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江苏新闻广播  ·  “茉莉花开”暖新春,百年非遗焕新彩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太平洋电子】一周风向标:LED供需平稳有序,LCD供给增加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5-01 21:25

正文

LED供需平稳有序,LCD供给增加

核心标的

【半导体】长电科技、华天科技

【LED】澳洋顺昌、三安光电、木林森

【LCD】京东方A、深天马A

【5G&消费电子】 大族激光 、立讯精密、三环集团、欧菲光、蓝思科技、领益智造、 欣旺达、顺络电子

【CCL&PCB】胜宏科技、生益科技、景旺电子

【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建议关注

华灿光电、环旭电子、歌尔股份、信维通信、依顿电子、深南电路、东山精密、三利谱、东旭光电、精测电子

一周风向标

半导体

全球半导体新周期,国内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性


全球半导体自2017年进入需求拉动的新周期,2017年全年半导体销售额年增21.6%至4122亿美元(SIA),改写年度新高。2018年半导体将延续成长态势,从上游硅晶圆缺货涨价情况可见一斑。2018年一季度,硅晶圆厂商报价再涨10%~15%,且从12英寸到6英寸全线上涨。晶圆价格上涨是结果,本质原因则在于下游需求旺盛。需求也是本轮半导体大周期的根本驱动力,在下游存储器、AI、汽车电子、功率器件等细分领域需求拉动下,产业链各环节将长期、充分受益。特别是在国家意志加持下,国产相关厂商将具备可观的成长空间。


大基金二期筹备成立,投资范围将更广泛

近期据报道,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的成立工作,二期拟募集 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计划今年完成。大基金一期计划募集资金 1000 亿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达到1387.2亿元。截止 2017 年 11 月,大基金已累计决策投资 62 个项目,涉及 46 家集成电路企业,共承诺出资 1063 亿元。按照1∶3的撬动比,第二期所撬动的社会资金规模在4500亿-6000亿元左右。加上大基金第一期1387亿元及所撬动的5145亿元社会资金,资金总额将过万亿元


相对于一期,预计二期大基金投资范围更加广泛,上游材料与设备企业与细分领域的设计企业将是重点投入领域,相关国产优秀企业值得关注。推荐标的:封测方面【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功率器件方面,【士兰微】、【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存储器方面【兆易创新】;材料及设备,【晶盛机电】、【北方华创】、【雅克科技】、【上海新阳】

LED

一、 中上游:波动在所难免,供需维持健康


1.一季度淡季效应明显,主流芯片与封装厂增速放缓


经历2017年全行业上下游的繁荣后,2018年一季度相对稍淡,我们认为这是正常且合理的。一方面去年行业新增产能较多,需求季节性收缩的背景下,导致库存较高;另一方面今年春节因素更为显著,芯片厂和封装厂一季度环比订单都有较为明显的减弱。我们从芯片厂和封装厂的一季度业绩情况就能感受到。

2.今明两年供需关系平稳有序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里对LED芯片全年供需作了一个预估(详情参阅年度策略报告),主要逻辑在于供给端:1、大厂在扩,小厂挣扎;2、海外产能转移趋势更为明显;3、老旧设备是重要变量。目前观点不变,仍然维持今年全年供需基本平衡,明年存在少量缺口的判断。

根据最新的产业链情况调研,2018年行业扩产并不多,新进入者兆驰股份产能将推迟至明年陆续释放,聚灿光电扩产力度也小于之前预期,三安华灿也并无大的扩产计划,全年供给并无大的增量,供需关系健康有序。

二、下游:照明与显示继续高增长,Mini&Micro打开未来空间


1、照明需求保持强劲


照明是LED下游的最大应用,全球LED照明渗透率平均下来仅为30%左右,空间仍相当广阔。对于照明应用,上游芯片技术已到阶段性瓶颈,未来附加值更多地在下游的应用产品上。LED替换传统照明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的光源替换,第一阶段一体化灯具替换,第三阶段向更高端、更智能化创新性的产品发展。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升级,照明需求远未到顶。随着技术和工艺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LED渗透率持续提升,触发越来越广泛的需求,潜在的景观照明、植物照明、智能照明等领域空间亦很大。

根据2017年7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LED照明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按2015年产值为4245亿元计算,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增速依然强劲。规划其他目标还有:形成1家以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 LED 照明企业;培育 1~2个国际知名品牌,10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白光光效从2015年的150lm/W到2020年的200lm/W等。这份由政府与行业领导企业参与的LED行业顶层设计理性且乐观,照行业目前的发展状态,目标达成并不困难。

2、小间距增长依旧快速


小间距是LED显示屏增速最快的品类,在LED显示屏从户外走向室内的过程中,小间距应运而生,而且以其优良的特性迅速代替传统的DLP拼接和LCD拼接屏。随着灯珠成本的下降,小间距未来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

小间距LED产品总成本的50%-60%是灯珠。随着上游封装技术的成熟,国产化替代以及量产带来的规模效应,灯珠成本下降很快。以目前主流小间距灯珠型号1010灯珠为例,1010灯珠原先单个均价 6 分左右,2017年底已降到4分,2018 年后将进一步降至3分以内。灯珠价格的快速下降使得小间距LED屏在专业室内显示领域极具竞争力。

对于细分市场的增速,按照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对未来两年各细分领域增速做一个合理的预测,如下表。整体来看,国内未来两年LED需求将继续保持增幅在20%以上。

3、Mini&Micro打开新空间


MicroLED是最近一年以来LED和显示技术最热门的话题,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低功耗、高亮度、高分辨率)成为最有希望的显示技术之一。虽然现在谈MicroLED的应用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不妨估算大规模商用后能够带来的市场空间,其可观的规模远远不是现有的产能能够满足的,是支撑LED产业长期成长的逻辑。

MiniLED作为LED向MicroLED过渡的中间产品,进入现实应用的可能性更大些,主要用在手机背光、电视背光和LED电影屏幕等。我们也对其空间进行估算,到2021年MiniLED的应用超过行业产能的10%,是不可小觑的LED下游增量市场。

三、行业判断与投资逻辑


中上游维持供需平衡,下游需求稳定增长,LED行业进入新的阶段。与去年上半年芯片供不应求、甚至涨价的情况不同,LED芯片价格回归到稳定下降的通道,这将刺激下游LED应用持续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投资的角度我们认为更应该将目光转向中下游,关注封装厂话语权的扩大以及终端应用的高增长。标的选择上,我们首推中游的木林森,其次是下游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

LCD

供给增加,四月电视面板价格跌幅扩大


受国内新增产能开出、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四月电视面板价格跌幅扩大。 其中32寸Open Cell面板报价56美元,环比-8.2%;40寸Open Cell面板报价84美元,环比-5.6%;49寸Open Cell面板报价127美元,环比-4.5%,55寸Open Cell面板报价169美元,环比-2.9%。

供给: 多条高世代线开出,产能明显增加。 京东方福州8.5代线产能在一季度继续爬坡,合肥10.5代线一季度进入量产;惠科重庆8.6代线进入产能爬坡;一季度中电集团两条8.6代线进入量产。


需求 :传统淡季需求疲软。 上半年为传统淡季,下游需求本身较为疲软;同时从面板厂商了解到,虽然今年有世界杯因素,但从一季度来看,该因素对需求刺激并不明显。从库存角度来看,需求疲软也致使品牌厂商在二季度库存偏高。群智咨询预计,二季度品牌厂商的库存维持高位水平,预计国际品牌的库存将在二季度末增加到10周的高位水平,而中国品牌的库存略有减少到6.9周,库存水位偏高。

我们认为在供需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面板价格短期仍将处于低位。未来需重点观察韩台企业产能变化(是否有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以及换机周期是否如期到来。


投资建议: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将使面板企业成长从依赖渗透率转变为市占率的提升。而国内面板龙头在规模、成本上有显著优势(例如,京东方毛利率长期处于行业首位),同时背靠国内庞大的电视、手机制造和消费市场,预计国内龙头企业未来市占率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看好国内龙头未来的发展机会,重点推荐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A、中小尺寸面板厂商深天马A;此外,我们也看好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企业的进口替代机会,重点关注三利谱、东旭光电。


行业动态: 【康宁】 2018年Q1财报:显示业务销量7.45亿美元 同比下降5%——OFweek显示; 【TCL】 华星光电收入304.8亿元——公司公告; 【鸿海】 鸿海美国威州10.5代LCD面板厂举行动土典礼——OFweek显示; 【LGD】 LGD广州8.5代产线下月采购设备 广州政府提供30%资金——WitsView。

消费电子&5G

2018Q1度全球智能手机量跌价升,消费电子创新龙头推荐买入。

2018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零售量下降2%至3.47亿部,主要是受中国(-6%)和北美(-5%)市场低迷的影响,零售均价同比上升21%,推动零售额同比增长18%达到1298亿美元。消费者热衷于手机品牌的技术创新,倾向于购买单价较高的手机型号,因此智能手机均价出现同比21%的显著上涨,达到374美元(约2543人民币),这导致全球手机零售规模在1季度增幅18%。单机价值的提升主要来自于苹果单机价值的大幅提升,另外在于创新技术渗透率的提升带来的单机价值提升。

智能机进入存量时代,重点看高端机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产业链的投资机会。2018年大趋势是全球手机维持1-2%的增长;成熟国家换机周期变长,智能手机出货量略有减少,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东和非洲;从手机结构看中低端机占比提升,高端机略有下滑;对于单机价值有提升,竞争格局好的股票存在结构性机会。重点看好光学、背壳去金属化和5G技术。 受中美贸易战、汇兑损益、中兴事件、美国调查华为事件影响,上周电子板块整体回调较多,部分优质龙头标的又回调到20倍出头估值。对于消费电子板块,我们认为中国电子龙头制造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美国暂时找不到替代品未来也不可能与中国企业竞争,建议逐步布局。重点推荐的标的:欧菲科技,立讯精密,三环集团,大族激光,蓝思科技;以及业绩增速较快的欣旺达、合力泰、顺络电子。

CCL&PCB

关于PCB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思考


PCB行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个是环保。 目前中国大陆的PCB产值占全球的比例超过50%,其发展变化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态,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工作方向的深度影响,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势必会更加的注重环保效益, 这个变化将落实到法律、税收上,成为废弃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PCB行业的核心竞争变量之一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通过税收机制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企业多排多缴税,少排少缴税”的机制,环保税收将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参与分成,从而激励地方政府的监管,进而加速高污企业的退出,提高产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新政策下PCB企业环保支出提升3-5倍,政府的环保政策对4层以下的低端PCB产品投资进行了限制,这使得HDI等高端产品获得了更充足的资本投入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提高行业门槛。


此外,台资企业集聚的昆山,不久前因为水源整治,开始对PCB产业严控排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此举对于南亚等台资CCL/PCB大厂(厂区老改造难、离生活区近)来说是长期隐患。


第二个是下游集中度的提升倒逼PCB集中度提升。 全球电子制造业的EMS/ODM渗透率正在不断提升,即EMS/ODM销售收入占整个电子制造业总销货成本的比率,这个指标反应外包程度的提升。电子制造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代工总量、龙头厂商收入逐年递增,对PCB行业反作用:客户对PCB及PCBA的采购零散程度减弱,考验印制电路板厂商的产能大小、配套服务和响应能力强弱,优胜劣汰提升集中度;EMS/ODM缩短了终端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了终端产品的产出量,进而提升了PCB总体需求。


第三个是优质大厂率先从PCB 2.0时代进入PCB 3.0时代,挤压中型厂商生存空间。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PCB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04年左右普通双面板的净利率还能做到20%以上,但是08年以后只能做到个位数,那个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跟随当时领先外资企业的模式——精益生产,即PCB 2.0时代,在原有模式下提高产线的运行效率、产品良率、原材料利用率等等,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空间。这种模式下管理核心是人,人制下的工厂,管理半径有限,可复制性弱,因此规模做不大,天花板低,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普遍在3%-5%之间。


但是还有第二条路,PCB 3.0时代,智能制造的时代: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调度智能化、物流无人化,订单交期缩短一半,人均产值提高3倍,产能和良率同步提升。这种模式最大的变化是摆脱了人制,扩大了管理半径,生产模式可复制性强。


我们判断随着未来龙头厂商智能车间的大规模投入,那些年收入在5-10亿元的中型PCB工厂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再叠加不断上行的环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中型厂商将逐渐被行业淘汰出局,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行业景气度跟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