替代效应,
4
月非居民中长贷增长
5226
亿。
社会加政府融资回落。
虽然
4
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多增
6133
亿,但
4
月份政府融资大幅萎缩、同比下降
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