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新的一年,从睡好觉开始 ·  3 天前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八,瑞启新程 ·  3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破防!结婚人数,创新低了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8-21 16:00

正文

来源:城市财经(ID:City-Finance)

作者:余飞

结婚人数,创新低了
8月2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
2024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343万对,离婚登记对数127.4万对。
来源:国家民政部

343万对结婚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49.8万对,离婚登记数同比减少4.3万对。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也创下近年新低,仅为2014年同期694万对的一半左右。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在2023年止跌回升以前,全国结婚登记数已持续下跌多年,其中2022年上半年为373.2万对。
从历年数据来看,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结婚人数不断攀高,2008年冲破了1000万对,2013年创历史新高,当年结婚对数1346.9万对,之后一路下滑。
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2年跌至21世纪以来最低值,只有683.5万对。
去年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104.5万对,但仍是过去23年来第三低。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民政部
去年结婚人数略有增加,主要是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许多情侣选择推迟婚期,导致2023年出现了补偿性结婚潮。
然而,从2024上半年的结婚对数来看,这个补偿性结婚潮仅仅维持了一年,就烟消云散。
今年是农历龙年,大家预测,今年可能会有一波生育潮,都想集中生个龙宝宝,但从结婚对数下滑情况来看,可能还是想当然了。
结婚人数直接影响新生儿人数,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新生儿人数会进一步创新低?概率很大。
结婚人数创新低背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这意味着,人口通缩速度正在加快。2022年,全国人口首次转向,减少了85万人。去年又减少了208万人。
人口二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新生儿人数继续创新低,继续低于死亡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跌至902万人,相较于2016年1785万的高点,下降了49.5%。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且出生人口继续低于死亡人口,去年全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两者的差值208万刚好是去年人口减少的规模。
新生儿人数下降的原因,则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直接造成的。对比新生儿出生数据图和结婚对数图,后者2013年见顶一路向下,前者2016年见顶一路向下,相差不过三年。
关键问题来了,是什么造成了结婚人数不断下降,以及即便结婚了生育意愿也不强?答案是,新的三座大山。
对于日本、欧洲、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富裕地区来说,不愿生结婚、不愿生娃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追求精神生活,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然而,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上流阶层的生育低欲望,理由与富裕地区雷同,但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根由是新的三座大山,也即住房、教育、医疗。
这三个压力不减轻,人口形势不会改变。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分省市来看,养娃压力最大的是甘肃,养大一个娃到17岁,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6.2年收入,相当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
三座大山,让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是导致结婚率与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过去几年,各省市也出台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如生育补贴、生育假之类,但都是隔靴搔痒。
这些不是依靠一些补贴甜头,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所以说,人口形势很难扭转,新生儿数量还会继续下滑。想要延缓趋势,必须从三座大山出手。

会带来什么影响
结婚人数创新低,带来的必定是新生儿人数进一步下降,而新生儿人数进一步下降,会带来诸多影响。
我多次强调过,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综合问题,它牵涉到经济、就业、生育、教育乃至产业结构与制度设计。
它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各种顶层设计的制度。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是世界格局之变、发展机遇之变、思维方式之变,还有人口之变。
见证这一历史节点的我们,未来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
第一,养老压力问题。
2023年年末,60岁以上人口规模2.97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21.1%,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65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216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4%,较2021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抚养比压力越来越大。
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2020年底出版发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预测,养老保险将从2019年的2.65个人养活1个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个人养活1个人。
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官方已经采取了多条措施。
这些年不断出台的鼓励生育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延迟退休也在路上,官方多次 明确提到: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今年7月份发布的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明确写着:
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此外,还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 2022年11月,我们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第二,城市与乡村大洗牌。
人口减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城市与乡村的大洗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人口见顶于1995年,当年农村人口85947万人。到2023年,农村人口只剩下47700万人。这4.77亿农村人口中,还有相当一批在外打工,并未待在农村。
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人口大举进城,很多人在城里安家落户,没能落户的,也都在城市讨生活,或者在县城安家落户。
别看过年期间农村一片热闹景象,平时大多数农村都是一片阒静。农田荒芜,从前的万家灯火已经变成了只听蛙声不见人语。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农村合并模式,将两个乃至几个人数越来越少的村合并为一个村。
早在2017年,新华网等多家官方媒体就披露过一组数据,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
如今全国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这种消失速度必然会加快。而且,还会有不少小县城消失。
2020年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全国2000多个县域单位中, 人口在20万以下的多达400多个,其中 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市)有80多个。
在人口减少叠加机关单位编制精简的大背景下,袖珍型的小县城难免被合并重组。
第三,学校关停方面。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2023年减少了1.48万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国家教育局还公布:
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这一数据,相比于2022年,减少了534.55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小学数量的影响,东北已经开始,下一波会是中部、西部和东部。
后续影响会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新的一年,从睡好觉开始
3 天前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八,瑞启新程
3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6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从此以后,请叫我天蓬元帅
8 年前
少女兔  ·  你还好吗?我想你了……
8 年前
摄脉  ·  我的爸爸是个骗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