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小木虫论坛
作者:催化化学 编辑:颜惜
去年一个好友毕业,我们一起吃饭,在走出他们单位那个逼仄的小巷时,他说,最近有种战无不胜的感觉。
他去面试的单位没有一家拒绝他的,其中有北大、南大,也有地方著名高校,最后选择去了自己家乡的高校,独立PI,一年后直接给教授职称,一套房子,二十多万年薪。他和我一样,二本本科,一起读的普通一本的硕士研究生。我深受鼓舞。
向他讨教了找工作的宝贵经验,我从去年秋天就开始投简历。大部分还是2016年的招聘简章,所以未有回音。那时候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出国作博后,所以同时也在给同领域国外的专家发邮件,一周发十封。奇怪的是欧洲和日本的专家没有一个回复的,只有两三个美国的教授给我回复,客气地拒绝。不着急,我还有很长的时间,大概招2017年夏季毕业生的单位还没开始。
我也参加过某东部沿海省份的高端人才招聘会,投了几份简历,大部分高校先是给基本工资,第一个聘期完成科研任务后再给相应的待遇,当然那些待遇足够诱人。我问某高校开始待遇如何,那个女老师说,事业编待遇,含糊其辞。我只好单刀直入,你就说一个月拿到手能有多少钱吧。她遮遮掩掩地说,有三四千吧。我只好呵呵一笑,之后胡乱投了几份简历,当然没收到回音。
在小木虫上联系了几个博后,给钱多的那种,都得到了很积极的反馈,但我对于在国内作博后始终有所保留。
第一个积极的回馈是在一个招聘会上得到的,已经到2016年冬天了。西南偏远省份的一个地方院校,管招聘的老师积极又热情,拿出了他们最好的博士待遇,让我有空就去面试。我投了简历,但其实去的概率很小,毕竟太遥远。还投了一个著名企业,那个HR还不愿意收我的简历,我说我都排队排了这么久了,你就收下吧。另外还投了其他几家高校,但帝都的高校门槛都很高,高过我的头顶。
很快那家企业的HR给我发邮件让我去面试,我认真准备了许久,结果说我的研究方向和他们的不符合,不要,不过可以给推荐到他们集团其他分公司,问我可以吗?我说行。其实我不想去企业,投他们的简历是据说他们的待遇优厚,后来才发现与地方高校的诚意比起来,他们的待遇真的很一般。那所西南偏远省份高校的老师给我打电话,催我去面试,那会儿在写毕业论文,况且不想去,只好委婉拒绝。但他们没有放弃,用人的院系又给我打电话,我只好再次拒绝,那老师说,如果你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那就来我们这里吧,随时欢迎你的到来。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热情和诚意。
到了12月份,我之前投出去的简历渐渐有回音的多了,打电话的也多了(招聘信息绝大部分是在科学网上看到的,还有高校人才网,当然这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后面分析)。东部某沿海省份的不发达城市的一所普通二本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面试,我认真准备了,说过年后可以面试,他们给的待遇也是博士中最好的。可是等到过了个年,整个局势又变了。
在国内找高校的同时,我还在找国外的博士后。因为自己做的课题比较老,国际上做同一方向的人很少,没办法,我只好海投了。我把美国前一百名的高校名单拉了过来,到他们学校网站上找自己感兴趣的老师,挨个发邮件(不要问我为什么只去美国,因为世界科学的中心就在美国,当然在Science career和Nature jobs上也找过,但和我专业相符的太少,大部分是招分子生物学和计算相关的)。我总共发了七八十封(没具体统计),大概有十分之一多一点的老师回复了邮件。其中只有两个人表示,如果我自备干粮,可以去(即申请CSC)。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那个老师联系了几次,后来考虑到该校在纽约,CSC的费用根本不够自己的生活费,那个老师又不给钱,并且他所做的方向和自己的相差太大,最后选择放弃了。我是这样考虑的,出国作博后对我而言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但现在从国外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最后在选择人的时候还是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如果博后期间做不出好的成果,回来并不是很好找工作,而两三年后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形势。那时候之所以放弃博后,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因为我找到了比较中意的高校。
一天一个在某高校的好友告诉我,他们学校今年要招聘很多老师,待遇诱人。他们学校是一个地方一本高校,非211,但绝对比我本科毕业学校要好。我投了简历,很快他们院长给我打电话了(我那个好友没有向院长推荐我)。过年后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面试,过了一个月签了三方,很顺利地拿到了他们最好的待遇,因此我拒绝了上面提到的那所高校的面试。后来陆陆续续又收到了其他几个高校的面试通知,其中比这个单位实力差的、待遇差的,我都拒绝了。
在和这所高校签约前,我去了东部某省份的一所211大学面试,待遇一般,但人家学校好,况且报销往返路费,心想去面试看看。很不幸,他们只招聘一个人,却叫了五个人去面试,招聘那个课题组所做的课题是我硕士时做的,和我博士期间的课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面试时,那个老师很不客气地问,你说的那个什么到底是什么(英语作的面试报告),有什么用。我心里只想着,呵呵。之后和我一起面试的两个人收到了下午面谈的通知,我没通过。后来他们给我打电话,有没有兴趣在他们那里作博后,我拒绝了。这个面试之后,我就决定去上面所说的高校签约了,心想不继续找了,不可能再找到更好的了。
事实证明,永远不要太着急签约,除非用人单位催你。和一个研究生时的同学聊天,他和我一样延期一年毕业,不过他是神一般的存在,硕士就发了德国应化的封面文章。他说投了东部某沿海省份港口城市的一个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大学,他想去那里。我一听,反正闲着,也去投了简历,投了三个不同的院系研究所。过了一周,竟然有一个让我去面试。然后面试竟然过了,而且说要给我特聘教授,待遇那只能说好。加上那个城市离我家也近,城市也是梦幻中的地方,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他们将我的材料提交到学校,那会儿我正好一篇论文被接收,刚好达到了他们特聘教授的要求。我心想好幸运好幸运,于是后悔签约签早了,想着怎么去解约。但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我等啊等啊等啊,中间给那个负责招聘的老师打过两三个电话,他一直说校长办公会还没开,让我放心,肯定没问题。我是真的动心了。没想到到了六月底,我再打电话问,那个老师说学校政策改了,特聘教授的标准提高了,我达不到了,问我说比特聘教授低一个层次行不行。我心里早就盘算过了,低了一个层次,待遇差别太大,比我签约的工作待遇差太多,于是拒绝了。
还有一个高校,离家近,学校还可以,找那个学校的老师递过简历,自己也给院长发了简历,但始终没回音。一直到今年六月底才给我打电话,很热情,但我已经心有所属,拒绝了。
期间,在博士答辩时,一个参加答辩的老师对我的课题很感兴趣,对我也很感兴趣,热烈欢迎我去他那里作博后,他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人物,也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之一。但他们学校博后待遇确实不够吸引人,只好在和他课题组的老师谈的时候委婉地拒绝了。不过那个老师(杰青)很热情,说能理解,帝都房价高,这边待遇一般,现在不能来,可以以后搞搞合作。我心中很感激,萍水相逢,却能推心置腹。
答辩后,组里的老师突然问我,想不想留组,组里有了新指标,我说我好好考虑一下。考虑了一个多月,最后选择了拒绝。我说服自己拒绝的理由是,世界很大,我要多换个地方看看,还有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毕竟年近三十的人了,没车没房有老婆,还要生孩子,该认真考虑安家立业的问题了。
我总结了一下,找工作就要多投简历,这是推销自己。有枣没枣,戳两杆子。签约不要太早,因为你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等着你。论文是硬通货,所有的高校都是按论文质量和数量给待遇,当然有很多高校是限制学历的,比如要求本科必须是211/985,尤其我发现天津的很多高校有这样的要求,其他地方的院校没有在招聘简章中写出。
博士很难读,工作并不会变得更轻松,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就像高中老师说的,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然而上了大学才知道要学很多门课,如果大学轻松了,人生就艰难了。向上爬总是很艰难的,我相信这一点。不过幸运的是,我能选择我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使自己的家人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