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愿成就文
凡诸经赞说极乐净土依正二报功德庄严之处,皆是四十八愿成就文。如极乐国中无三恶道,为第一愿成就;佛身光明无量,为第十二愿成就;佛寿命无量,为第十三愿成就;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为第十七愿成就。其中凡说念佛往生处,皆为第十八愿成就,此愿成就故,念佛必定往生。
“凡诸经赞说极乐净土依正二报功德庄严之处,皆是四十八愿成就文”,这是说明一下。因为各大乘经典都谈到极乐世界的景象,如果四十八愿没有成就的话,这些就没有来源。不管怎样解释,都是对四十八愿成就的展开,这样不拘泥于个别的文句。只要是讲到阿弥陀佛净土清净庄严的,都是对四十八愿成就的一个描述。可能释迦牟尼佛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描述。当然最集中的还是在净土三部经里。
诸经当中凡说到念佛往生的,都可以看成是第十八愿成就文,是第十八愿成就的描述、展开。比如《观经》下辈三品讲到念佛往生,《阿弥陀经》讲到念佛往生,《无量寿经》里三辈一向专念,念佛往生,这些都是第十八愿的展开,都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这是多角度,这样来看,视野就会开阔。
也因为第十八愿已经成就的缘故,所以念佛必定往生。
当然,也有人讲“这都是一种故事,谁见过了?”信仰这件事情确实很难说,你说谁见过了?用眼睛见着那都不可信,用眼睛见的都不可信,见到什么都是无常的。“眼见为实,眼见可信”,恰恰相反,眼见都不可信。这是指深层次的真理。因为我们肉眼凡胎,所见的都是现象,没有透达真理。
真理,是要用心的眼睛——心眼来见的。没有见的人怎么会信呢?一定是有人见着了,但是这个“见”,不是靠肉眼来见的,肉眼见到的是很低层次的。
佛有五种眼:第一是肉眼,第二是天眼,第三是慧眼,第四是法眼,第五是佛眼。那我们有几种眼?我们没有见着,因为我们肉眼凡胎,还差四种眼,没有见着不是很正常吗?如果有天眼的话,天人所见就不一样了,就更广大,可以透视过去、未来;但天人没有慧眼、法眼、佛眼。慧眼见真,能了悟事情的空性。佛眼就圆满了。
所以,信心也是眼,是心眼。“耳目开明”,心眼要是开明了,就能见到了。如果我们有信心、心眼开朗的话,对四十八愿的成就就会欢欣鼓舞。
《往生论注》说:“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这段话也很美,就是解释“成就”二字。是阿弥陀佛因中法藏菩萨发的愿,现在阿弥陀如来果上成就的自在神力。
“愿以成力”,发了愿,累积修行,成就了,它就有一种力量。
“力以就愿”,现在的力量是对应过去的愿而成就的。
“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因为愿成了力以后,这个愿不是虚的,不是空的,因为它已经成就了。它是顺着过去因中的誓愿而来的,力和愿是相吻合的,所以“力愿相符,毕竟不差”,一点都没有差错。如果就念佛往生来讲,就更加清晰,没有差错,所以这个叫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