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债券圈
提供中国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相关资讯介绍以及知识培训,并提供金融创新品种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亲测有效, 在公众号菜单栏中输入问题, ... ·  3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史上最强春节档,谁家口碑崩了?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债券圈

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债券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10 18:02

正文

来源:沧海一土狗
作者:沧海一土狗

昨日下午,12月的zzj会议通稿落地。

在通稿中有一个表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一次出现这个表述是在2009年和2010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最多前面加一些定语。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提法呢?首先,我们得围绕一个基本概念展开——中性利率

如果一个政策利率R*,既不对经济产生限制性,也不对经济产生支持性,那么,这个利率就是中性利率。

在《央行的政策利率统一之路兼论货币政策展望》一文中,我们花了很大功夫解释了“为什么一年存单利率才是当下的政策利率”。

说实话,单纯地凭借“自然语言”我们根本没法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讲清楚;我们需要借助“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两个基础概念。

如上图所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指的是,实际政策利率围绕中性利率窄幅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利率既不对经济产生过大的限制性,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支持性。

由于中性利率是动态的,在经济回落期间,中性利率一般是逐级回落的,所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我们会看到实际政策利率震荡回落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投资者会把“政策利率震荡回落”误解成“宽松的货币政策”。

说实话,这种误解很难澄清,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中性利率是一个理论中的概念,无法真实观测;

2、中性利率是动态的,影响中性利率的因素很多;

3、国内的政策利率体系也有些复杂;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再回过头观察我们的货币政策,就不会觉得“稳健的货币政策”言之无物了。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把蓝线想象成中性利率的实际走势,那么,我们会得到以下总结:

1、货币政策在大部分时候是很稳健的;

2、货币政策在少部分时候是具备限制性的;

理解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我们就能在此基础上去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

如上图所示,适度宽松的政策指的是,实际政策利率对中性利率产生较大程度的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足够的支持性

在《央行的政策利率统一之路兼论货币政策展望》一文中,我们给了两个判断:

1、中性利率在1.80%附近;

2、一年存单利率未来会到1.30%附近,对实体经济产生50bp的支撑;

这个1.80%并不是胡乱拍的。如上图所示,货币当局已经用一段时间的“震荡行情”向市场阐明了中性利率的大致位置,在1.85%上下

事实上,中性利率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判断十年国债利率的底部

根据中性利率的定义,当政策利率大幅低于中性利率时,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足够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长债利率对政策利率的跟随会大幅减弱,甚至出现“跷跷板现象”。

因此,如果R*=1.80%为真,那么,十年国债利率将很难顺利地突破1.80%。

这是中性利率的另一个用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