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微博被法国警察枪杀华人的事件刷屏。只是一则新闻快讯,具体原因都没有出来。但,评论第一的位置已被一条幸灾乐祸的言论占领:“好好的中国不待,去国外,活该!”
跟帖的还有“家人哭得那么惨,是用法语在哭还是中国话哭呢?(暗讽出国)”
这样的评论收获了数千人的点赞,在他们眼里,无论什么原因,出国就等同于汉奸。
我是一个挺喜欢看新闻评论的人,但很多时候又会被喷子们气到,有时候甚至觉得,评论区已经成了喷子和“垃圾人”的狂欢。
不敢相信死者家属看到这样的评论会怎样,生气?又或是无助和心凉。
小时候大院里有一姐姐,学习特别棒,大学的时候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出国交流的机会。
阿姨虽然担心但也不愿意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姐姐出国的那一年,不懂上网的阿姨学会了语音聊天,关注的新闻也从国内转移到美国。
一旦发生枪击事件更是让阿姨坐立不安,数千里外的美国,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令阿姨揪心。
其实出国,只不过是有像姐姐那般,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亦有人出国,只是为了去感受一下异国的风情,又或是因为一段爱情,选择了离家千里。
2017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罗胖在年初做的跨年演讲仍然记忆犹新,其中一节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看新闻,各大门户网站靠着技术手段精准地分析着我们的的喜好,按需推送着我们感兴趣的文章。
你喜欢看嫂子儿媳(不懂的看看今日头条),就不会有太多职场文章推送给你;你热衷看时间管理,便会有更多相关文章出现在你手机的屏幕上。
网上购物,每当你搜索一件产品,再次进入的时候整个界面也变成了相关产品的推荐,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
我们享受着这样个性化的推送,但,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最大的危害便是我们很难接触到不感兴趣的领域,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声音。
甚至我们开始讨厌不相关的异声(不同的声音)出现,我们选择拉黑和自己三观不相同的人,对任何不喜欢的人也直接扣上三观不正的帽子。
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声称的三观不正也只不过是他们的三观和自己三观不同而已!
在酿酒看来,任何人的三观只要不触及法律底线,不挑战道德底线都不存在正或不正,仅是不同而已。
正如伏尔泰那句经典名言: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的事、见过的人不同,自然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真正的三观正不是一味的排斥异见,而是允许他人和自己的三观不同,尊重彼此的“合法”三观。
为什么要强调合法三观?
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而三观完全相同的人在一起,就如同一群人的坐井观天,认为世界就是他们看的那样。
突然有一天,有一只小鸟飞过,告诉他们井外有着更广阔的天空时,哪怕一个人稍有反思,也会被周边可怕的认知淹没,跟随大部队赶走小鸟。
比如,犯罪分子。理论上,他们之间的三观都是相同的,但是,这样的三观相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岂不是更大的灾难。
所以说,不正确的三观相同,带来的危害更是可怕。比起寻找三观完全相同的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加重要。
而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便是保持异见的存在。看《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有一章节是讲如何和意见不同的人沟通。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要欢迎多余的意见,要记得,假如两个合伙人的意见完全相同,则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假如有些观点你没有考虑到,那么应该感谢那个引起你注意的人。也许,这个不同的意见便是修正你自己观点的机会,以免造成更严重的错误。
写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否认三观相同所带来的乐趣,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此问题,完全的三观相同,很可能只是另外一种极端。
我在《年轻人该如何提高眼界?避免思维局限》里也提到一远方亲戚,因为觉得女大不中留,便不让孩子上学的例子。
这样的三观确实让我当时差点和她吵起来,但结果是我因此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农村现状(部分),于她而言,或许也真的听进去一点内容,最终答应孩子上一所免费的师范类学校。
对待三观不同的人,正确的做法,其实在六十二年前,周恩来总理便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给出了他的答案——“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仅只适合不同国与国之间的共处,完全可以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相处。
承认共性的存在,亦尊重彼此的不同,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优点,不因为某一领域的三观不同就全盘否定。
就比如我的室友,对待社交的态度和我完全相反,但对于学习,对于投资自己的认知便和我高度重合,这样的室友,亦是我的朋友。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至今值得我们借鉴,大意便是真正的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而对于生活,最理想的状态便是爱人之间的三观相同,朋友之间的三观相近。
毕竟,总得有人与我们同甘共苦,明白我们的烦恼,分享你我的快乐,也总得有人在我们身边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帮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用时间酿酒(ID:yongshijianniangjiu),作者用时间酿酒,简书推荐作者,在校统计男一枚,写点身边的人和事,分享点有限的经验,愿你我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微博@用时间酿酒。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