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朝文社  ·  英国开征“富人税”,中国富豪套现跑路 ·  22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在男人面前最掉价的10种行为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3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又有大动作!呼和浩特要建设“博物馆之城”!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真正被重用的却只有四位,五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犹如西楚霸王再世的猛将,却犯下和项羽一样的错误,最后输了天下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1-30 00:48

正文

以历史上 冉闵 的事迹,堪称兼具统兵才能和过人武勇的一代名将,屠灭几十万为恶甚久的羯人,更是大快人心,但他也确实有一些明显不足与缺陷,并不是战无不胜、人格完美无缺的神诋。

毕竟冉闵是被羯虏养育成人,因此其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被胡人影响,“狼性”十足而理性不足,缺乏如刘邦、刘秀、朱元璋这等汉人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冉魏政权短短数年即告败亡,冉闵自己确是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冉魏皇帝:冉闵


冉闵的关键失策,除了过早称帝,和东晋王朝决裂之外,便是发布 无差别屠胡令 。冉闵下令清洗羯人本身,在汉胡矛盾及其尖锐的历史背景下,是汉民族对羯人数十年暴虐统治的复仇,以五胡时代法则而论,亦可算是建立新朝必然的排除异己,原本无可厚非。

然而他仅仅据有河北一隅便怒宣八方,宣称要尽屠“持兵杖”胡人,政治上极其 无谋 。就当时冉魏政权所面对的局势而言,那些在邺城不可能与之合作的羯赵贵族们确实应当清洗,可是此时冉闵尚未真正控制冀州,河北地区其他城池的羯赵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公元350年局势:


此时遍布四方的鲜卑、氐、羌、匈奴各部族,人数高达数百万众,难道他们竟会乖乖伸长脖子,来等着冉闵杀么?

冉闵以无差别“屠胡令”布战四方的结果,便是其鲜卑慕容氏、氐族苻氏、羌族姚氏等胡人势力都兔死狐悲,他们迅速化敌为友勾结起来,组成三方反魏联合军,合兵绞杀新生的冉魏政权。

当冉闵亲率魏军主力十万步骑,攻打羯赵残余势力占据的襄国时,慕容氏燕国派遣悦绾率领三万鲜卑甲兵南下,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也率三万八千骑兵,会同襄国城外的赵军石琨部,三路大军驰援襄国。

襄国之战,冉闵先后派部将胡睦迎击姚襄,部将孙威迎击石琨,皆为敌军所败,数万兵马尽灭。冉闵在腹背受敌之境与诸胡联军决战。遭姚襄、悦绾、石琨三面夹攻,襄国的守军石祗部也开城而出,攻击魏军后路。冉闵是以大败,仅剩十余骑逃回邺城,其子冉胤和无数冉魏重臣,以及十万将士都在此战战死。


【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原属冉魏的河南徐、兖、豫、荆、洛各州皆见风使舵,改旗易帜归附东晋。

襄国之战后,冉魏疆域,河南各州皆归东晋


虽然此后冉闵以所剩的万余精兵绝地反击,以一当十,连续击破赵军,斩首数以万计,经过两年苦战,终于消灭了后赵羯人的残余势力,但国力和军力尚得不到恢复,鲜卑慕容氏便趁机南下,夺取了中山、渤海等河北重镇,将冉魏逼入绝境。

公元352年局势:


因此,冉魏政权败亡的关键,并非是最后困兽犹斗的廉台之战,而是在之前的鲜卑、羌、羯等诸胡联军合作的襄国之战就已经决定了。此战后河南六州转而投靠东晋,亦说明了当时人心向背,依旧认可偏安江左的东晋,才是代表华夏的正统王朝。

如果冉闵单单只是自立为帝,或是单单只是下“屠胡令”,可能冉魏政权的局面都尚有转机,但两样事一起做,差不多等同于清朝末年,义和团向世界所有列强宣战,除非有连续中一亿美金彩票的人品,否则败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冉闵深受胡人影响的另一大特征,便是 刚愎自负,拒纳忠言,行事暴烈,性情残狠,对进言不合己意的大臣,杀戮太过操切。

冉魏刚建立不久,为了加强自身实力,将“乞活军”这一北方汉人最大流民武装切实掌控于手,冉闵便杀害了一共起义屠胡的老战友李农父子,以及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等重臣。

襄国之战前,冉闵挑选千名投降胡人精壮为军,分派给自己儿子冉胤麾下时,封冉胤为“大单于”,更是另一政治无谋的表现,毕竟冉魏政权既以屠胡复汉为号召而立国,便不当再与胡人做任何妥协,“大单于”之号加诸于皇子,更是自堕与蛮夷为伍,在世人眼中不无反复无常之嫌。

大臣韦謏亦直谏此举不妥:「那些胡羯部众本为仇敌,不过迫于形势而一时降附,随时可能生出异心反叛,变起仓促,又悔之何及?」

虽然韦謏其人本无节操,在后赵时便封京兆公,安享高官显禄,对暴君石虎的种种鱼肉百姓行径,名为进谏,实同阿谀,但若平心而论,不因人废言,此言确是正理。

后赵京兆公:韦謏


然而冉闵在诸胡联军重围之下,竟异想天开,打算以封“大单于”此举来“绥抚降胡”,遂将韦謏并其子处死。

卫将军石泰谏言“固垒勿出”,冉闵又不听,反相信道士法饶谗言,以致大败。回邺城后,冉闵虽将法饶灭族,追封韦謏,却又因石泰心怀怨恨,不肯相见,便灭了他三族。

而最后,与燕将慕容恪的廉台之战前,面对敌众我寡的绝境,冉魏重臣董闰、张温提出避战固守建议,同样不被冉闵采纳。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等人预见到冉闵此战必败难归,竟致绝望自杀,何其惨烈!

此战,冉闵率魏军以劣势兵力,以步战骑,与燕军接阵十战,竟十挫敌锋,充分证明冉闵战术指挥上的无双才能。这也是慕容恪十余年戎马生涯中,首次接连在战斗中败北,燕军将兵不由大为畏战。

然而慕容恪不愧为五胡部族首屈一指的名将,将魏军引至平地后,把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为中军,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令燕军左右两翼一待战局焦灼,便从旁合围。这也正是当年垓下之战时,兵仙韩信以三十万大军围攻西楚霸王项羽十万人的取胜之策。

燕国辅国将军:慕容恪


冉闵果然下令全军奋进突击燕军,他 身先士卒,左执两刃矛,右执戟,座下朱龙宝马日行千里;一路斩杀燕军三百余,看到了慕容恪的中军大幢,遂发动决死冲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