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碗
小碗由众多医生、营养师、媒体人爸妈联合运营, 关注我们,送你1碗最有营养的知识饭。
51好读  ›  专栏  ›  小碗

孩子冲你发火咋应对?这位老爸竟让孩子内疚落泪!

小碗  · 公众号  ·  · 2018-03-20 18: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要学会教育孩子,就像我们再次进入了学校!毕竟现在的孩子,脑海里的老一套,不一定能搞定!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

如果熊孩子对你或家人发火,或者不服管教,怎么办?


——在这里,除了常规的“吼”和“打”或者“你屈服”外,又提供给了你1个新的选择,请大家耐心看,希望都能学着用用啊!


这是1个爸爸,在现实中的“神逻辑”,也是 一种让人佩服的暖心方式。

——网友纷纷表示: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孩子生气,出口伤人

老妈受气,老爸出奇制胜!


做父母的,终有一天,孩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事事都听你的话了,他(她)总会和你对着干!


李先生就遇到了类似的事,3月12日周一早上,妈妈因为过问10岁女儿的作业,没想到妈妈的关心会导致孩子不开心,竟对妈妈发起了脾气,还说了一些让人很伤心的话。由于是早上没时间理论,于是“各就各位”。


真心受不了一个自己爱的人来中伤自己!


当妈的把孩子的话放在心里,一天情绪都很低落,还偷偷地啜泣,连嗓子都哑了,晚上下班回来,看到孩子也没说什么,只是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而女儿看到妈妈,好像没事人儿,似乎选择性的忘记了早上对妈妈发脾气的事。


面对孩子的做法,做父亲的其实真想打孩子一顿,但深入思考后,还是忍住了!


它用疑问的方式,列出了15条妈妈为女儿做过的事,让女儿一一回答!



Ps: 我们可以看到李先生的思路非常的清晰,有理论依据,就是字写的…估计是一气呵成啊~


↘妈妈为女儿做过的其中15件事:

1.妈妈给你买衣服没?

(女儿:买了)

2.妈妈买好吃的没?

(女儿:买了)

3.妈妈从小喂你没?

(女儿:喂了)

4.妈妈带你上课没?

(女儿:上了)

5.妈妈带你旅游没?

(女儿:带了)

6.妈妈辅导你做作业了吗?

(女儿:辅导了)

7.妈妈有没有送你许多礼物?

(女儿:有)

8.妈妈有没有带你看电影?

(女儿:有)

9.妈妈有没有替你出头?

(女儿:有)

10.妈妈有没有在你挨爸爸揍时求情?

(女儿:有)

11.妈妈有没有给你的朋友和同学礼物?

(女儿:有)

12.妈妈有没有因为你喜欢小动物而替你喂养它们?

(女儿:有)

13.妈妈有没有因为你生病时守着你、陪你打针、为你流泪?

(女儿:有)

14.妈妈有没有常鼓励你,让你坚持努力?

(女儿:有)

15.妈妈爱不爱你?

(女儿:爱)

那么,你为妈妈做过什么呢?


李先生的女儿拿到“题目”时也没多想,就照着问题回答了,但一会儿,李先生感觉到女儿表情凝重起来,再后来就看到她眼里泛有泪花。


当女儿回答完最后一题,李先生又在右边出了一道问答题:


那么,你为妈妈做过什么呢?


并跟女儿说:

如果你能写出你为妈妈做过的15件有意义的事,

那你以后就可以随意对待妈妈,发脾气打人都行!


此时,眼里早已泛有泪花的孩子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悲伤之情,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哭着跑去跟妈妈道歉,紧紧地抱住了妈妈,妈妈也哭了起来,最后一家人都落泪了。


无疑,这位爸爸的处理方法奏效了, 15个问与答,让孩子在感动中理解父母, 让孩子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用15个问题与孩子沟通后,爸爸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这让孩子陷入了沉思,以至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或许,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是化解家庭矛盾最好的办法,也是让孩子成长得最稳最快的美好方式!



当然,这位机智爸爸的方法不会适用于每个孩子,因为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这位爸爸的思路方法值得借鉴: 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用心思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己的错误。



写在最后


你的孩子多大呢?曾经因为什么事情冲你发脾气?那么,你摸索到与孩子沟通的好方式了吗?不妨在留言区与大家一起分享您的育儿经验~



如果你喜欢今晚的推送,

请给我点个赞,

就像,是在对我说晚安



相关阅读:

儿童药物致聋高达40%,这5种药最易伤孩子!

娃感冒咳嗽要忌口?肉、蛋、奶可不背这锅!

营养师推荐的“五色粥”,一口就让孩子吃到营养!



Hi,好吃的知识和良食都在碗里了,欢迎品尝。

关于我们:

小碗是由众多医生、营养师、媒体人爸妈联合运营的,

我们致力有深度的育儿观察和健康的饮食推荐,

小碗也在研发对您和孩子们有益的纯天然食品,

愿我们每天的观察和推送能给您更多的帮助,

也愿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努力。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进入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