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是斯图尔特身上的烙印,这个 90 后《暮光之城》女主角,近日在前沿科技方面也“刷了一把”存在感。起因是斯图尔特作为合著人,写了一篇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 Bringing Impressionism to Life with Neural Style Transfer in Come Swim 》,发表在康乃尔大学的论文分享平台 ArXiv 上,这是该大学专门用来刊登未经同侪评鉴论文的地方。虽不见得能比肩人工智能专家水平,不过对头戴好莱坞影星光环的明星而言,发表研究论文也实属难得。
当然,斯图尔特研究的方向还是跟她的老本行——电影相关。这次她不仅作为演员,还以导演的身份,从电影制作的角度,讨论了神经风格转移( Neural Style Transfer )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把某种风格应用到电影里去,比如你可能想拍个梵高式风格的电影,或许通过机器学习后,神经风格转移技术背后的算法就能帮你办到。
斯图尔特想导演并制作的,正是个“斯图尔特式”风格的电影《 Come Swim 》,影片用印象派和半现实主义两种画风,呈现了一个人一天的生活。在美国的盆友可以去一窥究竟,该影片已于当地时间 1 月 19 日上映。
看不了现场版的,论文中也可窥得些许眉目。下图第三张,显示的是将第二张图印象派的画风转移融合至第一张现实的图片场景中。
当然风格转移的比例参数可根据需要来调整,随着强度增大,图像的艺术效果逐渐明显,与原始素材进一步交融。
但想要完全靠着 AI 就“万事大吉”——制作出称合心意的电影画面,还是别想太多。论文中,她们也坦诚,还是得在应用神经风格转移技术的算法前,预处理素材,增加一些特效,才会最终得到想要的效果,而非完全让 AI 自己创作。
看到这是否觉得熟悉?风靡一时的修图软件 Prisma ,也是利用人工智能将那些普通的照片转变成艺术家画作的风格。Prisma 的先进之处是它极大缩短了图像处理时间,用户还未达到十几亿数量级时,每张照片在该系统内的处理时间只有 20 秒。整个过程包含从全球各地用户上传照片,到 Prisma 莫斯科的服务器,再经过算法处理,最后返回至用户手里。
这有多快?“在我当时搭建的框架之下,用普通笔记本的计算能力,做一张这样的图有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国内著名脸识别技术工程师这样告诉深蓝 Deeper Blue。
对比一下斯图尔特给出的相关数据,每帧处理需要 40 分钟运算时长。假设以每秒 24 帧来计算,计算量也足够庞大。这也限制了暮光女拍摄的电影时长,的确《 Come Swim 》仅有 17 min 。那 Prisma 来做如何?去年 10 月,Prisma 将艺术风格化迁移至 15 秒的短视频。这里 15 秒时长值得推敲,究竟是 Prisma 目前无法处理更长的视频?还是更侧重于用户的体验?不管怎么说,斯图尔特个性化的尝试是好,抽象的艺术或许更能传达某种情绪,但用户会不会为此买单恐怕得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