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收藏:
破镜重圆人在否,不辞镜裹朱颜瘦。
明镜一方,入禅入词,妙不可言。
身时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沉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铜镜本身的制作,就是一件高科技产物。
化学作用的应用,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由青铜铸造而成,和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无法用以映照形影,古人很形象地称之为“昏镜”。
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磨拭镜面才能让铜镜光可鉴人。
《朱子语类》对此有很简洁的表述:
“镜本明,被尘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现。
”
唐代是中国铜镜工艺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
不但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而且工艺精美,传世甚多。
图为一面孔雀葡萄纹青铜镜,直径20.3厘米,厚1.5厘米。
青铜,色黑,厚重,虽历经一千余年,仍有光泽。
铜镜为圆形,狻猊钮。
镜子背面采用高浮雕技法,纹饰众多,繁而不杂,生动传神,极富层次感。
铜镜多题材不同的纹饰作为修饰。
铜镜主题纹饰为狻猊、孔雀、葡萄,只见两只浮雕的美丽孔雀隔着兽钮遥遥相对,曲颈回眸,开屏展翅,舞姿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