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认真想
我们是一家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的公司。北京认真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信用代码:91110105MA00CCN1XA)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富阳日报  ·  定了!1月7日,开始报名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班主任成了“体育搭子”,这个可以有! ·  3 天前  
光明日报  ·  班主任成了“体育搭子”,这个可以有! ·  3 天前  
班主任家园  ·  周末安全提醒(1.4-1.5),请老师转给学 ... ·  4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2025年1月江苏教育考试月历 ·  4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2025年1月江苏教育考试月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认真想

如何读懂任何一本书:掌握更多结构和套路(四)

认真想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11-23 11:08

正文

在第一篇文章《翻译式读书笔记》中,我们简单了解了何谓翻译式读书笔记,也知道了写这种读书笔记的好处。

在第二篇文章《值得阅读的好书》中,我们知道了有哪些值得阅读的好书,也明白了如何督促自己读书。

在第三篇文章《理解语言的意义》中,我们知道了哲学家对于语言意义提出的真值条件论和使用论,还基于John Searle对于语言使用效果的研究将句子分成了5种类型。同时还初步尝试了一些句子作为翻译式读书笔记的练习题,看到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文学作品,只适用于知识类作品。

在这第四篇文章《掌握更多套路》里,我计划谈一谈结构性思维这个有趣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更多的顶级套路。

结构性思维大概就是简化版的非形式逻辑

大家知道麦肯锡咨询公司吗?

大多数人肯定比我对麦肯锡的了解要多很多。这是一家国际性的管理咨询公司,它专门为其他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公司管理、企业经营、商业策略等领域的问题。

这么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一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很牛了,这家公司居然是专门为那些牛人解决他们自己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更牛?

当有人这样介绍麦肯锡公司时,我无动于衷,因为我对商业没有兴趣。有人说,像《金字塔原理》、《麦肯锡方法》这样的书,一定要认真研读,如此就能学会像那些咨询行业的高薪人士一样思考,具备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职场精英。

我翻了翻《金字塔原理》,然后又把它合上,没有去管它。这本书号称能教人学会逻辑思考,但是连谓词逻辑都没有提到,也没引用什么科学研究。实在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仔细想想才发现是自己搞错了。要是这种讲结构性思维的书真的没有用,还会有那么多人买,那么多人叫好吗?所以,我仔细阅读了多本讲结构性思维的书,才发现,原来它就是专注于职场环境中的简化版非形式逻辑。

结构性思维就是强调人们在思考、说话、写作、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结构、不能“散架”、不能毫无章法。或者说,就是要有套路。

掌握更多的方法、结构、套路

并不是人人生来都懂结构性思维的,所以像《金字塔原理》中阐述的方法,并不如我原先所想象中那样简单。之所以认为它简单,是因为自己掌握了更难的方法,于是便觉得那个更难的方法一定更好。

某种意义上的确更好,但批判性思维对于职业学生(大学生、中学生等)合适,对于只讲实用的成年人来说,不一定合适。成年人会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太难就不会去学了,不如学个更简单同时也够用的方法,也就是名字不同但内容相似的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就是掌握更多的实用套路。批判性思维除了掌握套路,还要问套路背后的原理,明白套路的局限性。不同的人,可以各取所需。

小学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一般就三五百字。一次写城市的四季景象,我居然写了2500字。那时真自豪,胸前的红领巾不知道亮了一些没有。总之,那是我那个年纪写得最长的一篇文章了。

好些人写文章时,痛苦不堪,如挤牙膏般一句一句累积,最后成文效果也很差。这就是没有掌握写作的套路,或意识流套路应用得很差。小学生作文也有套路,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把城市放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个镜头中描绘,最后再有一个结尾,就是2500字了。

刚做记者时,同事曾告诉我,去教育企业采访高管,大致上也有套路,就是问“创业的初心和公司发展历程”、“公司的人员构成”、“产品的目标人群”、“产品与竞品的差异”、“市场营销的策略”、“融资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大概也就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问完以后就可以写成文章发布了,读者读了就会觉得自己知道了更多信息,就满足了。

做产品经理有套路,做互联网运营有套路,做学术研究其实也有套路,比如1.制定研究计划。2.确定研究问题。3.寻找已有文献。4.提出研究假设。5.实施研究方案。6.数据分析。7.撰写研究报告。这个套路自然不是万能的,比如我们还要经常修改研究计划,经常与同行交流等,这些步骤是需要插入到做学术研究的套路中的。也就是说,做学术研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套路。

套路就是方法,套路就是结构。写议论文,可以用总分总结构。写记叙文,可以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给老板做公司上年度报告,可以分华南、华北、华东等不同空间区域的结构来报告。写财务报表也有套路,至少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等等。

打守望先锋的天梯排位赛也有套路。1.进入队伍语音。2.和大家好好沟通,进行商业性互吹。3.安慰情绪不好的队友。4.鼓励大家不要放弃治疗。5.立即阻止队友内讧。6.选一个擅长的位置带领或辅助大家走上胜利。

还有人讲究“泡学”,我最初以为是泡茶的学问,后来发现是追求对象的学问。大致套路就是套近乎、夸奖和赞美对方、有意无意要求接近对方,一起参与社会活动。这里面也都是套路。虽然我总是喜欢从心理学的学术角度来研究爱情,或者从哲学角度对爱情进行概念分析。但从实用角度看,也许泡学这种套路比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要强很多。

写简历有套路、面试有套路、相亲也有套路。我写简历的套路,就是让会写简历的朋友帮我写。我面试的套路,就是想到那说到哪。我相亲的套路,就是不参加相亲。也就是说,找懂套路的人来帮忙,也算是一种套路。从效果来看,套路有一定的高下之分。有些套路比另一些套路更好,只是更好的套路不一定更容易掌握。

做任何事情都有套路。学滑冰有套路,做心理咨询有套路,拍电影也有套路。套路不仅是告诉你先怎么做后怎么做,还提到了遇到A情况该怎么做,遇到B情况该怎么做。套路不仅能指导自己做事,还可以用来分析别人做的事。总之,虽然我很反感“套路”这个词,如果硬要接受这个设定,那还是很带感的。

哪怕是批判性思维,也有一定的套路。我个人总是会先进行概念分析,然后确定句子的真值条件,再设计实证研究方案。这个套路不一定适合他人,但我自己一直用得很顺手。

我们的课程设计也有套路。先讲信息素养,让学员学会高效率地查找高质量信息。再讲学习方法,为学员掌握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最后第八节课有总结应用,将课程中的知识都应用起来。这也是套路。

有个朋友曾分享给我她做事情的套路。1.发现困难。2.定义问题。3.搜集信息。4.寻求帮助。5.brainstorm解决方法。6.用每个方法尝试。7.将feedback总结提升方法。仔细想想,这个套路和我的套路有相似也有差异,也很不错,对她自己来说一定也很好用。

不同的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使用的套路也不同。我自己受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影响很大,总是习惯从学术研究中汲取套路。有人则受经济学的影响很大,习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套路各种问题。有的人是顶级的软件工程师,从编程中总结出了一套适用面很广的问题解决套路。还有人则是做咨询管理出身,喜欢麦肯锡方法等套路。还有人就是野路子,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套路。

不同行业的顶级人才,会有不同的顶级套路。这些不同的顶级套路,不知道有没有优劣之分。大家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套路,然后尝试掌握更多的套路。套路这种东西,也许多多益善,姑且认为,精通一个,足以受用终身,有利于触类旁通,了解其他套路。

不少人以为套路一定是天大的秘密,不花重金,别人断然不会告诉你。如可口可乐的秘方这样的套路,绝对是天大的秘密。但是,像批判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学术研究方法、概念分析方法等套路,并不是见不得光的方法。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就写了做逻辑推理的套路,你去图书馆里看他写的书,不要钱。

理解一本书的结构和套路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我们这系列文章的标题,是强调读懂任何一本知识类的书籍。同时学会写翻译式读书笔记。也就是说,我们最关心的,不是成为老司机的套路,不是学厨师的套路,不是开挖掘机的套路。读书和写作的套路,才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

找套路有一定的方法。也就是说,找套路也有套路。0、2、4、6这个数列,大家会认为要接8、10、12、14。而2、4、8、16这个数列,要接32、64、128、256。总之,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规律,不是毫无道理的。书也是如此,作者写书时不是瞎写,而是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写的。

当然,那些瞎写的书,自然找不出规律、结构和套路。

这次我随便从书架上找几本书作为案例,大家翻到这些书的目录页,大致可以理解一本书的结构和套路。在网上搜索书名很容易找到目录。

王路的《语言与世界》是一本很棒的书,用弗雷格的句子图式来深入浅出地理解各种语言哲学问题,效果拔群。它的结构相对复杂,这是因为后续章节的理解以前面章节为知识基础。整体来看,它也算是总分总结构。

戴默的《好好讲道理》是一本很畅销的谈论逻辑谬误的书,简单点说就是拆穿他人诡辩的方法。先谈逻辑的态度,再谈论证的本质。这些简单内容过去后,就是讲好论证的标准,相对难一些。全书的大部分内容,则是讲逻辑谬误(坏论证、诡辩)的类型和细节,讲如何反击这些诡辩。

陈波的《悖论研究》是一本研究“奇怪问题”的哲学和逻辑学著作,就是总分总结构。第一章其实是课堂第一讲的绪论或概论,中间则是对各种各样的悖论的讨论,最后又展开对悖论的一般性思考。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英文版)的套路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先写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再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巨头挑出来重点写。再就是后亚里士多德但是又排在中世纪哲学之前的这一小段。中世纪哲学之后就是现代哲学,从文艺复兴到休谟,从卢梭再到罗素当时写的时候的当下。而且,读罗素的书也不仅仅是学哲学,也算是学写作了,他的英文完全称得上典雅二字。

像IB课程中的theory of knowledge教材,也是有套路的。我手上这本是Lagemaat写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讨论知识的本质,讨论我们要不要追求知识?第二部分谈到获取知识的不同方式,例如感知觉、语言、推理、情感。这些方式极可能帮助我们获取知识,也可能阻碍我们获取知识。所以要逐个分析其可靠程度。第三部分讨论不同的领域的知识,比如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知识,伦理知识以及宗教知识等等。这样的教材其实很适合高中生,对于锻炼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很大,我暂时没有找到中文翻译版的TOK教材,大家可以自行去购买英文教材。

布拉斯的《好人为什么会作恶》是一本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的思想传记,湛庐文化的编辑送了一本给我,仔细看看,也能发现很多套路。我答应了人家专门写篇文章推荐,所以下一篇文章就专门以这本书为例,仔细讲讲它的套路。上面这些案例都太简略,很多人看了,还无法举一反三。读一篇单独的深入案例,就像有人手把手教你一样,收获会更大。

例子先举这么多,留一些练习题。

寻找下面这几本书的内容简介和目录,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套路:

1.津巴多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2.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3.普劳斯的《决策与判断》

4.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5.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6.平克的《语言本能》

7.蒯因的《语词与对象》

8.卡尔的《浅薄》

9.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10.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理解了一本书的结构之后,我们对它的认识,就深入了许多。我们能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明白作者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那么写。其实,很多好书,尤其是那种经典著作,只要我们花几个月的时间认真读完一本,那真是受益终身。读完一本之后就可以积累起很多套路,这些套路又能应用到别的书中。

总之,套路的积累,宜早不宜迟。如果大家还是很反感“套路”这个词,那就把它换成“结构”或“方法”等任何你不反感的词。

结构与套路的表达方法

其实,表达结构与套路的最佳方法,并不是文字,而是图表。

一图胜千言,这是信息可视化领域研究者的箴言。人类可以直观的理解各类图表,从图表中看到项目之间的对比,看到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看到事物发展的顺序,分清楚结构的主次。

然而,让我偷偷懒,就不在这个系列文章中为大家制作图表了。只是提到图标的重要性,大家可以自行绘制。

积累套路和超越套路

套路的积累,不仅仅来源于读书,更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搬家时,我的书很多,把书塞满,那箱子就抬不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买更多的小箱子,而不是买更少的大箱子,如此就可以了。此时,我们可以积累出一个套路:多花点钱,可以更好地解决搬家问题。

假设我的那一千多本书,要跨城市搬运,那该如何做呢?

此时,我们可以上网搜索“跨城市搬书”,然后就能在各种论坛或网络社区中发现网友分享的经验,其中有个经验很不错,找物流公司,可以解决跨城市搬书问题。那套路又多了一个:花一点时间上网搜索一下,可以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上次从北京回长沙,遇到几个穿着雅礼中学校服的学生,于是便问他们最新的班级设置和人数,发现雅礼也开始有了国际班,班级人数也变少了。如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年轻人的数量在变少,有钱人的数量在增加。假设你要做的生意和年轻人或有钱人相关,那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对你就有作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附近有一个中国科技馆,我很喜欢去那里玩。然而那里大多是成年人带着小孩子去玩,像我这种成年人都还要和小孩子一起排队体验那些仪器和展品。还有像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是如此,家长带孩子去居多,成年人自己去得很少。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你想要做科普产品,那针对青少年或儿童,效果会更好。针对成年人的话,就要小心谨慎了。

B站是一个很有趣的视频网站,其中的影视作品区有很多人会制作电影解说,也就是把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视频讲解完,很受欢迎。如此我们又可以总结出一个套路:当下很多人非常忙,忙到连电影都没法去看,只能看微缩版电影。如此又可以看出,那把经典学术著作也制作成微缩版,如《理想国》、《人性论》、《第一哲学沉思集》、《纯粹理性批判》、《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也制作成微缩版,是否也有人感兴趣呢?

再有就是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走到心理学类型的书架面前,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垃圾书。如此我们又可以积累一个套路:垃圾书不妨碍有读者喜欢,反正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来那书是垃圾。

再比如说,我自己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数据,会发现文章的阅读量有高有低,那就可以总结套路。比如,一般文章写得长,那么阅读量就低。要是内容带吐槽效果,那么阅读量就高。一篇契合了热点的文章,也许20分钟就能写完,阅读量和花了20个小时认真修订好的文章是一样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公司中,程序员的工资收入,比产品、运营、市场等部门员工的工资收入,好像要高不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程序员的工作技术含量更高,也许如此。但实际上,是程序员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其技能具备通用性,很容易在别的公司找到工作,要是不给高工资,那人家想走就走。而其他岗位的员工,有点像“企业定制员工”,技能通用性很低,不容易找到第二份工作。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没和大家说:如果某个套路很重要,那么比起自己花时间慢慢积累,不如找相关领域的专家问,简单聊30分钟,很可能节省自己半个小时的时间。

总之,套路千千万万,更多例子,以后再说。

上述套路,我们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呢?

我们要多反思、多读书、多向他人请教,千万别奢望一步登天。

套路可以越积累越多,有些套路可以跨领域通用,有些套路只能用于很狭窄的几个领域。经济学帝国主义者会认为经济学的方法套路可以适用于所有社会科学中。而木匠工夫,也许只适用于木匠或者其他手工艺领域。

套路积累得多了,下一步就是超越既定套路,从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超越既定套路,也就是创造新套路。对于创造新套路,我目前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认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ID:Reason-Edu

认真想小助手微信号:Reaso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