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看过的一个新闻,至今记忆犹新。
新闻里讲,一个小伙春节过后背包离家出外工作,不小心将行李落在公交车上。司机为了找到行李的主人,打开行囊,却发现了一封家书,司机为了寻找小伙将这封家书传到网上,感动了众网友。
这封家书何以感动这么多人呢?
因为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不会直接将情感表露出来,压抑太久的家庭情感在这件事情上得以宣泄,网友纷纷找到共鸣,找到痛点。
被戳中心声的人,家里都有这样一对情感内敛却深爱子女的父母啊;
被感动的泪流满面的人,自己也是这样深藏对父母的爱意却不会表达的游子啊;
相比于国外的直率外露的家庭情感表达,中国人家庭情感表达要蜿蜒曲折得多。
有这样一副漫画,将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尴尬症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打是亲,骂是爱”。
说的是中国人表达亲昵与爱意,往往采用相反的方式。明明我是爱你的,但是方式却是令你难受的。
比如:
你一个人在外面很晚还没回家,妈妈本来担心你担心得要死,但是看到你回家,可能是一顿劈头大骂。
比如:
老公陪伴妻子一起逛商场买衣服,老婆挑了一套时装试穿,问老公好不好看,老公心里觉得好看,但是说出口的却是“40岁的人了,还这么臭美。”
这样的情况,你能说母亲不爱孩子,丈夫不体贴妻子嘛。不是这样的,是源于深爱,所以才深藏于心,不轻易表达。这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爱的表达式。
对于中国人来说,爱浸透在日常生活里,那一句“饭前洗手”是“我爱你”,那一句“早点回家”是“我爱你”,给你钱花是“我爱你”,无限包容也是“我爱你”……
但是,你很少在一个中国家庭里能听见家人互相直接的情感表示。不会表达,不轻易表达,或者是尴尬表达,是中国式家庭情感表现的一个现状。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家庭是很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家庭,父母对孩子是非常爱护的,体现在身体力行,但是从不会有直接的语言表示与身体亲昵,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母很敬重,但是家人之间的关系确是疏离的。她曾经跟我聊天时说道:爸爸应该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他。而我也不知道如何去爱他。家里的情感表达让家人们互相觉得尴尬。
她说,每一次看见家庭氛围非常融洽的家庭都非常羡慕,如果以后她有了孩子,她绝对不会给孩子像她原生家庭那样的家庭氛围了。
其实朋友家这样的“尴尬”在中国家庭并不少见,比如视频里的他们,比如,和视频里的他们一样的你:
爱容易,说爱难!
到底还有多少人和你一样,深陷“情感表达尴尬症”的泥沼,不可自拔,5月15日,国际家庭日,由欧派家居与中国家庭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共同举办,喜马拉雅FM和航班管家共同倡议的《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数据或将给出答案。
勇敢表达,爱不尴尬!
如果你就是这么一个不善表达爱与情感的人,那么,就在这一刻,给爱一个行动,向自己的亲人、朋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与感谢吧。你可能想象不到父母或朋友亲收到你的爱意的那种幸福与喜悦,可能他们也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内心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而能给身边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人都是一个强大的人。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在家庭情感表达上是否尴尬,也不妨在此刻,给爱一个行动,测测自己的尴尬癌程度!您有一份尴尬癌诊断书,请猛戳阅读原文查收!
你是情感尴尬癌患者吗?戳阅读原文,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