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绿河谷、
知晓伊犁事
找美食、
找优惠、
找工作、
找房子
吃喝玩乐、
交友聊天、
拼车团购、
一网打尽
几枚小小的工种粮票,既见证了伊犁对国防工业的贡献,也成为伊犁州直行政区划演变、维吾尔新文字的使用和粮食定量供应的历史实物。这个使用了19年的特殊票证,让我们了解了那年月计划经济的一个侧面。特别是那几枚存世不多的11粮食局工种粮票,已成为票证收藏界争相获取的珍品,还在引发新的故事。
——编者王红涛
伊犁人只知各县市有粮食局,少有人了解伊犁地区县市之外还有一个11粮食局。我因为在粮食部门工作,收集粮票是近水楼台的事。
有一次去矿区粮食局参加粮改工作,有幸收藏了三种票面“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每张票长11.5cm,宽5cm,以黑、桔红、蓝三种颜色印制,分别为1、6、11市斤。在了解该票的印制中走访了当年的老同志,并查阅有关资料,没想到小小的粮票印制虽不精致,但却包藏见证了11粮食局等诸多历史事件。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竟成了伊犁产出的收藏界极为珍稀的粮票品种。在此我特作介绍与藏友探讨鉴赏。
11粮食局是某个矿区粮食局的编号。当时矿务局所属几个矿,初期主要以钻井队为主,人员少,由察布查尔县临时就近负责粮油供应工作。随着矿区生产规模扩大,于1965年在伊犁河北岸成立了矿区粮食局,成立后与某矿共用一个信箱——12号信箱。商品粮供应计划从伊宁市单列,在当时的伊犁地区行政区划九县一市粮食报表中列在最后,即编号为“11”。
不久,为解决粮油供应中交通运输问题,某矿在与矿区粮食局之间修建了渡口,成为与伊宁市伊犁河渡口、巩留县雅玛图渡口齐名的三大渡口(现已被吊桥取代)。近些年随着国家将几个矿转产,该矿区粮食局于2006年粮改中并入了伊犁国家储备库。
在1966年以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有9县1市。以喀什河为界分别为东5县包括: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西4县包括:霍城县、水定县、伊宁县和察布查尔县,以及伊宁市共10个县市。
由于1962年之后的边境因素,于1966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水定县建制与霍城县合并,称霍城县建址水定镇,从此伊犁直属10个县市并为9个县市。而矿区粮食局于1965年成立,正是这10个县市和9个县市的交替期,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成为记载1966年以前伊犁州直行政区划9县1市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该票使用的是维吾尔新文字——见证了维吾尔新老文字十七年交替使用的历程
新疆自治区新文字改革的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汉文中推广简化字的同时,也研究了维吾尔老文字改革问题,并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于1965年正式推广新文字。在推行中由于种种原因,1979年8月26日自治区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继续推行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和同时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决定》的决议。
1982年9月13日自治区人大五届十七次会议认为推行新文字条件尚不成熟,决定改变此前二次会议的决定,批准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报告,同时对新文字继续进行研究使其完善。
因此在1996年至1983年期间,新疆发行的相当一部分票证印的是维吾尔新文字。有的同一张票证同时印有维吾尔新老两种文字。如1971年“文革”时,“市斤版”的一、二市两,一、三、五、十市斤粮票背面使用说明是维吾尔老文字,而印章是新文字。(见照片)
1971年新疆粮票票面是维吾尔老文字,印章是新文字(王红涛拍摄)
印发工种粮票是严格定量供应,进行粮食供应“三查”的历史见证
我国自1955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新疆于1957年8月开始实行统购统销,并分别于1957年、1960年、1961年、1971年、1980年印发了新疆地方粮票,在非农业人口中按不同工种标准定量供应粮食。当时矿务局所属三个矿,生活上在糖、奶、肉方面给予补贴照顾,但粮食供应必须是一人一份,干什么活吃什么定量。
到了1972年我国粮食购销相抵后收支不平衡,动用了较多的国家库存粮。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央决定过紧日子渡难关。1972年10月10日,中央44号文件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在全国推广学习旅大市(大连市)工种粮管理经验,开展粮食供应中的“三查”工作。(查人、查工种、查定量),“三查”后矿区粮食局于1974年,由伊犁日报社协助设计并印制了“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用简单的办法——把土地交给农民自己种,从此解决了困挠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
八十年代后出现了“卖粮难”,国家虽逐年增建粮库,仍是粮食爆满,继而又出现了“打白条”的现象。1991、1992连续两年调高粮食出库销售价格。1993年第三次调价后基本上接近市场价格,于是在1993年3月1日取消粮食定量供应,粮票和工种粮票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那个时代和那段历史的记忆与见证。
从1974年至1993年“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共使用了19年,完成了自己的特殊历史使命。
“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是当年发展国防工业的见证
“11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的使用,为当时国防建设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该票由于稀少和历史原因,目前已成为全国粮票集藏者求索的收藏珍品。
应当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资料参照了伊犁地区文史资料《伊犁史志汇览》第一期、第九期和有关粮食方面文件及走访了当事人。
粮票集藏与其它收藏一样,有时靠缘分。记得那一年我在矿区搞粮改时,有几位老同志玩麻将吵起来了。这时我见状过去劝解。竟然看到他们用工种粮票代替扑克牌作输赢的筹码。于是我便用扑克牌将其换回。后来职工们又帮我到各处去找,竟然收到了300多张。这真是粮票与我有缘。
作者和藏友印刷的《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封面(王红涛拍摄)
我平时喜欢搞些小收藏,在粮票收藏界认识了原伊宁市粮食局苏育衡,该同志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新疆分会会员。我们两人在票证交流中成了至交。我俩有收集粮票的优势,便有了编印“粮票集藏册的想法。
因为全国各省市粮票发行量巨大,于是我们便选定新疆粮票作专题。除了到各县粮食局去找未销毁的票证外,伊宁市邮电局门前流行多年的钱币藏品地摊也是我们粮票的收购点。实际成了当时地摊粮票收集的背后“老板”。
我和苏育衡编印的《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在伊力特印刷厂车间印刷时,正好地委张书记一行在开发区吴主任陪同下在印刷厂参观考察,他们见到样品册时就说,你们不要发到外界了,我们将作为纪念品使用。后来《新疆粮票收藏册》印了200多本,分给了他们一些。其它多给了同学朋友和收藏界的人。
《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计12页,扉页有时任伊犁州党委宣传部长姜崇伦2002年9月1日的题字:“集藏昔日粮票,再现当年历史;珍惜改革开放,不断努力进取。”收藏册摄影:王民斌,封面题字:高墨林,版面设计:袁桂华。
《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扉页姜崇伦题词(王红涛拍摄)
《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收集了1971年、1988年的新疆粮票两全套;1971年新疆料票全套,以及1976年伊宁市工种专用粮票全套和伊犁11粮食局工种粮票。还附有部分其它票证,并加图诠释。共计38枚。(见配发的《特制新疆粮票珍藏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