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剪枝者
年轻人的城市、行业与生活选择助手。主推:新一线(传统一线新区与强二线城市)、新行业(传统行业新方向与新兴行业)、新朋友(同学同事之外的同辈/同类)。信息互联网时代,路径似乎无界蔓延。剪枝者协助年轻人将9-10条可能路线缩减为3-4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鹤城发布  ·  突然公告!他确认辞职 ·  昨天  
鹤城发布  ·  突然公告!他确认辞职 ·  昨天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用deepxseek写Power BI的 ... ·  昨天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TME:适合全部在校大学生投递的实习生项目! ·  2 天前  
HR圈内招聘网  ·  行政上大分,石矶娘娘的配音竟是公司行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剪枝者

从业兴城200平

剪枝者  · 公众号  ·  · 2018-06-06 13:03

正文

(选自 陈虎平《打破自我的标签》第四章 中国大时代;文末增加后记,并推荐歌曲一首)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参与工业化,才能抓住社会的杠杆。这要经历了解、认识深化、实际参与几个阶段。很遗憾,学校教数理化,但很少直接教工业化;家长和前辈要用工业化教育青少年,看工厂、看生产流程、看工业博物馆、讨论工业化。哪些内容呢?讲工业化项目的基本流程、技术现状、成本风险、利益相关方等。从历史去讲:从煤、蒸汽机纺织机、火车铁路轮船,到石油、化工、内燃机、汽车飞机坦克舰艇雷达、火电、天然气发电、核能,再到通信、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导弹、航空航天、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能源。

一些工业化的视频节目也可以参考。我推荐《大国重器》,这是学习工业制造的好节目!第 1 集中讲到瓮福集团(磷肥工厂工程)、湘潭电机厂(矿山重载电动轮自卸车、风力发电叶片制造)、振华港机(港口机械制造与运输)。第 2 集讲到沈鼓集团(裂解气压缩机组)、大连光洋集团(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徐工集团(大型起重机)。第 3 集提到中国北车唐车公司(高铁)、北一机床(重型数控机床)、沪东中华造船( LNG 天然气运输船)。第 4 集提到山推集团(超大推土机)、陕鼓动力(工程总包)、沈阳机床(智能化数控机床)。第 5 集济南二机床(汽车生产线)、上海汽轮机厂(汽轮机核电机组)、阳泉煤电(火力发电热泵)、江苏双良(发电厂空冷岛)。高端制造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第 6 集提到温州正泰电器(中高压电器光伏晶片)、无锡透平叶片、沈阳新松(工业机器人)。重工军工高端装备主要还是在国企,因为历年投入和技术积累较多。有些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改造形成,有些吸收国企的技术和工人队伍建成。

看了这种节目、看了工厂,能够增加对工业的感性认识。我们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工业化,需要增加对这些事情的了解。 2012 年开始我在江南、广东等地旅行考察,看了很多工厂和企业,从小作坊、小企业,到流水线、大工厂、大国企,从化纤厂、摩托车厂,到火电厂、钢铁厂,大开眼界,对工业化的热情就这样起来了。有了实地的接触,再看工业发展的文章和书籍,就能掌握社会的主要脉搏。再说一遍,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这意味着,其他不是,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就不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没有工业化,高大上的社会理想都不可能维系,那些都是在工业化实力之上的点缀和花边。

中国从西方和外国学什么?古希腊的逻辑和伽利略以来的科学、 1830 年以来英美法德日苏的工业化、近代以来陌生人社会的管理。其余的,不必学,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历程不同,经济和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之类,少学为妙。从模仿开始,把他们已经会做的做到、做好,然后偶尔创新,已经很好。在逻辑和科学、工业化、陌生人社会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学习并赶超他们的水平。

了解、认识工业化之后,就要亲身参与。不能站在外面看,不要做中国经济的旁观者。一个新技术,实验室研究提前 5-50 年;企业家规划和企业研发一般提前 3-5 年;天使投资提前 2-3 年;二级市场提前 0.5-1 年;等到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时候,他们都赚了钱,你只能在媒体上看他们的故事了。机会是给年轻人的,他们容易进入新领域;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本来一无所有。所以也不要害怕。但要有见识。

国内企业研发的投入和能力都在飞速上升。无论新能源、互联网、电子设备、高端装备,都是如此。以前就是穷,活命要紧。过了这阶段,谁不搞研发?爬坡,开始慢,然后会加速上升,开始乱糟糟,然后会越来越规范,等到媒体报道时,你进入的机会已错过了。 10 年前美国主流报纸不会报道中国企业、中国大妈、中国绯闻。现在深圳已是世界电子制造中心。按照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 10 年内中关村有机会超越硅谷。到起风的地方,到尘土飞扬的地方!

对年轻人来说,四个领域值得重点关注:互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车、高端制造、文化品牌。先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个人电脑的互联网到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中国已经走在世界潮头。人们熟悉的淘宝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态。因为淘宝,中国的民营企业有机会绕过地方保护主义,直接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淘宝主导、各大电商跟进的销售变革,加上移动互联和消费革命,改变了中国商业和经济的面貌。内销市场正在出现全国性的消费品牌。将来,客户以手机下单,实体店变成体验店,品牌商按订单生产、零库存;物流系统电脑管理、卫星协助,万物互联;消费行为数据挖掘服务也成标配。中国从出口转内需,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这是多大的机会!

互联网也正在改造传统行业。政府推动互联网 + ,让政务、水电气生活收费、医疗、教育等传统社会服务在手机上进行。更重要的传统工业的互联网改造。来自电商和传统工业的人才正汇聚在一起,从交易上改造钢铁、煤炭、塑料、化工产品等的传统经销模式。未来做大了甚至可能直接收购实体工厂和企业,深化互联网对于工业的渗透。然后再加上物联网、万物互联,在工业层面也实现彻底的互联网化。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力量分布。 1880 年代以来的经理人体制可能到头了。传统工商业模式可能被颠覆。信息不再沿着科层制和金字塔从上到下流动。数据从散点通过网络汇聚到提取点。造成社会去中心化的不是人、政治,而是网络、技术。新的商业和工业形态将不断涌现。互联网解决社会痛点,这是青年人的机会。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地位,可以,但至少必须有思维,有站在未来、定义未来、创造秩序的雄心。抓住痛点,就是改变旧秩序,打造新秩序。青年人,你失去的只是锁链,你将拥有未来一代的世界。

第二个值得重视的方向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能源是工业化的核心,因此,能源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的核心,能源互联网则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的核心的最尖端。要关注新能源!光伏、光热、风电、核电,简称,光热风核,为人类提供新的替代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些传统化石能源依然重要,但新能源也会日益壮大。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提供的电力下,人类的出行工具可能正在和将要经历一百多年以来的一场巨大变革。以电力或其他燃料而不是以汽油驱动的机动车,日渐重要。中国在电动车发展上不落后于日本和美国,甚至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相信、我期待,十年内,中国大地上 30% 的车都是混动电动车或纯电动车!

第三个是高端制造。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划,要力争在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些就应该是理工科青年人努力的方向!不要觉得政府干不成,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来,想干成的事情,没有哪一件没有干成,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度。如果一个人总是可以越过前高,你要相信他还可以越过下一个新高。不要等着它最终衰落,那时你可能老了,甚至不在了。要把自我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用平台和系统放大自己的成果。

第四个是文化品牌。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也越来越强烈,中产阶级、最后连知识分子,都会跟随中国大妈的脚步,认同中国的品牌。西化导向的品牌和生活认同,在十年内将逆转。这里也蕴藏着精彩动人的中国机会。汹涌澎湃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洗礼后的东方浪潮将席卷电影、音乐、文化、服装、时尚等各个领域。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舆论也将大规模中国化,展示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中国气象和东方风度。

了解工业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对我们选择工作至关重要。工业化利用能源大规模生产、在城市进行资源和产品的集中交换。产品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产量巨大,满足更多人;以获得的财富再交换别人生产的其他产品,不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观察的重点是,以什么可复制的方式满足了多少人的需求?你要选择用可复制方式满足最大可能多数人需求的事业,这样才是最好的为社会服务。

大城市长大的孩子,父母也许教育子女分析社会,也通过大城市的耳濡目染,加上一些思考,较早明白工业化生产方式,利用机器来复制产品,也组织团队来工作。这是说,在大地方生活,父母和老师教得多,就容易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小地方长大、或即便在大城市但父母只是指望孩子自己读好书找工作的,会呆在个性爱好的安全心理地带,做好分内事,问心无愧,如此而已,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和工业化的系统。

在决定从事什么职业、如何从事时,是基于个人的爱好、个性和选择等主观标准,还是 以可复制的方式满足更多人 的客观标准?在小地方长大,或成长时的指点少,强调天生的东西,个人兴趣、爱好之类,但不太理解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工业模式,不以服务更多陌生大众为目标。人怕入错行!以爱好为标准,你工作你快乐,但 100 多年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你一点没用上,能跟人交换的产品少;以可复制和服务人数为标准,用工业化升级行业, 3-5 年上一个台阶。在服务业,同样的服务重复对一个又一个客户提供,琐碎、低效。单独个案操作的服务业态在工业化前就存在;虽然麦当劳、真功夫将餐饮工业化,但服务业还是单独个性主导。 35 岁前拼命干活,一个一个做,即使积累了人力资本,每次也要重复生产。如无法工业化标准化产品化,从业青年人就被管理层反复榨取, 35 岁后体力下降被抛弃,换一茬新毕业的。会计、律师、教育、培训、甚至投行,好像都这样。如果你已经进了这些服务业,怎么办?把这些服务行业尽量流程化、工业化。

有人说, 现代化、工业化、金融自由化只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就是生活。 一语惊醒梦中人!记住,现代社会的核心是工业化。金融是用来支持工业化的。那些反对工业化的、反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要么是真傻,要么是诉诸普通百姓的原始审美和天然偏好来卖书。不懂工业化,你这辈子可能就这么回事了,你们几代人也许就这么回事了。


城市化的历史比工业化更早,它是与农业一起出现的。对城市化,也有一个初步了解、认识深化、深度参与的过程。想理解城市化,可以看看里德利的《理性乐观派》( Matt Ridley's The Rational Optimist ),写得真好!人类就是从部落出发,驯化动植物获得农业技术以后开始城市化,城市与城市连接形成国家,国家与国家连接成为联盟、或者统一为帝国和王朝。但帝国能支撑的人口以可供养的土地资源及其农业产出为限。工业化以后,人类的生产则以化石所能提供的资源为限,这极大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城市的特点是密集、密集、高度密集。人口密集的地方人口越来越密集,高楼大厦多的地方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创造财富的地方财富越来越多,分工深厚的网络分工越来越深厚。不接受这种正反馈效应,就无法理解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是半失败的,除了像纽约市、芝加哥、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少数例外,大量人口分散于郊区的独栋屋,人均能源消耗远大于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不能走这种资源巨量消耗的美国郊区城市化道路。相反,中国要加速建立一些超级大都市、配套的卫星城市,用城市群来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在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城市群已经初具雏形,上海、深圳、广州及其周边城市群,已经蔚为壮观。但在京津冀地区,由于北京的基建设施不发达,城市建设严重落后,无法发挥巨大的外溢效应,导致周边城市也发展不好。

人口和人才的均匀分布会更符合人的 150 人部落直觉,符合人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纯天然、非洲稀树草原的审美观。但大城市是陌生人社会,依照索取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各个城市人口呈现正态分布、甚至幂律分布,少数大城市人口极多,许多小城市人口极少。这是社会的数学规则,就像地球引力一样确定。个人还是不要与之对抗、而是首先要适应它、尤其适应人才密集的大城市环境。政府也不要与之对抗,而是要因势利导,不能违背规律搞平衡。

大城市发展得越好,小城市才能相应发展;大城市发展不好,周边城市都很难发展。集中资源发展大城市,级差地租上去了,发展商和服务业赚了钱,可以到周边去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如果把资源分摊到中小城市,发展会很慢;大城市发展不好,小城市也发展不了。这个道理就像企业,小煤矿太多,问题也多,发展有问题,集中发展大煤矿,赚了钱,也能把小煤矿变成中大煤矿。集中发展,才能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然后再适度分散,发展周边。放任小的发展,效率低,大的也发展得慢,最后大的、小的都发展不好;集中规划发展大的,后来小的也可以发展好。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些中国大城市本身没有发展好,还收紧户口,控制人口流入,坐视自己引领未来超大城市潮流的机会丧失,如在睡梦中。大城市该多大,经济机会和社会资源集中度说了算。谁说了也不算。没有机会和资源,用政策鼓励,人也不会去。有机会和资源的,用政策限制,人也会去,只是要付出其他的代价,不是货币价格,而是非货币价格。用非货币的形式来定价,效率较低,引起租值耗散,例如各种看病上学的社会问题。非货币代价太高了,生活不幸福,不能安居乐业,年轻人可能也逐渐撤离了。大城市如果不趁着年轻人多的时候发展基建和社会公共服务,留不住人,将来就麻烦了。随着中国年轻人口剧减,未来大城市不断增多的老年人的社保和养老金谁来交?预期 5 年内中国大城市将展开抢毕业生大战,人口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有的人觉得城市拥挤了,是因为外地人多了。这更是无聊的说辞,又想享受人口聚集带来的财富增长的好处,又不愿哪怕上下班高峰期挤一下地铁。不要沉沦于本地外地的无谓争论,这是很 low 的。三代以前,中国人都来自农村。一路往上追,都来自几万年前的非洲,为什么不回到东非裂谷和稀树草原呢?

大城市的优点不只在于大楼密集、财富密集,它的更重要特点还在于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刚工作你会觉得,你会的别人都会、自己就是个渣。但深入你的行业,三五年你将学会很多,比在学校里学得可能要多很多,快很多,因为竞争激烈,因为工作的人都在拼命学习新东西。大城市智力高度密集、信息高度密集,你在大城市过三个月,相当于小地方过一年。要了解城市,就要去那里生活,一个城市不够,要多个城市都看看、多跑跑,比较、经历、体验,对城市就会有更多认识。在高楼大厦看城市的夜景,在高架路和地铁体会交通的方便快捷,在大城市接触各种各样的厉害的人,你才知道城市是真的好。

大城市也有缺点。密集带来的结果是拥堵,尤其上下班期间。尾气污染比非城市地区严重。这些很难完全避免,但可以适当改善。问题就是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很重要。在好的规划下充分建设的城市,人均能源利用率、人均生产率都远高于居住分散的小城镇。教育和医疗的人均资源也远高于普通地区。医院学校集中于大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结果而非原因,先有人口密集,引发医疗教育需求,学校医院建得好,后来更吸引人口,形成自催化的正反馈。

虽然城市有各种缺点,但很少有人真想回到看似自由自在的小农生活。一些人对农业社会的眷恋只是一种思乡病,好像几千年前农业社会的人怀念人类祖先的狩猎采集、篝火晚餐一样。农村乡镇人口流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可避免的结果。村里向镇里集中,乡镇向县市集中,市里向省会、单列市、北上广深集中。感谢中国飞速发展的高铁,将许多城市连成一片,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到达,现在非高铁地区的人口向高铁城市集中。凡是没被高铁和动车链接的城市,都将被边缘化,面临人口流出。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极高,欧美罕见,仅东京、首尔、香港等地可比,但中国将建 20-30 个这样的大都市,人口都在 500 万以上。关于中国,我们欠缺的是想象力。以你们的智力,一定要坚毅决绝的留在北上广深,未来可适当向南京、杭州、苏州、佛山、厦门、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天津、沈阳靠拢,深度参与中国的大城市发展。

这些年有一些人从北上广深向美英加澳移动,但 10 年后,世界会怎样?我相信,最后多数还是要回到北上广深。这几年中国经济因为房地产和相应制造业产能过剩不太好过,但却是浴火重生的时机。错过这个回国时机,出国的你也许再也不想回来。接着,你会错过整个中国世纪。在你人生的高峰期,你将 21 世纪最重要的崛起生生错过。你老了,你的子女会如何看待你的决定?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得太快,民众心理上一时接受不了,有些人就移民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第二代,有这个想法的人就不多了。到欧美成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区享受平衡的稳定生活,是个体的权利,但生生错过今天尘土飞扬、但终将伟大辉煌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成为这些人一辈子的遗憾。时代如飓风,潮流已转变。毕业那一天就登上回国的飞机,回到中国的大城市。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尽己所能,为行业和城市做出贡献。从业的核心是,参与工业化、互联 网,先有一技之长,占据一个位置,逐步为行业做出贡献,最后达到引领行业发展的地步。兴城的要旨是,在城市工作、生活,先安居,再逐步为社区服务,为城市的某个片区做出贡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