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卓 葛维维|文
2016年6月的福建福清,最高温度已接近40摄氏度,“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开工一年之后的华龙一号首堆工程的各项进展都已进入“胶着”状态,工程的所有主线工作都扭成了“一股绳”,交织着迅速向前推进。彼时,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龙一号”设计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宋代勇仍整日处于“陀螺”般的忙碌中,但他笑言:“刚接手这项工作时内心的纠结、焦躁终于结束了,每天也能睡个安稳觉了。”然而,就在这个月,福清5号机组建设中核岛安装出图风险被识别为整个工程项目风险的“TOP1”,宋代勇和设计团队的心又揪了起来。核岛安装出图与土建施工相互关联,紧密交织,安装图无法按时出版意味着土建结构存在变更风险,势必影响穹顶吊装这一重大里程碑节点。
“这是去年以来让我们整个团队纠结时间最长的一项工作,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直到今年4月底,我们才终于有效控制出图风险,这一风险才从我们不断滚动的项目风险TOP10中降级。”坐在记者面前的宋代勇刚刚从福清核电建设现场赶回来,面带笑容。此刻,伴随着关键路径上所有“障碍”逐一清零,穹顶吊装节点提前完成已成定局。为了“按期”这两个字所付出的所有艰辛又都变得“云淡风轻”了。
对核电工程而言,设计出图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30日,福清核电5、6号机组计划发布设计文件7044册,计划内已发布7019册,按计划发布率达99.6%。而为了达成“出图风险可控”这一目标,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华龙一号”设计团队需要完成存在风险的图纸量多达600多册,“几乎可以装满这么大一个房间,”宋代勇指了指身处的这间20几平米的办公室,“这600多册图纸文件按照不同的安装包,节省工期从半个月到400多天不等。”
“华龙一号”采用全三维设计,为了提高三维设计向二维转化的出图效率,设计团队真的是绞尽脑汁。年轻的朱威力、程中、武文广等几人发明了一个“核电管道ISO图批处理及出图管理软件系统”,用软件程序改变了全人工出图的繁琐,使ISO图设计出图实现了自动软件批量出图、替换图框、编制材料表和完善管道设计信息等功能。“这样我们的出图效率大大提升,大约可以节省50%的工日。”自加入这一团队以来,朱威力对“华龙一号”投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
有些任务可以“智取”,有些任务却只能“强攻”。为了满足项目整体需求,工艺、通风、电仪安装施工图设计时间被大大压缩。总部设计院和两个分公司的设计人员面临着几万张图纸的出图量,高峰期每人每月要画出将近200张图纸!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没有人退缩。
“首堆示范工程到今天能沿着关键路径一路顺利走下来,绝对是项目‘大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设计作为龙头,在整个核电工程建设中犹如神经系统一般,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宋代勇这样表示,“工程有时要求我们设计团队向前,有时也会要求我们让步。”
在安全壳内外壳间物项施工中,为了匹配计划,贯穿件安装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华龙一号”采用的双层安全壳,让贯穿件的安装成为了一个影响进度的“卡点”。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应该在内层安全壳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再安装贯穿件,这是以前的“硬杠杠”,但张拉工期将近180天,等待180天就意味着贯穿件安装时间将占用关键路径。“如果设计坚持张拉完成后才能安装贯穿件,那么就意味着工程拖期。项目施工管理部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请设计协助分析张拉前安装贯穿件的可行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团队没有仅考虑自己安装出图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没有固守观点,而是大胆创新,组织工艺布置、电气、结构、力学等专业的骨干力量与施工单位、贯穿件供货商积极沟通,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分析论证,单力学专业就投入三四个人计算了近2个月,最终实现了施工逻辑优化,解决了工期的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日渐深入,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设计领域的工作也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获得了更多认可。”宋代勇说,这是他一年来最大的收获。