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探客Tanker
极具深度的科技行业分析自媒体平台,汇聚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同时关注智能硬件创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哪吒2冲刺100亿大关#】#散户买爆光线 ... ·  12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新款ModelY将推七座版##Model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探客Tanker

苹果『贵但不解释』的时代终结,取而代之的会是谁?

探客Tanker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12-11 19:12

正文


| 有趣·新鲜·有料 |

添加   kejizhushou  内部福利等你

金立的全面屏之最

仅仅几个月前,手机业内的专家还在商榷,2017年是否可以称为手机的『全面屏之年』。


毕竟,在这一年里,大部分时间还是非全面屏手机在统治舞台。


然而,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在接近2017年年底的时候,各大厂商犹如私下约好了一般,开始大幅发力全面屏旗舰手机,紧急并突然地把手机行业带入了全面屏时代。



是的,已经没有人再会去争论『全面屏是否必要』、『全面屏美不美』甚至是『作为全面屏的代价,刘海能不能接受?』……哪怕这个话题在仅仅几个月前还是时髦话题,但各家厂商已经用实际行动在宣布这个时代的到来。


究竟谁是全面屏时代的引领者?


如果仔细去观察一下市场的话,或许会得出一个颇为让人惊讶的结论—— 金立, 这个并不高调且既往渠道基本在线下的品牌,居然对全面屏时代的到来有了『神预测』『神准备』乃至『神飞越』……


仔细研究市场后会发现,事实上很多厂商对于全面屏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供应链也没有做好到位的协同,但迫于整个市场的压力,不得不快速推出一款全面屏产品来证明自己『没有落伍』,其产品品质可想而知。


而金立却是一口气发布8款全面屏手机,从不足一千的产品到接近5000的产品,全面覆盖,并且开放供货,不搞什么预售。这显然不是一个仓促决定的事件,而是一个长期准备的结果。


有人翻出昔日的记录,证明了金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立荣早在今年年初,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今年,全面屏是下半年的潮流。』


业内人士认为,一部智能手机从设计打样到排产备货,至少要提前6个月进行准备,而如果这其中使用了某些设计相对较新、良品率也会因而下降的特殊部件(比如全面屏),排产周期甚至要达到7-8个月。


也就是说,至少是在刘立荣说这番话的前后,金立其实已然开始了对全面屏手机的准备。


而当时的市场上,全面屏还是一个相当不清晰的概念。所以说,金立的年底爆发,是基于年初的『神预测』,也就是对于消费市场异常敏锐的洞察力之上的。


金立不仅仅是国内最早的预测并拥抱全面屏的手机厂商,而且还创下了若干记录:

国内最早预测到全面屏爆发趋势的手机厂商;


全球一次性发布全面屏手机产品最多的厂商;


拥有最大、最顶级的全面屏硬件的厂商——作为全面屏高端商务 旗舰,金立M7   Plus配备了一块6.43英寸 的顶级AMOLED屏幕,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全面屏屏幕之一;


发布会当天,也同样创下了国内当时性价比最高的全面屏手机的记录——推出了999元的全面屏产品;


……


如果说,产品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是相似但本质又有所不同的两种战略,那金立可谓是把创新和差异化的双战略都做到了极致。


这恐怕才是中国手机领域年底最大的新闻。

对消费者来说,不只换一块屏那么简单

全面屏之所以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于其本身具有若干的可争议之处。


全面屏的争论之处在于:在没有大量成熟产品推出之前,大部分人对于全面屏的价值认同并不一致,甚至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面屏的价值。以致有很多舆论认为:为了美观,为了追求超高的屏占比,全面屏手机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究竟怎么在更小的正面安放下不能缺少的功能如前置摄像头,把home键取消、把指纹模组移到机身背后,这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使用习惯的延续性,是否会增加手机的成本……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意味着投入全面屏需要更大的产品研发代价和博弈成本,也意味着如果金立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全线重注押上全面屏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幸好,金立用八款各具特色的产品和其各自的特点,证实了全面屏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颜值、更好的沉浸式体验,也是一次手机领域创新升级的巨大市场机会。


但这种成功,是建立在金立搞定了若干技术和市场难题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而享受这种成功的,是整个全面屏阵营,所以整个行业也许都要和金立说声感谢。



比如,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 全面屏改变了以往大部分软件的默认显示比例,如果没有软件和应用上的全面跟进,会面临『有硬件,无应用』的尴尬局面。


对此,金立用事实来回应了这种『担忧』——与8款手机同时推出的,是金立和主流手机应用领域的一次完美的战略协同——目前金立不仅已经对1900+款游戏和2000+款应用进行了18 :9的完美适配, 还在内容上联合腾讯、爱奇艺、芒果TV等平台,共同推进了全面屏视频内容升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受益的并不是金立一家,而是整个选择了18:9比例的全部全面屏手机,都真正从应用到内容,从软件到生态上解决了全面屏所面临的问题,真正保证了用户的体验全面提升。


又比如说,业界之前也认为,18:9超高的屏占比的确会让手机更好看,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和针对性设计,全面屏手机未必不会遭遇『全面撞脸』、『千机一面』的尴尬。


而金立在这个角度上也解决的比较好,在外观设计上,金立S11S 大胆的引入了3D四曲面玻璃这一材质,在市场上普遍出现『从金属到玻璃』的回归风时,金立S系的全面屏系列在拥有舒适的握持感的同时,也让机身整体更加轻薄和圆润,甚至在在玻璃的内表层,都运用了包含光学镀膜与微纳纹理在内的五层结构,打造 出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 。


一个更令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是,此前业界一直有看法,认为为了这种异形屏比例,会给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会改变以往的手机结构。那么,金立的一些传统强项DNA,如摄像头、如安全芯片、如超长续航等已经广为消费者认同的特质,是否会为了全面屏而有所省略或牺牲。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这次金立不仅是S系和M系的双系高端齐发,也看到了如四摄像头、安全芯片、超大电池等既有优势的延续。证明了金立不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全面屏而『全面』,而是拥有非常清楚的用户定位,非常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保持了其一贯优势基因的继续延续。同时,如无线充电等一批新功能的出现,让金立甚至和一些以往定位更高的品牌都拉开了技术差距,可以说是一次战略和战术上都很完美的反包抄。


有人说,刘立荣善于弈棋,不知道这是否决定了金立的战略意识具有某种前瞻性。

价格之界与渠道无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