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春节档票房95.1亿背后:《哪吒2》最终票房 ... ·  昨天  
百晓讲新闻  ·  3岁,100亿!影史首位! ·  昨天  
平安鼎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评《清明上河图》:史书轶事皆似梦,闲笔笑谈有乾坤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9-06 21:00

正文


源丨北京青年报   文丨覃皓珺


《清明上河图》只是副不朽名画么?答案,是,也不是。


它的存在本身,已融入了缥缈的时间之遗与浩瀚的人文之海,概念化为历史的切片、文化的符号,甚至更多此代的我们还无法命名的某种存在和意味。谁研究它,便是令它重生一世;谁复绘它,便会令它更显高明;谁书写它,便能令它再生意趣……也许原本的《清明上河图》已经超越了“画”的概念,研究者、仿造者、衍生者无数,以它为母题的创作,太容易成为它“低次元”的尴尬仿品。

而在小说《清明上河图》中,宋方金试图将它以文学的笔力“升维”为一次文史场域的延伸冒险简而言之,是要在这副名画中寻迹一种新的可能,诞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好故事的种子。


毫无疑问,宋方金是冲动的,也是高明的,他选择以《清明上河图》为引子叩开与现实相对的另一道门,调侃历史、致敬经典、镜像人间,是如此的勇敢和犀利。当他将这个故事讲完后,我们会恍然发现,他所种下的这颗“好故事”的种子,其实早已被更早更隐秘的埋下过,只是等待读者来破题解码。

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我们每个中国人对历史的疑思和向往,对传奇的致敬与幻想,以及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态度,它既是幻想先锋的尝试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昭示。在这个故事中,《清明上河图》作为关键道具,不可谓不重要,但当读者通读全篇后,酣畅淋漓的俯瞰过与之勾连的那么多生命和那么多故事,这副画本身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


史书轶事皆似梦,闲笔笑谈有乾坤。《清明上河图》中,处处似是琐碎的闲笔、诙谐的笑谈,然而细读、再读,却字里行间流露出种种人文的深思苦辩和文人的灵思妙辨。作者宋方金个人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

宋方金在小说中实现了一种突破了“人间相位”的写作,他尝试着一种属于过去的,更是属于当下的故事创作模式。故事中,许多概念读来似乎是如此的具有现代性意味,关于“拆”和“爱”的难为难断,关于“权”和“恨”难叛难罚,关于“欲”和“命”的难舍难解……一副旷世名作的诞生竟是如此荒诞和不堪,极雅的艺术和爱情与极欲的拆迁和阴谋相依相生,历史和故事中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名字,纷纷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样态演绎着一幕幕新的传奇。宋方金笔下,撼动着时代的主轴的并非是绝对的权力,而是活生生的人。左耳作为一名帝王身边的起居郎,他既是历史中卑微的“透明人”,又是绝对的“观察者”,他所见证的那个世界,和如今我们存在的世界,通过文本传递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心理共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依凭,才是漫漫人间路上褪去一切纷杂后,最后显露的那道归处。宋方金笔下的故事,正是从人物的本身的成长轨迹和个性选择中生长而出,在历史那伟大而无情的“磁场”中,他们坚定的迈向或沉重、或荒诞、或轰轰烈烈、或返璞归真的命运通途,即便许多事情在读者心中已有了注定的方向,但其中的挣扎、摇摆与不确定之间交织而成的浪潮和涟漪,正是故事的美感、历史的趣味、人性的魅力、生命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宋方金作为一名作家和编剧不仅在故事的张弛力道、趣味节奏上匠心独运,其在文本中展现出另一种博物学者的姿态,更是令人惊喜。文中,诸多复杂多元的人文意象星列其中,以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为轴层层剥开显露一代盛世的形貌乃至神邃。然而,他似乎并没有过度追求叙事的野心或者宏大的立意,更没有成心卖弄什么高明学识或艰涩机巧,宋方金更像是期待着把故事老老实实地的讲完以后,等待故事的种子自己开出花来,令闻香者悦、审美者思、有心者悟,而他,在丛中笑。

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规划图,对《清明上河图》的定义和遐思,话语权从来不在原作者那里,不同读者眼中的《清明上河图》究竟如何,谁也不敢断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在漫长的时间中,复杂的人间里,哪有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过往终化笑谈烟云,唯有故事永存世间。


责编 | 火娃


E N D 


招聘


编剧帮正在招聘编辑、记者等岗位,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编剧帮招聘

简历与作品投递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及相关合作联系 ◇gangqinshi01 (添加时请注明身份)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