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现改版后新址搬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详解2024年全国财政账本:举债增加,支出扩 ... ·  11 小时前  
郭磊宏观茶座  ·  【广发宏观王丹】1月经济的中观线索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东北区域融入“一带一路”的产业选择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8 17:10

正文

本文作者赵儒煜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韩冰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本文认为,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说明,如果没有对价值链高端国内市场的保护,就不能为“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性市场空间并带动他们相继起飞。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提升东北经济,东北应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通过计算与分析东北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区位熵,筛选出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真正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并实现新的腾飞。未来东北应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合作园区,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强化互通互联,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找到东北地区再次起飞的新路径。

按照培育高端产业链而非简单的产能输出思路,东北地区应选择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大于 1 且具备较高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点产业。

1 .石化产业

石化产业是东北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多门类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 ABS 、丙烯腈、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乙苯橡胶、氯碱等 26 种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丙烯腈、丁辛醇、醇醚、高密度聚乙烯、 ABS 25 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位,其中赖氨酸、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燃料乙醇国内第一,乙丙橡胶是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对石化产业来说,在着力发展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生态农药产品以延展石化产品的产业链外,还要加强在催化剂、添加剂和助滤剂领域的区域合作,以推动产品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推动中间品的品牌培育,着力推进汽车化学专用料、轮胎、电线电缆护套、汽车密封件、防冻液、车用底漆系列化工产品生产项目的输出与合作,既提高产业链在化工生产网络的位置,又可增强对一汽等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能力,强化产业的根植性,以形成完善的生产和创新网络。

2 .医药产业

医药产业是东北区域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卫生材料和药用包装材料、中药种养殖业、医药商业等九大门类。对医药产业来说,在对外贸易与区域合作的基础上,也应承接能为本地企业配套和延展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强化产业链的整合效应。因此,从弥补短板来说,首先是引进医药制造装备企业,以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尤其是研磨、萃取等设备生产企业的引进;其次是引进化学药物及诊断试剂和现代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以构建完善的区域研发生产网络。

3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东北区域是中国重要农业省份。中部松辽平原地处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全球黄金玉米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优质玉米、大豆、水稻以及肉牛、生猪、肉禽,是国家粮食、肉类主要产区和精深加工区。西部草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具有发展优质畜牧业、杂粮杂豆和开发水产业的良好生态条件,也是油料、糖料和细毛羊商品生产基地。吉林的人参、鹿茸和松茸等长白山特产驰名中外,辽宁、黑龙江的大豆、水稻等驰名中外。因此,该产业在融入时转移时,应注重选择产业链上游的良种培育、下游的深加工项目,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价值增长点。

4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东北区域的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和软件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在光显示、光谱技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光通讯、微电子专用设备、基础材料及器件等领域拥有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领先水平。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光电编码器、电力电子设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全国知名。东北地区的汽车、信息安全、教育、政府、农业等行业应用软件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和知名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因此,本产业在融入过程中,要注重选择激光、光电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和半导体显示与照明等项目,既延展电子产业的价值链,又能有效实现对其他产业的配套。特别是车载电子、主动安全车控电子、车身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推进智能电网操控监测、电机节能装置、输配电装置等项目合作。

东北地区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各种政策路径,在自身优势产业基础上,逐渐培育成高端产业,占据国内外市场产业链高端,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以在国内外市场中赢得优势。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提升产业发展创新。东北地区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本地比较优势,在合作中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发展外向型能源矿产业,利用境外资源开采利用,以投资合作的方式推进产业链深化合作,实现上下游延伸。二是发展现代化外向型加工业,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促进产业园区向技术先进化、产品特色化、种类多样化、市场国际化发展。三是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和旅游合作,建成一体化的旅游经济走廊,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四是借助产能合作机会,营销东北如装备制造、石化、新能源等优质富余产能。

第二,建设国际合作园区。一是降低贸易成本,加快东北通关一体化,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实施一体化的通关模式。二是提升吸引外资质量,提升产业园区竞争能力,以中韩自贸区为契机加强对韩交流与合作,吸引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建设开发。三是完善贸易渠道,配套发展互市贸易和临港物流,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提升出口质量,加大资源进口。四是增加科研投入,提升贸易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深加工进口的资源性商品,提升资源性商品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五是开展劳务合作,扶持弱小企业,促进一般和边境小额贸易发展。

第三,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一是建立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突破国际合作瓶颈,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种类机制。二是鼓励多层次合作领域,加强与基础设施、投资与贸易、农业、矿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展开合作。三是创新投资贸易模式,推进包括航运、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开发开放,对国外投资者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对本地企业的境外投资实行绿色通道机制,激活市场活力。三是创新金融管理,发展具有特色的航运金融、物流金融和保税物流等服务产业,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贸易伙伴以及世贸组织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港口城市优势。

第四,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一是重塑发展理念,创新思维,树立开放理念和标准,充分发挥依托“一带一路”优势,在各相关领域统一标准,如产业行业标准、通关标准及物流运送标准等。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海铁联运枢纽。二是强化组织推动,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结合国家战略统筹发展开放格局,确定“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项目清单、重点开拓区域、重点发展领域和时间表。三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建立与沿线地区共建经济合作和协调机制,积极协调政府、企业、社会、文化融入对外经贸合作中,创新合作发展顶层规划,同时建立跨机构、民间、项目的综合沟通协商机制,协调各方的处置机制,谋划重大建设事项,维护区域发展安全。

该文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区域与城市经济》 2016 年第 10 期上转载。原载于《当代经济研究》(长春) ,2016.6.79 84

原题为《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理论前提和现实路径选择》




微信:RDJJL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